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5829发布日期:2022-06-15 00:3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织大圆机,学名针织圆形纬编机(或者叫做针织圆纬机)。由于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企业里称作进纱路数或成圈路数,简称路数)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
3.大圆机在组装调试时,需使上针盘与下针筒同轴设置;如申请号:cn202020286282.7公开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针织大圆机,在工作、清灰及移动过程中使得各构件的连接部易于松动,特别是上针盘与下针筒发生偏移后将使得编织出来的织物质量下降。
4.具体的,现有的上针盘在组装完成时,上盘切块环绕上盘座的轴线进行排布;之后需要重新校准同轴度,使得上针盘与下针筒同轴设置;常规方式上,上盘座通过支撑架固定锁设在机架上后安装上盘切块;在重新校准同轴度时,难以移动支撑架,若偏差较大,需将上盘切块拆除重新调整上盘座位置后再次进行安装,使得调试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申请号:cn201310734948.5公开的一种针织大圆机上针盘的调节结构,对大鼎座进行改进在大鼎座上设置调节螺杆和与调节螺杆相适配的内六角螺钉,通过调节螺杆高度使得上针盘与下针筒同平,进而使得上针盘与下针筒同平,然而此结构仅能调整上针盘轴线的角度,无法使得上针盘轴线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5.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调节的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8.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环绕上盘座均布设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上盘座的支撑架和连接于支撑架上的调节挡块;所述调节挡块包括活动抵顶上盘座圆周面的滚动顶杆和调节滚动顶杆移动的调节组件。
9.可选的,所述调节挡块还包括与支撑架相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竖向设置且用于容置滚动顶杆的安装孔和与上盘座相对的相对面;所述相对面具有供滚动顶杆圆周面伸出连接块的伸出口;所述伸出口与安装孔相连通。
10.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连接块活动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连接块还包括水平设置用于安装调节螺杆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安装孔相连通;所述螺纹孔与伸出口相对设置。
11.可选的,所述调节螺杆具有伸出螺纹孔外的调节段。
12.可选的,所述相对面为弧形面。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承载上盘座的承载段;所述承载段包括处于底部的锁定孔。
14.可选的,所述锁定孔为条形孔。
15.可选的,所述调节挡块与支撑架可拆装连接在一起。
16.可选的,所述调节挡块与支撑架通过螺杆锁设在一起。
17.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六个环绕上盘座均布设置的调节机构。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将百分表设置于下针筒上,通过下针筒的转动对上盘座进行测量,边测量边调整同时逐步锁紧,进而调整上针盘的与下针筒的同轴度;具体的,当上盘座偏向一侧时,调节此侧的调节组件使得滚动顶杆向内移动抵顶上盘座,使得上盘座朝向另一侧进行微小的移动;通过多次对多个调节机构的逐步微调修正使得上针盘与下针筒轴线重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和高效调节的优点。
附图说明
2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盘座与调节装置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调节机构1;支撑架11;调节挡块12;滚动顶杆13;安装孔121;相对面122;伸出口123;调节螺杆14;第一螺纹孔124;调节段141;承载段111;锁定孔11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图1-4所示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7.一种上盘座同轴度的调节装置,包括三个以上环绕上盘座均布设置的调节机构1;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上盘座的支撑架11和连接于支撑架11上的调节挡块12;所述调节挡块12 包括活动抵顶上盘座圆周面的滚动顶杆13和调节滚动顶杆移动的调节组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将百分表设置于下针筒上,通过下针筒的转动对上盘座进行测量,边测量边调整同时逐步锁紧,进而调整上针盘的与下针筒的同轴度;具体的,当上盘座偏向一侧时,调节此侧的调节组件使得滚动顶杆13向内移动抵顶上盘座,使得上盘座朝向另一侧进行微小的移动;通过多次对多个调节机构的逐步微调修正使得上针盘与下针筒轴线重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和高效调节的优点。
28.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挡块12还包括与支撑架11相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竖向设置且用于容置滚动顶杆13的安装孔121和与上盘座相对的相对面122;所述相对面122具有供滚动顶杆13圆周面伸出连接块的伸出口123;所述伸出口123与安装孔 121相连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调节组件使得滚动顶杆13的圆周面自伸出口123伸出抵顶上盘座,同时滚动顶杆13的圆周面使得上盘座进行转动时更加方便快捷。
29.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连接块活动连接的调节螺杆14;所述连接块还包括水平设置用于安装调节螺杆14的第一螺纹孔124;所述第一螺纹孔124与安装孔 121相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124与伸出口123相对设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4,通过调节螺杆14与第一螺纹孔124的配合使得调节螺杆伸入安装孔121内抵顶滚动顶杆13,使得滚动顶杆13朝向伸出口123移动,通过第一螺纹孔124与调节螺杆14的配合,使得调节更加精确高效。
30.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具有伸出第一螺纹孔124外的调节段141。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调节段141处于第一螺纹孔124外,便于安装调试人员握持工具转动调节螺杆14;具体的,调节段141具有内六角槽,便于实用内六角扳手进行调节。
31.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对面122为弧形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当滚动顶杆 13的圆周面伸出伸出口123抵顶上盘座时,弧形面能避让上盘座的圆周面,便于上盘座进行转动;当滚动顶杆13的圆周面不伸出伸出口123时,弧形面可配合上盘座的圆周面,使得上盘座的圆周面能贴合弧形面进行滑动,进而使得上盘座高效转动。
32.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1包括承载上盘座的承载段111;所述承载段111 包括处于底部的锁定孔112。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承载段111支撑上盘座,且上盘座的下端面的第二螺纹孔,在校准完成后,螺杆通过锁定孔112与第二螺纹孔进行配合,使得上盘座与支撑架11锁紧固定在一起,在锁设过程中,可通过转动上盘座使得锁定孔112与第二螺纹孔对齐,便于安装固定上盘座。
33.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孔112为条形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条形孔便于螺杆的移动调节,便于锁设安装。
34.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挡块12与支撑架11可拆装连接在一起。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便于调节挡块12的装卸更换。
35.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挡块12与支撑架11通过螺杆锁设在一起。便于调节挡块12的安装,能有效的提高调节挡块12的安装效率。
36.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六个环绕上盘座均布设置的调节机构1。在实际实施过程,使得上盘座六等分,能有效的提高调节精度,同时保证进行较高效率的调节。
37.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38.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