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内衣机的哈夫盘升降装置及无缝内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1647发布日期:2022-02-12 11: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内衣机的哈夫盘升降装置及无缝内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纬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缝内衣机的哈夫盘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公知的,无缝内衣机主要包括针筒、哈夫盘,针筒外周面形成有圆周排列的下针槽,下针槽中布置有织针,哈夫盘顶面形成有圆周排列的上针槽,上针槽中布置有哈夫针,针筒和哈夫盘同轴布置,哈夫盘可升降设置在针筒的正上方,针筒和哈夫盘之间的同步转动通过一同步传动轴传动,现有的哈夫盘的升降方式为随着承载哈夫盘的机头装置整体升降,机头装置在升降过程中与同步传动轴保持传动,即哈夫盘升降后都是随针筒同步转动,即在哈夫盘上升至待机位置时还在随针筒高速转动,相当于一个无防护罩的“锯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哈夫盘在上升后不转动的无缝内衣机哈夫盘升降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无缝内衣机的哈夫盘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固定套、轴套、主轴、丝杆、螺母、传动轮、离合轮、驱动机构,哈夫盘设置在主轴的下端,螺母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螺母转动,丝杆竖直布置且设置成可升降移动但不可转动,丝杆与螺母螺纹配合,固定套竖直设置在机架上,轴套可升降移动地套设在固定套中且设置成不可转动,主轴可转动设置在轴套中,离合轮固定设置在主轴的上端,丝杆的下端与离合轮可转动连接,传动轮可转动设置在固定套上,离合轮外周面设置有一定位槽,传动轮顶面设置有与离合轮配合的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具有可弹性伸缩以嵌入定位槽的定位件,螺母转动可驱动丝杆升降移动并带动离合轮、主轴和轴套同步升降移动,从而使定位件脱离或嵌入定位槽。
6.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套筒,所述丝杆的上段伸入套筒中,套筒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伸入导向孔中的导向件,通过导向件与导向孔配合限制所述丝杆的转动。
7.所述套筒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位置传感器和下位置传感器,上位置传感器和下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丝杆的升降位置。
8.所述离合轮的顶面设置有一轴承座,轴承座中设置有双向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包括上圈、中圈和下圈,上圈与中圈之间和中圈与下圈之间设置有滚珠,所述丝杆的下端与中圈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9.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轮座、轮轴、定位轮和弹簧,轮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的顶面,轮座具有间隔相对的两侧板,两侧板分别形成有前后延伸的长形轴孔,轮轴的两端支承在两侧板的长形轴孔中,侧板上形成有连通长形轴孔的弹簧安装孔,弹簧设置在弹簧安装
孔中且其前端顶在轮轴上,定位轮可转动设置在轮轴上且位于两侧板之间,定位轮作为所述定位件可嵌入所述定位槽中。
10.所述机架具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套穿过的让位孔,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与水平支撑板之间通过可调节锁紧机构相互连接。
11.所述可调节锁紧机构包括多个锁紧螺栓和多个调节螺栓,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多个螺栓穿孔,所述水平支撑板设置有与多个螺栓穿孔相对准的多个锁紧螺孔,锁紧螺栓穿过螺栓穿孔与锁紧螺孔螺纹配合,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多个调节螺孔,调节螺栓与调节螺孔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栓的上端顶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
12.所述法兰盘外周面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多个缺口,所述水平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缺口中的多个调节块,调节块上形成有螺孔,螺孔中设置有螺栓,螺栓的前端顶在所述法兰盘上。
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电机,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该从动齿轮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螺母设置在安装孔中,即螺母通过该从动齿轮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14.一种无缝内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哈夫盘升降装置。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通过丝杆螺母副带动离合轮、主轴、轴套和哈夫盘同步升降移动,可以使定位件脱离或嵌入定位槽,当哈夫盘上升至待机位置,定位件脱离定位槽,则离合轮不会被传动轮带动旋转,使主轴和哈夫盘停止转动,当哈夫盘下降至工作位置,定位件嵌入定位槽中,使离合轮被传动轮带动旋转,使主轴和哈夫盘随针筒同步转动,如此,则可保证哈夫盘在待机位置时不转动,消除安全隐患;另外丝杆螺母副具有自锁功能,使哈夫盘在任何位置都能够稳定地停住,因此,采用丝杆螺母副可以精确地控制和调节哈夫盘的升降位置。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离合机构的俯视图。
20.图3为固定套的调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缝内衣机的哈夫盘升降装置,包括机架1、固定套2、轴套3、主轴4、丝杆81、螺母86、传动轮5、离合轮4、驱动机构,哈夫盘设置在主轴4的下端,图中未示出。
22.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88、从动齿轮87和电机89,从动齿轮87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该从动齿轮87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螺母设置在安装孔中,即螺母86通过该从动齿轮87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主动齿轮88与从动齿轮87啮合,主动齿轮88设置在电机89的输出轴上,工作时电机89驱动主动齿轮转动88,主动齿轮88带动从动齿轮8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87上的螺母86转动,螺母86转动则可带动丝杆81上下移动。
23.丝杆81竖直穿过螺母86与螺母86螺纹配合,丝杆81设置成可升降移动但不可转
动,具体的机架1上设置有一套筒83,丝杆81的上段伸入套筒83中,套筒83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831,丝杆上端设置有伸入导向孔831中的导向件82,通过导向件82与导向孔831配合限制丝杆81的转动,套筒8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位置传感器84和下位置传感器85,上位置传感器84和下位置传感器85用于检测丝杆81的升降位置,驱动机构根据上位置传感器84和下位置传感器85反馈的信号进行工作。
24.固定套2竖直设置在机架1上,机架1具有水平支撑板11,水平支撑板11上开设有供固定套2穿过的让位孔,固定套2上设置有法兰盘21,法兰盘21与水平支撑板11之间通过可调节锁紧机构相互连接,固定套2的上段穿过让位孔后法兰盘21与水平支撑板11贴合并通过可调节锁紧机构相互连接,可调节锁紧机构包括四个锁紧螺栓22和八个调节螺栓29,法兰盘21上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四个螺栓穿孔28,水平支撑板11设置有与螺栓穿孔28相对准的锁紧螺孔,锁紧螺栓22穿过螺栓穿孔28与锁紧螺孔螺纹配合,用于将法兰盘21与水平支撑板11锁紧固定,法兰盘21上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八个调节螺孔27,调节螺栓29与调节螺孔27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栓29的上端顶在水平支撑板11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9可以调节法兰盘21的水平度,以保证固定套2竖直布置,并且在调节完成后通过锁紧螺栓22锁紧固定。
25.法兰盘21外周面设置有圆周排列的四个缺口23,水平支撑板11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缺口23中的调节块24,调节块24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支撑板11的底面,调节块24上形成有沿法兰盘21径向延伸的螺孔241,螺孔241中设置有螺栓26,螺栓26的前端顶在法兰盘21上,水平支撑板11上的让位孔孔径大于固定套2的外径,并且使螺栓26可以推动法兰盘21平移一定量,从而调节固定套2与针筒的同心度,并且在调节完成后通过锁紧螺栓22锁紧固定。
26.轴套3可升降移动地套设在固定套2中且设置成不可转动,轴套3外周面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键槽31,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伸入键槽31中的定位键32,通过该定位键32和键槽31配合限制轴套3的转动。
27.主轴4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轴套3中,离合轮41固定设置在主轴4的上端,丝杆81的下端与离合轮41可转动连接,离合轮的顶面设置有一轴承座7,轴承座7中设置有双向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包括上圈71、中圈72和下圈73,上圈71与中圈72之间和中圈72与下圈73之间设置有滚珠,丝杆81的下端与中圈72通过圆螺母固定连接,这样丝杆81可转动且可带动轴承座7上下移动。
28.传动轮5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固定套2上,离合轮41外周面设置有一定位槽411,传动轮5顶面设置有与离合轮41配合的离合机构6,该离合机构6具有可弹性伸缩以嵌入定位槽411的定位件,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螺母86转动,螺母86转动可驱动丝杆81升降移动并带动离合轮41、主轴4和轴套3同步升降移动,从而使定位件脱离或嵌入定位槽411。
29.离合机构6包括轮座、轮轴63、定位轮62和弹簧64,轮座固定设置在传动轮5的顶面,轮座具有间隔相对的两侧板61,两侧板61分别形成有前后延伸的长形轴孔612,轮轴63的两端支承在两侧板61的长形轴孔612中,侧板61上形成有连通长形轴孔612的弹簧安装孔611,弹簧64设置在弹簧安装孔611中且其前端顶在轮轴63上,中,定位轮62可转动设置在轮轴63上且位于两侧板61之间,弹簧64驱动定位轮62向前移动以嵌入定位槽411。
30.通过丝杆螺母副带动离合轮41、主轴4、轴套3和哈夫盘同步升降移动,可以使定位轮62脱离或嵌入定位槽411,当哈夫盘上升至待机位置,定位轮62脱离定位槽411,则离合轮41不会被传动轮5带动旋转,使主轴4和哈夫盘停止转动,当哈夫盘下降至工作位置,定位轮
62在随传动轮5低速转动中嵌入定位槽411中,使离合轮41被传动轮5带动旋转,使主轴4和哈夫盘随针筒同步转动,如此,则可保证哈夫盘在待机位置时不转动,消除安全隐患。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