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8555发布日期:2021-08-06 18:2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面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合器面片又称离合器片,离合器片是一种以摩擦为主要功能、兼有结构性能要求的复合材料。汽车用摩擦材料主要是用于制造制动摩擦片和离合器片。这些摩擦材料主要采用石棉基摩擦材料,随着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出现了半金属型摩擦材料、复合纤维摩擦材料、陶瓷纤维摩擦材料,汽车离合器面片中加入芳纶纤维,虽然能够明显提高面片的摩擦磨损性能,但是单单通过加入芳纶纤维而增加耐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耐磨隔热效果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20~35份、粘胶纤维30~40份、亚克力纤维20~30份、铜丝10~20份、玻璃纤维30~50份、陶瓷纤维20~30份、耐磨陶瓷颗粒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5~10份、填充剂10~12份、石墨10-13份、抗磨剂5~7份、白刚玉微粉5~10份、消泡剂3~4份、丙烯酸乳液20~25份、水性聚氨酯15~17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

作为优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30份、粘胶纤维35份、亚克力纤维30份、铜丝15份、玻璃纤维40份、陶瓷纤维23份、耐磨陶瓷颗粒27份、氯磺化聚乙烯7份、填充剂10份、石墨11份、抗磨剂6份、白刚玉微粉7份、消泡剂3份、丙烯酸乳液22份、水性聚氨酯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一次烘干固化后再次包覆浸渍树脂液,再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1-2h,所述步骤s3中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0.5-1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纱线放入耐磨树脂液的时间为1-2h,包覆浸渍树脂液的时间为2-3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一次烘干的时间为5-6h,且烘干温度为60~65℃;二次烘干的时间为2~3h,烘干温度为100~1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丙烯酸乳液、水性聚氨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配合作用,使得合股线的隔热效果更佳,通过设置耐磨陶瓷颗粒、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和消泡剂的配合作用,增加了合股线的耐磨能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合股线的耐磨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20份、粘胶纤维30份、亚克力纤维20份、铜丝10份、玻璃纤维30份、陶瓷纤维20份、耐磨陶瓷颗粒20份、氯磺化聚乙烯5份、填充剂10份、石墨10份、抗磨剂5份、白刚玉微粉5份、消泡剂3份、丙烯酸乳液20份、水性聚氨酯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1000r/min转速下混合搅拌1h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0.5h,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中1h,然后在60℃下烘干5h完成一次烘干固化,再次包覆在浸渍树脂液中2h,然后在100℃下烘干2h,完成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35份、粘胶纤维40份、亚克力纤维30份、铜丝20份、玻璃纤维50份、陶瓷纤维30份、耐磨陶瓷颗粒30份、氯磺化聚乙烯10份、填充剂12份、石墨13份、抗磨剂7份、白刚玉微粉10份、消泡剂4份、丙烯酸乳液25份、水性聚氨酯17份、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1000r/min转速下混合搅拌2h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1h,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中2h,然后在65℃下烘干6h完成一次烘干固化,再次包覆在浸渍树脂液中3h,然后在120℃下烘干3h,完成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实施例3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25份、粘胶纤维32份、亚克力纤维25份、铜丝15份、玻璃纤维33份、陶瓷纤维22份、耐磨陶瓷颗粒22份、氯磺化聚乙烯6份、填充剂11份、石墨11份、抗磨剂6份、白刚玉微粉6份、消泡剂4份、丙烯酸乳液22份、水性聚氨酯1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2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1000r/min转速下混合搅拌1.5h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0.5h,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中1.5h,然后在62℃下烘干5h完成一次烘干固化,再次包覆在浸渍树脂液中2.5h,然后在110℃下烘干2.5h,完成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实施例4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30份、粘胶纤维38份、亚克力纤维28份、铜丝16份、玻璃纤维45份、陶瓷纤维28份、耐磨陶瓷颗粒26份、氯磺化聚乙烯8份、填充剂12份、石墨12份、抗磨剂6份、白刚玉微粉6份、消泡剂4份、丙烯酸乳液24份、水性聚氨酯1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8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1000r/min转速下混合搅拌2h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1h,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中1h,然后在60℃下烘干5h完成一次烘干固化,再次包覆在浸渍树脂液中2h,然后在115℃下烘干2h,完成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实施例5

一种适用于离合器面片芳纶包芯线合股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芳纶纤维30份、粘胶纤维35份、亚克力纤维30份、铜丝15份、玻璃纤维40份、陶瓷纤维23份、耐磨陶瓷颗粒27份、氯磺化聚乙烯7份、填充剂10份、石墨11份、抗磨剂6份、白刚玉微粉7份、消泡剂3份、丙烯酸乳液22份、水性聚氨酯1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5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制造复合纱线:将芳纶纤维、粘胶纤维、亚克力纤维、铜丝、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纤维进行捻线,形成复合纱线;

s2、耐磨树脂液的配制:将丙烯酸乳液、氯磺化聚乙烯、填充剂、石墨、抗磨剂、白刚玉微粉以及消泡剂,1000r/min转速下混合搅拌2h后形成耐磨树脂液;

s3、浸渍树脂液的配制:将水性聚氨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熔融混合后,加入耐磨陶瓷颗粒进行搅拌共混,搅拌时的转速为1000r/min,搅拌时间为1h,得到浸渍树脂液;

s4、多重复合:将复合纱线浸渍耐磨树脂液中2h,然后在65℃下烘干6h完成一次烘干固化,再次包覆在浸渍树脂液中3h,然后在118℃下烘干3h,完成进行二次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的芳纶包芯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