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2602发布日期:2022-01-22 12:3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印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溢流染色机。


背景技术:

2.溢流染色机是目前印染行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印染设备,溢流染色机主要用于各类纯棉、纯涤、涤棉、涤纶等针织坯布的前后处理及染色,同时也可作为织物的煮炼、漂白、预缩、碱减量等加工。
3.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9336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溢流染色机,包括带有进出料口的机缸,所述进出料口处设置有机盖,所述进出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沿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形板,所述机盖包括盖板,其中一所述扇形板朝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处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和连接槽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盖板设置有供锁定件卡入的锁定孔,该实用新型具有机盖拆装快速且固定效果好的优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布料从机缸出料口出来时,布料中含有较多染液,布料上的染液容易滴落在地面上,从而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染液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溢流染色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溢流染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溢流染色机,包括机缸,所述机缸上设置有用于对导出的布料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8.出布辊,所述出布辊转动设置在机缸上且用于导出布料;
9.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设置在机缸上;
10.挤压辊,所述挤压辊转动设置在滑块上且与出布辊配合对布料进行挤压;
11.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机缸上且与滑块连接;
12.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设置在机缸上且用于对布料上挤出的染液进行处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从出料口导出后从出布辊和挤压辊之间穿过,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带动挤压辊对出布辊上的布料进行挤压,布料中的染液被挤压辊挤出后流入处理机构中,处理机构对染液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布料中的染液直接滴落在工作环境中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
1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5.转动丝杆,所述转动丝杆转动设置在机缸上且与滑块螺纹连接;
16.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机缸上且输出轴与转动丝杆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转动丝杆转动,转动丝杆转动带动滑块移动,从而实现了驱动电机带动滑块移动。
18.可选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
19.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设置在机缸上且用于承接布料上流出的染液;
20.过滤框,所述过滤框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在处理盒上,所述过滤框用于对染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21.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设置在处理盒上且与机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染液从布料中挤出后流到过滤框上,过滤框将染液中的杂质滤出,过滤后的染液进入处理盒内收集并通过回流管导回机缸内对布料进行染色,从而实现了对布料中挤出的染液的收集和重复利用,降低了布料中的染液直接滴落在工作环境中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并减少了染液资源的浪费。
23.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24.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处理盒上且开设有插接槽;
25.插块,所述插块设置在过滤框上且与插接槽插接配合。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出插块与连接块脱离,取下过滤框对过滤框上杂质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插回插块与连接块插接配合,从而实现过滤框在处理盒上的可拆卸连接,使得过滤框可以重复使用。
27.可选的,所述机缸上设置有对布料进行烘干的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
28.烘干箱,所述烘干箱设置在机缸上且布料绕过出布辊后进入烘干箱;
29.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烘干箱上且对进入烘干箱的布料进行导向;
30.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在烘干箱上且用于对布料进行加热烘干;
31.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烘干箱上且用于对布料吹风干燥;
32.滤风组件,所述烘干箱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滤风组件设置在烘干箱上且用于对进入出风口的气体进行过滤。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进入烘干箱内,导向组件对布料进行导向,加热板启动对布料进行加热,从而加速布料中染液的挥发,风机启动对布料进行吹风干燥,吹出的气体经过滤风组件后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布料的烘干工作,降低了布料中的染液含量,降低了布料中染液滴落在工作环境中造成污染的概率。
34.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35.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转动设置在烘干箱上;
36.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烘干箱上,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与导向辊连接。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带动导向辊转动,导向辊转动带动布料移动,从而完成布料在烘干箱内的位置的导向。
38.可选的,所述滤风组件包括;
39.安装框,所述烘干箱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安装框滑移安装在滑移孔上;
40.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卡接安装在安装框上;
41.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安装框侧壁上且与烘干箱侧壁抵触。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吹动烘干箱内气体经过活性炭板,活性炭板对气体内染液蒸汽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口排出,活性炭板吸附完成后,移动限位板带动安装框移出滑移孔,取下活性炭板,将新的活性炭板卡接在安装框上,将安装框滑移安装在滑移孔上,并使得限位板与烘干箱外侧壁抵触,从而实现了烘干箱排出气体的过滤工作,降低了染液蒸汽排放在工作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
43.可选的,所述烘干箱上设置有对布料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44.转杆,所述转杆转动设置在烘干箱上;
45.张紧辊,所述张紧辊转动连接在转杆上且与导向辊配合夹紧布料。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杆带动张紧辊远离导向辊,布料绕过导向辊,转动转杆带动张紧辊在重力作用下抵紧在导向辊上,从而实现对布料的张紧,降低了布料由于松动而产生褶皱导致布料烘干不充分的概率。
47.可选的,所述机缸上转动设置有展幅辊,所述展幅辊上开设有两段螺旋线方向相反的展平螺纹。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绕过展幅辊进入烘干箱,展幅辊转动对布料进行展平,从而降低了由于布料不平整而造成烘干不充分的概率,提高了烘干箱对布料的烘干效果。
4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0.1.通过布料从出料口导出后从出布辊和挤压辊之间穿过,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带动挤压辊对出布辊上的布料进行挤压,布料中的染液被挤压辊挤出后流入处理机构中,处理机构对染液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布料中的染液直接滴落在工作环境中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
51.2.通过拔出插块与连接块脱离,取下过滤框对过滤框上杂质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插回插块与连接块插接配合,从而实现过滤框在处理盒上的可拆卸连接,使得过滤框可以重复使用;
52.3.通过布料绕过展幅辊进入烘干箱,展幅辊转动对布料进行展平,从而降低了由于布料不平整而造成烘干不充分的概率,提高了烘干箱对布料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5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4.图2是本技术中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处理机构进行了爆炸;
55.图3是本技术中烘干机构和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烘干箱侧壁进行了剖视。
56.附图标记:1、机缸;11、安装板;2、干燥装置;21、出布辊;22、滑块;23、挤压辊;24、驱动组件;241、转动丝杆;242、驱动电机;25、处理机构;251、处理盒;252、过滤框;253、回流管;26、滑槽;27、连接组件;28、连接块;29、插块;291、插接槽;3、烘干机构;31、烘干箱;32、导向组件;321、导向辊;322、转动电机;33、加热板;331、通孔;34、风机;35、滤风组件;351、安装框;352、活性炭板;353、限位板;36、进布口;37、出布口;38、出风口;4、张紧组件;41、转杆;42、张紧辊;43、展幅辊。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结合附图对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溢流染色机。
59.参照图1,溢流染色机包括机缸1,机缸1上设置有用于对机缸1上导出的布料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2。
60.参照图1和图2,机缸1外侧壁上水平间隔固定连接有两块安装板11,两块安装板11位于机缸1两侧且呈竖直状态,干燥装置2包括出布辊21、滑块22、挤压辊23、驱动组件24和处理机构25,安装板11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26,出布辊21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1相对两侧壁上且位于滑槽26下方;滑块22设置有两块且分别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滑槽26上,挤压辊23转动安装在两块滑块2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挤压辊23和出布辊21轴线平常并配合对布料进行挤压。
61.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24设置在安装板11上且用于驱动滑块22移动,驱动组件24包括转动丝杆241和驱动电机242,转动丝杆241转动连接在滑槽26上,且转动丝杆241竖直向上穿出安装板11外并与滑块22螺纹连接,驱动电机24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1上表面上,驱动电机242输出轴与转动丝杆241连接。
62.参照图1和图2,处理机构25设置在机缸1上且用于对布料上挤出的染液进行处理,处理机构25包括处理盒251、过滤框252和回流管253,处理盒25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位于出布辊21下方,过滤框252通过连接组件27可拆卸连接在处理盒251上。
63.参照图1和图2,连接组件27包括连接块28和插块29,连接块28固定连接在处理盒251相对两内侧壁上,连接块28上表面上开设有插接槽291,过滤框252放置在两个连接块28上,且过滤框252顶端突出与处理盒251上表面外,同时过滤框252内底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供染液通过的过滤孔,且过滤框252对挤出的染液进行过滤,而插块29固定连接在过滤框252下表面上且与插接槽291插接配合;回流管253一端固定连接在处理盒251下表面上且与处理盒251内部连通,回流管25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机缸1上且与机缸1连通,处理盒251中染液通过回流管253回流到机缸1内。
64.参照图1和图2,驱动电机242启动带动转动丝杆241转动,转动丝杆241转动带动滑块22移动,滑块22移动带动挤压辊23远离出布辊21,然后即能将布料穿过出布辊21和挤压辊23之间,然后驱动电机242启动带动挤压辊23靠近出布辊21而挤出布料中的染液,染液挤出后流到过滤框252上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染液进入处理盒251中并通过回流管253导回机缸1内。
65.参照图1,安装板11相对两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展幅辊43,展幅辊43位于出布辊21与远离机缸1的一侧,展幅辊43上开设有两段螺旋线方向相反的展平螺纹,且展幅辊43用于对出布辊21上输出的布料进行展平。
66.参照图1和图3,安装板11上设置有对布料进行烘干的烘干机构3,烘干机构3包括烘干箱31、导向组件32、加热板33、风机34和滤风组件35,烘干箱3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背离机缸1一侧的侧壁上且展幅辊43位于出布辊21和烘干箱31之间,烘干箱31靠近出布辊21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进布口36,烘干箱31背离出布辊21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布口37。
67.参照图1和图3,导向组件32设置在烘干箱31内且用于对进入烘干箱31的布料进行导向,导向组件32包括导向辊321和转动电机322,导向辊321转动连接在烘干箱31相对两内侧壁上,导向辊321轴线与出布辊21轴线平行,导向辊321竖向间隔设置有两排,且每排导向辊321均沿垂直于出布辊21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转动电机322固定连接在烘干箱31外侧壁上,转动电机322输出轴与最靠近出布口37的导向辊321连接。
68.参照图3,加热板33水平固定连接在烘干箱31内侧壁上且位于导向辊321上方,风
机34固定连接在烘干箱31上表面上且与烘干箱31内部连通,风机34出风口38竖直向下,加热板33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331。
69.参照图3,烘干箱31下底壁上开设有出风口38,滤风组件35设置在烘干箱31上且用于对进入出风口38的气体进行过滤,滤风组件35包括安装框351、活性炭板352和限位板353,烘干箱31背离进布口36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且滑移孔位于出风口38和导向辊321之间,安装框351水平滑移安装在滑移孔上,活性炭板352卡接安装在安装框351上,且活性炭板352用于对蒸发后的染液进行吸收;限位板353固定连接在安装框351侧壁上且与烘干箱31外侧壁抵触。
70.参照图3,布料从进布口36后依次绕过多个导向辊321,最后布料从出布口37输出,转动电机322启动带动导向辊321转动,导向辊321转动带动布料移动,加热板33和风机34启动对导向辊321上的布料进行吹风加热,布料中的染液蒸发挥散后移至活性炭板352处,活性炭板352对染液进行吸收过滤,过滤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口38排出。
71.参照图3,烘干箱31上设置有对布料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4,张紧组件4包括转杆41和张紧辊42,烘干箱31相对两内侧壁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轴线与导向辊321轴线平行,转杆41设置有两个,且转杆41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同时转杆41远离转轴的一端倾斜向上伸至与转动电机322连接的导向辊321上方;张紧辊42转动连接在两个转杆41远离转轴一端上,张紧辊42在重力作用下抵紧在与转动电机322连接的导向辊321上表面上。
72.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73.布料从机缸1内输出并从出布辊21和挤压辊23之间穿过,驱动电机242启动带动挤压辊23对布料进行挤压,染液挤出后经过过滤框25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染液流到处理盒251中并通过回流管253导回机缸1,挤压后的布料绕过展幅辊43进入烘干箱31内,布料依次绕过多个导向辊321后从出布口37输出,风机34和加热板33启动对布料进行烘干,而布料上的染液蒸发后移至活性炭板352上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布料进行干燥,降低了布料中的染液含量,降低了布料中染液滴落在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概率。
7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