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横机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4452发布日期:2022-07-06 02: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横机织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横机织针。


背景技术:

2.织针是针织机上的一种主要成圈机件,由钢丝或钢带经机械加工制成,用于把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织针的结构与形状影响针织成圈过程、针织机的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是针织机设计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织针有织针、钩针和复合针三种。
3.其中舌针是指带有针舌的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把纱线编织成线圈,织针相对于纱线移动时,依靠处于针杆上的旧线圈使针舌回转,关闭针口,使垫在针钩下的纱线与旧线圈分别处于针舌两侧,随着针的进一步移动,纱线穿过旧线圈而形成新线圈,不同结构的织针用于编织各种不同组织的针织物。
4.现有织针设置有移圈片,又称翻针片,在线圈在前后针床间转移时用于扩张线圈以利于接圈针穿入,当移圈片受到压力时靠向针头从而导致缝隙减小,,极易导致接圈针无法穿入,影响后续加工,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横机织针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型横机织针,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新型横机织针,括针身、针头、针尾,所述针身上安装有移圈片,所述移圈片包括一体成型并依次设置的卡接部、折弯部、连接部、尖端,所述连接部的宽度自靠近折弯部的一端向靠近尖端的一端逐渐变小,所述连接部与针头及针身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连接部与针身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支撑部。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顶端与连接部相连接。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平面侧设有缺口,所述支撑部通过折弯形成且所述缺口的底边为支撑部的折弯处,当所述连接部受到压迫时所述支撑部的底端与位于针身处的铣削平面接触。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针身固定连接,当所述连接部受到压迫时所述支撑部的顶端与连接部的下表面接触。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顶部两侧边均为圆角过渡。
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在自身材料所提供的支撑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避免移圈片的连接部受压发生弯曲变
形,从而避免移圈片与针头的缝隙缩小导致接圈针无法穿入的情况发生,保证织针移交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度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4.图3是实施例一的支撑部示意图;
15.图4是实施例二的支撑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1.实施例一
22.现有织针设置有移圈片,又称翻针片,在线圈在前后针床间转移时用于扩张线圈以利于接圈针穿入,当移圈片4受到压力时靠向针头2从而导致缝隙减小,极易导致接圈针
无法穿入,影响后续加工,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新型横机织针,括针身1、针头2、针尾3,所述针身1上安装有移圈片4,所述移圈片4包括一体成型并依次设置的卡接部41、折弯部42、连接部43、尖端44,具体地,卡接部41卡合在位于针身1上铣出的凹槽5,通过过盈配合相连接,所述凹槽5内还设置有限位凸起6,所述限位凸起6呈圆柱状,与卡接部41的限位槽相卡合,从而对卡接部41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连接部43的宽度自靠近折弯部42的一端向靠近尖端44的一端逐渐变小并最终形成尖端44,所述连接部43与针身1及针头2之间留有间隙,针头2与连接部43之间的间隙用于使得接圈针可以穿过,而在连接部43与针身1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支撑部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7的顶端与连接部43相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43的平面侧设有缺口431,所述支撑部7通过折弯形成且所述缺口431的底边为支撑部7的折弯处,支撑部7与连接部43为一体成型,结构较为稳定,由于支撑部7并非连接部43的平面侧边直接折弯形成而是内凹的缺口431处进行折弯,当所述连接部43受到压迫时所述支撑部7的底端与针身1的铣削平面21接触,避免支撑部7与位于针身1及针头2下方的弧形斜槽接触,在自身材料所提供的支撑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避免移圈片4的连接部43受压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避免移圈片4与针头2的缝隙缩小导致接圈针无法穿入的情况发生,保证织针移交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度以及稳定性。
2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圈片的卡接部41的位置更靠近针身1中部,连接部43整体长度相对于普通织针适应性的进行延长,以使得支撑部位置位于针身上方,因此不会干涉接圈针自连接部与针头之间的间隙内穿过。
24.实施例二
2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部7仍位于移圈片4及针身1的缝隙内,但所述支撑部7的底部并非与移圈片4的连接部43相连而是与针身1固定连接,支撑部7采用贴合等方式固定在针身1的铣削平面21内,当所述连接部43受到压迫发生弯曲时所述支撑部7的顶端与连接部43的下表面接触,支撑部7从而可以对移圈片4起到支撑效果,同样起到防止移圈片4受压变形弯曲的效果,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支撑部7的顶部两侧边均为圆角过渡,通过圆角过渡的方式防止刮伤损坏移圈片4。
2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