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图绘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9159发布日期:2022-02-12 14:0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蜡图绘制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蜡染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蜡图绘制机。


背景技术:

2.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扎染、镂空印花、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融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染毕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3.然而传统的手工绘蜡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由于人长时间的劳作容易造成眼疲劳,造成颈椎疾病,而且人工绘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绘制错误、绘制时间长、产量较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蜡染的需求,因此通过节省人力,提高产量是目前推广蜡染工艺的重要举措。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机械绘制蜡图,节省人力,提高蜡染的产量,具体方案如下。
5.一种蜡图绘制机,包括绘蜡小车、绘蜡平台、主板、负压系统、电脑,所述绘蜡平台上安装横梁,绘蜡平台两边固定安装第一y伺服电机和第二y伺服电机,所述第一y伺服电机的转轴与第一y导轨丝杠固定连接并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y伺服电机的转轴与第二y导轨丝杠固定连接并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横梁两端下部分别与第一y导轨丝杠和第二y导轨丝杠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y伺服电机和第二y伺服电机与主板电连接,主板通过控制第一y伺服电机和第二y 伺服电机带动第一y导轨丝杠和第二y导轨丝杠转动,进而驱动横梁沿第一y导轨丝杠和第二y导轨丝杠上往复运动,横梁两端上部分别安装有x伺服电机和张紧轮,x伺服电机和张紧轮通过x导轨皮带连接,x伺服电机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绘蜡小车固定安装在x导轨皮带上,并随着x导轨皮带运动,所述主板与负压系统电连接,所述绘蜡小车包括一级蜡盒、二级蜡盒、喷头箱,所述一级蜡盒与二级蜡盒连通,一级蜡盒内的蜡液能输送到二级蜡盒,所述二级蜡盒上设置有与负压系统连通的负压接头,所述二级蜡盒与喷头箱内设置的喷头连通,所述电脑与主板电连接,电脑将图片数据传输到主板,主板控制横梁与绘蜡小车运动,控制负压系统将二级蜡盒内的蜡液挤压到喷头,喷头将蜡液喷射到绘蜡平台上的布料上形成图片样式的蜡图。
6.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蜡盒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一蜡液位传感器、第一内层蜡盒、水液位传感器、第一水加热器、水温控制器、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一过滤器、供蜡泵、第一水循环加热层、第一蜡管,所述水循环加热层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与第一内层蜡盒之间,水循环加热层安装有与水温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液位传感器、第一水加热器、第一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控制器安装在第一保温层外部,所述第一内层蜡盒内安装有第一过滤器和与主板电连接的第一蜡液位传感器和供蜡泵,所述过滤器和供蜡泵之间连通有第一蜡管,所述第一蜡管延伸穿过第一内层蜡盒和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蜡管与穿过第一内层蜡盒的连接处设置有
用于密封第一内层蜡盒内蜡液的第一密封件;所述二级蜡盒包括第二保温层、第二内层蜡盒、第二蜡液位传感器、负压接头、第二水循环加热层,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层设置于第二保温层与第二内层蜡盒之间,所述第二蜡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二内层蜡盒内且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蜡管与第二内层蜡盒连通,在第一蜡管与第二内层蜡盒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内层蜡盒内蜡液泄露的第五密封件,所述第一水循环加热层与第二水循环加热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连通,第一水管与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外表面接触部分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泄露的第二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喷头箱包括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内设置有与喷头箱温度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空气加热器、第二空气加热器、第三空气加热器、第四空气加热器、第一空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过滤器、喷头、第一喷头加热器、第二喷头加热器,所述喷头与第二内层蜡盒通过第二蜡管连通,在第二蜡管与第二内层蜡盒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蜡管内蜡液泄露的第六密封件,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第二蜡管上用于过滤蜡液中的渣滓,所述第一喷头加热器和第二喷头加热器安装于喷头左右两边且通过第四水管连通,第一喷头加热器与第一水循环加热层通过第二水管连通,第二水管与第一保温层的外表面接触部位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水循环加热层内水泄露的第三密封件,在第二水管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水管内水流动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喷头加热器与第二水循环加热层通过第三水管连通,所述第三水管与第二保温层的外表面接触部位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水循环加热层内水泄露的第七密封件。
7.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系统包括负压缓冲容器、第一气管、负压泵、第二气管、负压控制器、负压传感器、第三气管、第四气管,第一气管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泵连通,且第一气管与负压缓冲容器和负压泵连接处密封,第二气管一端与负压泵连通,另一端连通大气,第三气管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连通,另一端与负压传感器连通,且第三气管与负压缓冲容器和负压传感器连接处密封,第四气管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接头连通,且第四气管与负压缓冲容器和负压接头连接处密封,负压泵和负压传感器分别与负压控制器电连接,负压控制器与主板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箱的第三保温层外表面左右两边对称固定安装有左风箱和右风箱,所述左风箱内固定安装有与左风箱温度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冷风扇、第一热风扇、第五空气加热器、第二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右风箱内固定安装有与右风箱温度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冷风扇、第二热风扇、第六空气加热器、第三空气温度传感器。
9.进一步地,所述绘蜡平台上还设置有布料下恒温系统,所述布料下恒温系统与主板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布料下恒温系统包括第二水泵、第五水管、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第二水加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水箱、第六水管、第七水管、恒温板,恒温板上下表面之间密封布置有流水槽,水能在流水槽中流动,并与恒温板进行热量互传,恒温板上面平铺布料,第五水管一端与流水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水泵连通,且第五水管与流水槽和第二水泵的连接处密封,第六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水泵连通,且第六水管与水箱和第二水泵连接处密封,第七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流水槽连通,且第七水管与水箱和流水槽连接处密封,第二水加热器和第二水温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水箱内,第二水加热器、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泵分别与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水温传感器将水箱的水温信号上传给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当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控制第
二水加热器对水箱内的水加热,当水温达到预设温度时,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水加热器不对水箱的水加热,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工作,水从水箱经第七水管进入恒温板内的流水槽中,从流水槽流入第五水管流经第二水泵后从第六水管回到水箱,通过水循环,水箱内的水和恒温板始终保持相同温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y伺服电机、第二y伺服电机、x伺服电机,使得绘蜡小车能够沿x轴正反方向和y轴正反方向运动,使得绘蜡更加灵活;2、通过一级蜡盒、二级蜡盒能够保证绘蜡时蜡液的量保持充足;3.左风箱、右风箱、布料下恒温系统能够保证绘蜡时,蜡液从喷头喷出后能快速的融入布料。
附图说明
12.图1为蜡图绘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蜡图绘制机的俯视图;
14.图3为蜡图绘制机的主视图;
15.图4为绘蜡小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绘蜡左风箱、右风箱内部组件位置关系图;
17.图6为布料下恒温系统内部组件位置关系图;
18.图7位负压系统内部组件位置关系图。
19.图中:1、绘蜡小车;2、第一y导轨丝杠;3、绘蜡平台;4、布料下恒温系统;401、第二水泵;402、第五水管;403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4、第二水加热器;405、第二水温传感器;406、水箱;407、第六水管;408、第七水管;409、恒温板;410、流水槽;5、第二y导轨丝杠;6、横梁;7、x伺服电机;8、x导轨皮带;9、第二y伺服电机;10、主板;11电气控制系统;12、第一y伺服电机;13、张紧轮;14、负压系统;140、负压缓冲容器;141、第一气管;142、负压泵;143、第二气管;144、负压控制器;145、负压传感器;146、第三气管; 147、第四气管;15、电脑;20、一级蜡盒;21、第一保温层;22、第一蜡液位传感器;23、第一内层蜡盒;24、水液位传感器;25、第一水加热器;26、水温控制器;27、第一水温传感器;28、第一过滤器;29、供蜡泵;291、第一水循环加热层;30、二级蜡盒;31、第二保温层;32、第二内层蜡盒;33、第二蜡液位传感器;34、负压接头;35、第二水循环加热层;40、喷头箱;41、第三保温层;42、第一空气加热器;43、第二空气加热器;44、第三空气加热器;45、第二过滤器;46、第四空气加热器;47、第一空气温度传感器;48、喷头箱温度控制器;49、喷头;491、第一喷头加热器;492、第二喷头加热器;50、第一蜡管; 51、第二蜡管;60、第一水管;61、第二水管;62、第三水管;63、第四水管;70、第一密封件;71、第二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3、第四密封件;74、第五密封件;75、第六密封件;76、第七密封件;80、第一水泵;90、左风箱;91、左风箱温度控制器;92、第一冷风扇;93、第一热风扇;94、第五空气加热器; 95、第二空气温度传感器;100、右风箱;101、右风箱温度控制器;102、第二冷风扇;103、第二热风扇;104、第六空气加热器;105第三空气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蜡图绘制机,包括绘蜡小车1、绘蜡平台3、主板10、负压系统14、电脑15,所述绘蜡平台3上安装横梁6,绘蜡平台 3两边固定安装第一y伺服电机12和第二y伺服电机9,所述第一y伺服电机12 的转轴与第一y导轨丝杠2固定连接并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y伺服电机9 的转轴与第二y导轨丝杠5固定连接并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横梁6两端下部分别与第一y导轨丝杠2和第二y导轨丝杠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y伺服电机 12和第二y伺服电机9与主板10电连接,主板10通过控制第一y伺服电机12 和第二y伺服电机9带动第一y导轨丝杠2和第二y导轨丝杠5转动,进而驱动横梁6沿第一y导轨丝杠2和第二y导轨丝杠5上往复运动,横梁6两端上部分别安装有x伺服电机7和张紧轮13,x伺服电机7和张紧轮13通过x导轨皮带8 连接,x伺服电机7与主板10电连接,所述绘蜡小车1固定安装在x导轨皮带8 上,并随着x导轨皮带8运动,所述主板10与负压系统14电连接,所述绘蜡小车1包括一级蜡盒20、二级蜡盒30、喷头箱40,所述一级蜡盒20与二级蜡盒 30连通,一级蜡盒20内的蜡液能输送到二级蜡盒30,所述二级蜡盒30上设置有与负压系统14连通的负压接头34,所述二级蜡盒30与喷头箱40内设置的喷头49连通,所述电脑15与主板10电连接,电脑15将图片数据传输到主板10,主板10控制横梁6与绘蜡小车1运动,控制负压系统14将二级蜡盒30内的蜡液挤压到喷头49,喷头49将蜡液喷射到绘蜡平台3上的布料上形成图片样式的蜡图。通过第一y伺服电机12、第二y伺服电机9、x伺服电机7,使得绘蜡小车1能够沿x轴正反方向和y轴正反方向运动,使得绘蜡更加灵活。
22.如图4、图7所示,负压系统14包括负压缓冲容器140、第一气管141、负压泵142、第二气管143、负压控制器144、负压传感器145、第三气管146、第四气管147,第一气管141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140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泵142 连通,且第一气管141与负压缓冲容器140和负压泵142连接处密封,第二气管 143一端与负压泵142连通,另一端连通大气,第三气管146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140连通,另一端与负压传感器145连通,且第三气管146与负压缓冲容器140 和负压传感器145连接处密封,第四气管147一端与负压缓冲容器140连通,另一端与负压接头34连通,且第四气管147与负压缓冲容器140和负压接头34连接处密封,负压泵142和负压传感器145分别与负压控制器144电连接,负压控制器144与主板10电连接,负压控制器144接收到主板10的绘蜡指令,根据负压传感器145上传的负压缓冲容器140内的压力信号,控制负压泵142工作,将负压缓冲容器140内的气压调整到预设值,并作用于二级蜡盒30,负压控制器 144通过改变负压缓冲容器140内的气压预设值来实现增加和减小二级蜡盒30 内的蜡液压力,进而控制二级蜡盒30内的蜡液流入喷头49的量,使得喷头49 喷出图案与主板10绘蜡指令图片相同。
23.如图1、图6所示,绘蜡平台3上还设置有布料下恒温系统4,布料下恒温系统4包括第二水泵401、第五水管402、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3、第二水加热器404、第二水温传感器405、水箱406、第六水管407、第七水管408、恒温板 409,恒温板409上下表面之间密封布置有流水槽410,水能在流水槽410中流动,并与恒温板409进行热量互传,恒温板409上面平铺布料,第五水管402一端与流水槽41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水泵401连通,且第五水管402与流水槽410和第二水泵401的连接处密封,第六水管407一端与水箱406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水泵401连通,且第六水管407与水箱406和第二水泵401连接处密封,第七水管408一端与水箱406连通,另一端与流水槽410连通,且第七水管408与水箱 406和流水槽410连接处密封,第
二水加热器404和第二水温传感器405固定安装在水箱406内,第二水加热器404、第二水温传感器405、第二水泵401分别与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3电连接,第二水温传感器405将水箱406的水温信号上传给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3,当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 403控制第二水加热器404对水箱406内的水加热,当水温达到预设温度时,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3控制第二水加热器404不对水箱406的水加热,整个过程中恒温系统温度控制器403控制第二水泵401工作,水从水箱406经第七水管408 进入恒温板409内的流水槽410中,从流水槽410流入第五水管402流经第二水泵401后从第六水管407回到水箱406,通过水循环,在整个过程中水箱406内的水和恒温板409始终保持相同温度,通过恒温板409对布料的作用,使得布料温度保持在预设范围,使得蜡液融入布料而不从布料中渗出,恒温系统控制器403 与主板10电连接,并受主板10的控制,当主板10接收到从电脑15输入的图片时,向恒温系统控制器403发送指令,恒温系统4开始工作。
24.一级蜡盒20包括第一保温层21、第一蜡液位传感器22、第一内层蜡盒23、水液位传感器24、第一水加热器25、水温控制器26、第一水温传感器27、第一过滤器28、供蜡泵29、第一水循环加热层291、第一蜡管50,水循环加热层291 设置于第一保温层21与第一内层蜡盒23之间,水循环加热层291安装有与水温控制器26电连接的水液位传感器24、第一水加热器25、第一水温传感器27,水温控制器26安装在第一保温层21外部,第一内层蜡盒23内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8和与主板10电连接的第一蜡液位传感器22和供蜡泵29,过滤器28和供蜡泵 29之间连通有第一蜡管50,第一蜡管50延伸穿过第一内层蜡盒23和第一保温层21,第一蜡管50与穿过第一内层蜡盒23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内层蜡盒23内蜡液的第一密封件70;二级蜡盒30包括第二保温层31、第二内层蜡盒 32、第二蜡液位传感器33、负压接头34、第二水循环加热层35,所述第二水循环加热层35设置于第二保温层31与第二内层蜡盒32之间,第二蜡液位传感器 33安装于第二内层蜡盒32内且与主板10电连接,第一蜡管50与第二内层蜡盒 32连通,在第一蜡管50与第二内层蜡盒32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内层蜡盒32内蜡液泄露的第五密封件74,第一水循环加热层291与第二水循环加热层 35之间设置有第一水管60连通,第一水管60与第一保温层21和第二保温层31 的外表面接触部分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泄露的第二密封件71和第四密封件73;喷头箱40包括第三保温层41,所述第三保温层41内设置有与喷头箱温度控制器 48电连接的第一空气加热器42、第二空气加热器43、第三空气加热器44、第四空气加热器46、第一空气温度传感器47和第二过滤器45、喷头49、第一喷头加热器491、第二喷头加热器492,喷头49与第二内层蜡盒32通过第二蜡管51连通,在第二蜡管51与第二内层蜡盒32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蜡管51内蜡液泄露的第六密封件75,第二过滤器45设置于第二蜡管51上用于过滤蜡液中的渣滓,第一喷头加热器491和第二喷头加热器492安装于喷头49左右两边且通过第四水管63连通,第一喷头加热器491与第一水循环加热层291通过第二水管61连通,第二水管61与第一保温层21的外表面接触部位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水循环加热层291内水泄露的第三密封件72,在第二水管61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水管61内水流动的第一水泵80,第一水泵80与主板10电连接,第二喷头加热器492与第二水循环加热层35通过第三水管62连通,第三水管62与第二保温层31的外表面接触部位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水循环加热层35内水泄露的第七密封件76。通过一级蜡盒20、二级蜡盒30能够保证绘蜡时蜡液的量保持充足。
25.如图5所示,车头板16和负压系统14位于一级蜡盒20盒二级蜡盒30之间,喷头箱40
的第三保温层41外表面左右两边对称固定安装有左风箱90和右风箱 100,左风箱90内固定安装有与左风箱温度控制器91电连接的第一冷风扇92、第一热风扇93、第五空气加热器94、第二空气温度传感器95,右风箱100内固定安装有与右风箱温度控制器101电连接的第二冷风扇102、第二热风扇103、第六空气加热器104、第三空气温度传感器105。左风箱90、右风箱100、布料下恒温系统4能够保证绘蜡时,蜡液从喷头49喷出后能快速的融入布料。
26.该蜡图绘制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电脑15将图片数据传送到主板10;
28.主板10加热一级蜡盒20、二级蜡盒30、喷头49内的蜡液,同时开启布料下恒温系统4;
29.待蜡液达到预设的温度和布料下恒温系统4中的恒温板409达预设温度,开启负压系统14,二级蜡盒30内的蜡液压力发生变化,使得喷头49喷出图案与主板10绘蜡指令图片相同;
30.喷头49喷蜡的过程中,主板10根据图片数据控制第一y伺服电机12和第二y伺服电机9工作,横梁6沿y轴正反方向运动,控制x伺服电机7转动,绘蜡小车1跟随x导轨皮带8沿x轴正反方向运动;
31.当绘蜡小车1沿x轴正方向运动时,左风箱90的左风箱温度控制器91控制第一热风扇93和第五空气加热器94运行,并根据第二空气温度传感器95上传的温度信号将空气温度加热到预设温度,热风吹向布料,将布料上的蜡液快速融入布料,随后第一冷风扇92向布料吹出风对蜡液降温,使得蜡液凝固在布料中,当小车1沿x轴反方向运动时,右风箱100的右风箱温度控制器101控制第二热风扇103、第六空气加热器104运行,并根据第三空气温度传感器105上传的温度信号将空气温度加热到预设温度,热风吹向布料,将布料上的蜡液快速融入布料,随后第二冷风扇102向布料吹出风对蜡液降温,使得蜡液凝固在布料中,直到获得图片样式的蜡图,绘蜡结束。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