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1640发布日期:2021-09-07 22:0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


背景技术:

2.上浆处理工艺是纺织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也是极为复杂与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上浆,贴伏毛羽,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达到降低断经,提高经纱可织性。
3.我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上浆设备在进行生产时,虽然能保证面料进给速度相同,以及实现对上浆设备内的温度控制,但由于浆料自身粘度容易受原材料影响接配比时误差影响,以及随着生产过程中水分蒸发、环境湿度等一系列原因影响,导致上浆率不均匀或者差异大,进而造成造成表面色差异,生产的不良品率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上浆的浆液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面料移动的输送辊,且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浆液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壳体的上端内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架有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所述第一风罩位于第二风罩的上方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一端连通有风管,所述风管通过三通接口连通有分流管,两根所述分流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通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风罩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第二风罩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浆液槽靠近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且竖板靠近第二风罩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三通阀门和鼓风机电性连接设置。
6.优选的,所述浆液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挤压辊,所述壳体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圆辊、第二圆辊和第三圆辊,且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个从动辊,所述第一圆辊、第二圆辊和第三圆辊分别套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设置。
7.优选的,所第一皮带轮的外径小于第二皮带轮的外径。
8.优选的,所述第三皮带轮包括滑套,所述滑套与第三圆辊滑动连接设置,所述滑套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环绕设置的转杆,且转杆远离滑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杆,且延伸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门字形卡块,所述门字形卡块与滑套相抵设置。
9.优选的,所述皮带为硫化成型工艺的氯丁橡胶材质。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壳体的上端内壁滑动连接设置,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设备,且升降设备的输出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升降设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挤压辊位于浆液槽的上方设置,且挤压辊的侧壁包裹有橡胶套。
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圆辊固定连接设置。
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1、该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中,通过设置随动的调节机构以消除因原材料、配比误差、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情况而导致浆液粘性变化对面料上浆的影响,利用冷热风以在面料出槽时快速调整浆液粘性以提高上浆效果,反应迅速,调节效果精准,可控性较高,可以降低上浆工序的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益。
14.2、该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中,通过设置位于浆液内的挤压辊配合第一圆辊,可以在面料的弹性形变范围内拉伸面料,从而使面料上的孔洞变大,使浆液更好的包裹面料限位的经线和纬线,达到更好的上浆效果,使成品的面料手感和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的封口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壳体;2、浆液槽;3、输送辊;4、调节组件;401、支撑架;402、连接杆;403、第一风罩;404、第二风罩;405、鼓风机;406、分流管;407、三通阀门;408、管道;409、红外传感器;410、加热电阻丝;411、半导体制冷片;5、挤压辊;6、第一圆辊;7、第二圆辊;8、第三圆辊;9、从动辊;10、第一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12、第三皮带轮;121、滑套;122、转杆;123、弧形板;124、延伸杆;125、门字形卡块;13、升降设备;1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

6,一种家纺面料生产上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上浆的浆液槽2,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面料移动的输送辊3,且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浆液粘度的调节组件4;其中,调节组件4包括支撑架401,壳体1的上端内壁设置有连接杆402,连接杆402的下端与支撑架401固定连接设置,支撑架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架有第一风罩403和第二风罩404,第一风罩403位于第二风罩404的上方设置,支撑架4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鼓风机
405,鼓风机405的一端连通有风管,风管通过三通接口连通有分流管406,两根分流管40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通有三通阀门407,三通阀门407通过管道408分别与第一风罩403和第二风罩404连通设置,第一风罩403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410,第二风罩404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411,浆液槽2靠近支撑架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且竖板靠近第二风罩4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红外传感器409,红外传感器409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三通阀门407和鼓风机405电性连接设置,其中控制器由信号处理器与继电器构成,是现有自动控制设备最基础组合,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信号处理器接收红外传感器409信号后,再利用继电器放大电流进而对三通阀门407和鼓风机405进行控制。
19.其中,浆液槽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挤压辊5,壳体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圆辊6、第二圆辊7和第三圆辊8,且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个从动辊9,第一圆辊6、第二圆辊7和第三圆辊8分别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0、第二皮带轮11和第三皮带轮12,且第一皮带轮10、第二皮带轮11和第三皮带轮1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设置,第三圆辊8位于第二圆辊7的上方设置,该种设计,用于进一步提高上浆效果,并且配合调节组件4控制上浆品质,从而达到上浆率均匀的目的,其中第一圆辊6和靠近第一圆辊6的从动辊9的侧壁包裹有光面的橡胶层。
20.进一步而言,第一皮带轮10的外径小于第二皮带轮11的外径,第一皮带轮10的外径小于第二皮带轮11,该种设计,可以使第一皮带轮10的转速大于第二皮带轮11的转速,从而实现拉长面料的效果。
21.进一步而言,第三皮带轮12包括滑套121,滑套121与第三圆辊8滑动连接设置,滑套12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环绕设置的转杆122,且转杆122远离滑套1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123,弧形板123与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设置,支撑架4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24,且延伸杆12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门字形卡块125,门字形卡块125与滑套121相抵设置,该种设计,可以在支撑架401移动时,利用门字形卡块125带动滑套121移动,从而调整第三皮带轮12的外径,进而达到调节第三圆辊8转速的目的。
22.进一步而言,皮带为硫化成型工艺的氯丁橡胶材质,由于第三皮带轮12的外径存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量,采用成型工艺的氯丁橡胶材质制作的皮带,具有较好的弹性并且能保证第一圆辊6、第二圆辊7和第三圆辊8的联动,无需设置额外的张紧设备。
23.进一步而言,连接杆402与壳体1的上端内壁滑动连接设置,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设备13,且升降设备1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402固定连接设置,升降设备1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设置,其中升降设备13为丝杆升降机,由于丝杆升降机的精度更高,并且行程相对较短,采用丝杆升降机作为升降设备13具备更高的稳定性。
24.进一步而言,挤压辊5位于浆液槽2的上方设置,且挤压辊5的侧壁包裹有橡胶套,挤压辊5用于压扁面料,同时保证挤压辊5与第一圆辊6之间的区域为拉伸面料的区域。
25.进一步而言,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与第一圆辊6固定连接设置,由于第三圆辊8上的第三皮带轮12的外径可变,故驱动设备不宜安装在第三圆辊8上,另一方面,第一圆辊6的负荷相对较大,将驱动设备与第一圆辊6固定连接,可以有效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面料由壳体1的进料口进入壳体1,然后在挤压辊5的带动下,使面料与输送辊3相抵,而输送辊3则是辅助面料移动,保证面料的移速稳定,一定程度上降
低送料设备在输送带过程中因面料的弹性形变而造成的误差,在面料进入浆液槽2后被浆液浸没后,随即进入挤压辊5之间,挤压辊5一方面挤压面料,将面料中的空气挤出,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圆辊6的转速大于面料的输入速度,这时位于第一圆辊6和挤压辊5之间的面料被小幅度拉伸,此时面料的经线受力而纬线不受力,面料的孔洞变大,从而使浆液更好的包覆面料的经线和纬线,从而提高上浆效果,减少气泡,另一方面,第一圆辊6和与第一圆辊6配合的从动辊9的摩擦系数相对较小,在拉伸面料时,会出现打滑情况,避免拉断面料或者造成面料的纤维损坏,随后面料在进过第二圆辊7的带动下,向第三圆辊8移动;在面料位于第二圆辊7和第三圆辊8之间时,面料位于调节组件4之间,此时若浆液的粘度较大,则浆液在粘性的作用下,随着面料一同上移的距离也较大,而浆液的粘度较小,则浆液随着面料一同上移的距离较小,而两根红外传感器409则用于监控靠近面料处浆液的液位,若位于下方的红外传感器409感应不到浆液,则说明浆液的粘度过低,若位于上方的红外传感器409感应到浆液,则说明浆液的粘度过大,在浆液粘度过小时,浆液的流动性较好,控制器控制鼓风机405、三通阀门407和半导体制冷片411运行,空气经过鼓风机405的带动,再沿着风管、分流管406和管道408进入位于下方的第二风罩404中,空气在经过半导体制冷片411降温向后吹向面料,从而降低浆液的流动性,避免浆液快速由面料上向下滴落,导致上浆率低的情况出现,而在浆液粘度过大时,浆液的流动性较差,控制器控制鼓风机405、三通阀门407和加热电阻丝410运行,空气经过鼓风机405的带动,再沿着风管、分流管406和管道408进入位于上方的第一风罩403中,空气在经过加热电阻丝410升温后吹向面料,从而使面料上的浆液升温,提高浆液的流动性,使其向下滴落一部分,以及提高在第三圆辊8处的挤出量,从而避免浆液过厚,以及浆液粘度过大导致的上浆不良的情况出现,在面料经过调节组件4后,面料通过第三圆辊8和与第三圆辊8配合的从动辊9之间,挤出多余浆料,得出品质良好的面料;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升降设备13配合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连接杆402,在浆液粘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升降设备13带动支撑架401向下移动,使第二风罩404向下移动,这样可以冷风对浆液进行降温时,使冷风更为靠近浆液的液面,避免出现浆液已经回流入浆液槽2后再制冷的情况,保证面料上的浆液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浆液温度,使浆液更为粘度适宜进行上浆作业,另一方面,在浆液粘度过高时,升降设备13带动支撑架401向上移动,这样在第一风罩403吹热风时,面料上的浆液已经向下滴落一段时间,再配合热风增加浆液温度,降低浆液粘度,使浆液更多的向下滴落,实现避免面料上的浆液过厚的目的,导致面料品质降低,出现表面色差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红外传感器409感应的浆液粘性出现突变(即红外传感器409在短时间内感应到液面直接由两个传感器都感应到转化为两个传感器都感应不到或者两个传感器都感应不到转化为两个传感器都感应到的情况),这时升降设备13带动支撑架401移动幅度较大,使门字形卡块125带动滑套121移动,这时,滑套121向壳体1方向移动,多个弧形板12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第三圆辊8的外径变大,第三圆辊8的转速变慢,给与调节机构更多的调节时间,以及方便传感器进一步感应具体情况,避免由于浆液中包含杂质等特殊情况导致红外传感器409误报等情况,该种上浆装置,可以有效提高上浆效果,采用随动的调节机构以消除因原材料、配比误差、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情况而导致浆液粘性变化对面料上浆的影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上浆品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