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0410发布日期:2022-09-24 11:2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熨斗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熨斗。


背景技术:

2.已知一种将卤素灯等发光体作为热源对衣物施加热以能够执行熨烫的熨斗。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根据衣物的色调来调节发光体的发光量的熨斗的结构。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5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在上述的熨斗中,在衣物由多种色调构成的情况下,无法适当地控制发光体的发光量,有时发生衣物的烧焦或加热不足。
7.本公开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衣物适当地传递热的熨斗。
8.与本公开有关的熨斗是具备输出光的发光体和使所述光透过的底板面的熨斗,该熨斗还具备滤光器,该滤光器在所述发光体与所述底板面之间抑制可见光的透过。
9.根据与本公开有关的熨斗,能够对衣物适当地传递热。
附图说明
10.图1是实施方式1的熨斗的侧视图。
11.图2是图1的熨斗的剖视图。
12.图3是示出图1的熨斗的电连接的框图。
13.图4是比较例的熨斗的剖视图。
14.图5是示出使用比较例的熨斗进行了熨烫的情况下的布料温度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15.图6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熨斗进行了熨烫的情况下的布料温度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16.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熨斗的控制部所执行的第一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17.图8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2的熨斗进行了熨烫的情况下的布料温度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18.(熨斗能够采取的形态的一例)。
19.与本公开有关的熨斗是具备输出光的发光体和使所述光透过的底板面的熨斗,该熨斗还具备滤光器,该滤光器在所述发光体与所述底板面之间抑制可见光的透过。
20.衣物的颜色越黑,越吸收可见光,衣物的颜色越白,越反射可见光。因此,通过可见光进行的加热由于衣物的颜色不同而导致衣物上的温度产生偏差。根据上述熨斗,能够抑制可见光透过底板面。因此,能够与衣物的颜色无关地将衣物上的温度保持固定。
21.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所述滤光器反射所述可见光,并且使红外线透过。
22.根据上述熨斗,由于反射可见光,因此底板面不被加热。因此,能够将底板面的温度保持固定。
23.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所述滤光器与所述底板面的所述发光体侧的面接触。
24.根据上述熨斗,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配置滤光器。
25.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还具备反射板,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底板面反射所述光。
26.根据上述熨斗,能够更适当地输出发光体的光。
27.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所述发光体是卤素灯或碳纤维电加热器(carbon heater)。
28.根据上述熨斗,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配置具备适当的输出的发光体。
29.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还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底板面的温度。
30.底板面的温度与衣物的布料的温度相对应。根据上述熨斗,能够检测衣物的布料的温度。
31.根据所述熨斗的一例,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底板面的温度来控制所述发光体的输出。
32.根据上述熨斗,能够根据底板面的温度来控制发光体的输出,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对衣物传递热。
33.(实施方式1)
34.下面,参照图1~图3对实施方式1的熨斗10进行说明。熨斗10具备将衣物的褶皱熨平的熨斗功能。熨斗功能是通过对衣物的褶皱施加热及熨斗10的压力来将衣物的褶皱熨平的功能。构成熨斗10的主要元件是外壳11和底板面12。外壳11构成熨斗10的外观,用于收容构成熨斗10的其它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外壳11的形状是任意的,但优选形成握持部11a,该握持部11a构成为用户容易握持。外壳11由耐热性优良的任意的材料构成。在一例中,构成外壳11的材料是聚碳酸酯。外壳11具备使内部空间敞开的开口部。以与外壳11的开口部的形状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底板面12。底板面12向衣物传递热和压力。底板面12由耐热性和导热性优良的材料构成。在一例中,底板面12由耐热玻璃构成。
35.熨斗10还具备控制部20、存储部30、操作部40、检测部50、电源部60以及发光体70。控制部20、存储部30、操作部40、检测部50、电源部60以及发光体70中的至少一方被保持在外壳11的内部。
36.控制部20由执行控制程序的运算处理装置构成。运算处理装置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和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中的一方或双方构成。控制部20构成为能够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存储部30、操作部40、检测部50以及发光体70进行通信。控制部20例如通过被从电源部60供给电力并被输入来自操作部40的操作信号而开始进行控制。优选的是,控制部20在外壳11内设置在远离作为发热源的发光体70的位置。在一例中,控制部20设置在与握持部11a对应的位置。
37.存储部30存储执行控制部20要执行的各种控制所需的程序信息和控制信息。存储部30例如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控制信息包含使衣物的种类与发光体70的
输出量对应起来的信息以及使底板面12的温度与衣物的布料的温度对应起来的信息。衣物的种类例如是衣物的材料。衣物的材料的一例是涤纶、尼龙以及棉。存储部30例如设置在与控制部20相同的控制电路中。
38.操作部40对控制部20输出例如由来自用户的操作产生的操作信号。操作信号例如包含与发光体70的发光量的调节有关的信号以及与衣物的种类的选择有关的信号。操作部40的一部分构成为朝向外壳11的外侧突出以使用户易于操作。操作部40例如由按钮、开关以及拨盘构成。操作部40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
39.检测部50检测与熨斗10有关的各种信息。检测部50例如检测温度信息。检测部50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检测部50所检测出的温度信息的一例是底板面12的温度。温度信息作为电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20。设置检测部50的位置例如是底板面12上的、外壳11的内侧。优选的是,检测部50的中心在熨斗10的垂直方向上与发光体70的中心一致。检测部50也可以构成为检测熨斗10的使用次数、使用时间。
40.电源部60对控制部20、存储部30、操作部40、检测部50以及发光体70供给电力。在图示的例子中,电源部60是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电源部60也可以是设置在外壳11的内部的二次电池的结构。在电源部60是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熨斗10与电源部60通过电力线61连接。
41.发光体70产生光来对衣物传递热。发光体70由通过电来产生热的卤素灯、陶瓷加热器(ceramic heater)或碳纤维电加热器构成。发光体70的形状是任意的形状。在一例中,发光体70的形状是棒状。控制部20通过控制来自电源部60的电力供给量来控制发光体70的发光量。优选的是,在发光体70与控制部20之间设置绝热构件71。绝热构件71例如由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构成。
42.熨斗10还包括反射板80和滤光器90。反射板80和滤光器90设置在外壳11内。反射板80是用于向底板面12高效地传递发光体70的光和热的结构。反射板80优选构成为对底板面12的整体反射发光体70的光和热。反射板80的形状例如是在中心设置有发光体70的碗状形状。反射板80例如由不锈钢或铝金属构成。
43.滤光器90是用于抑制从发光体70输出的规定波长的光透过底板面12的结构。规定的光的一例是可见光。优选的是,滤光器90构成为:反射可见光,从而不从底板面12输出可见光或者降低输出量。滤光器90的形状构成为与底板面12的形状大致一致。滤光器90构成为与底板面12的发光体70侧接触。滤光器90由例如蒸镀有电介质多层膜的分色镜构成。滤光器90也可以构成为抑制紫外线透过底板面12。
44.图4示出比较例的熨斗10的结构。比较例的熨斗10除了不具备滤光器90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熨斗10的结构相同。在比较例的熨斗10中,透过底板面12的光包括可见光。
45.参照图5和图6对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熨斗10或比较例的熨斗10的情况下的布料的温度的上升进行说明。通过另外准备的热成像摄像机来测定出布料的温度的经时变化。熨斗10包括作为发光体70的卤素灯。试验者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来选择棉布料作为衣物的种类,控制部20根据棉布料控制了发光体70。
46.图5和图6中的实线表示针对利用了棉布料的黑色衣物的结果。图5和图6中的虚线表示针对利用了棉布料的蓝色衣物的结果。图5和图6中的点划线表示针对利用了棉布料的
红色衣物的结果。图5和图6中的双点划线表示针对利用了棉布料的白色衣物的结果。
47.如图5所示,在比较例的熨斗10中,每当经过照射时间,布料的温度的偏差变大。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熨斗10中,布料的温度与衣物的颜色无关地被保持固定。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熨斗10中,布料的温度收敛在适于发挥熨斗功能的150℃~170℃的范围内。
48.对本实施方式1的熨斗10的作用进行说明。
49.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开始从电源部60供给电力。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来选择作为熨烫对象的衣物的布料的种类。控制部20基于存储在存储部30的使衣物的种类与发光体70的输出量对应起来的信息,来决定发光体70的输出量。从发光体70输出的光大部分朝向底板面12,一部分在被反射板80反射后朝向底板面12。通过设置在底板面12的发光体70侧的滤光器90来反射可见光。另一方面,红外线通过滤光器90而从底板面12输出。衣物被红外线加热并被熨斗10的底板面12按压,由此去除衣物的褶皱。
50.根据实施方式1的熨斗10,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51.通过从发光体70输出的红外线,能够与衣物的颜色无关地将布料温度保持固定。因此,不易产生加热的偏差,不易发生衣物的烧焦或加热不足。
52.(实施方式2)
53.利用图7和图8对实施方式2的熨斗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熨斗10除了控制部20执行基于检测部50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发光体70的输出的第一控制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熨斗10相同。因此,关于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54.控制部20基于从检测部50检测出的温度信息来执行第一控制。温度信息例如是底板面12的温度。控制部20例如根据被保存在存储部30中的表示底板面12的温度与每种布料的布料温度之间的对应的信息来估计布料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控制部20在检测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发光体70的输出降低。规定温度例如是170℃~200℃的任意的值。在一例中,规定温度是180℃。
55.参照图7对控制部20所执行的第一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56.在步骤s11中,控制部20从检测部50获取温度信息。控制部20参照存储部30来估计衣物的布料的温度即检测温度。控制部20在步骤s12中判定检测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上。在判定为检测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执行步骤s13的处理。在判定为检测温度小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20结束处理。控制部20在步骤s13中使发光体70的输出降低。在步骤s13的处理结束后,控制部20结束控制。控制部20被从电源部60供给电力,在发光体70进行输出的期间以规定间隔执行第一控制。
57.图8中的实线表示未执行控制部20的第一控制的情况。图8中的虚线表示执行了第一控制的情况。在未执行控制部20的第一控制的情况下,每当经过照射时间,布料温度变高。另一方面,在执行了第一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照射时间变长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布料温度的上升。
58.对实施方式2的熨斗10的作用进行说明。
59.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开始从电源部60供给电力。用户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来选择作为对象的衣物的布料的种类。控制部20根据所存储的衣物的布料的种类和布料温度的表来决定发光体70的输出。从发光体70输出的光大部分朝向底板面12,一部分在
被反射板80反射后朝向底板面12。通过设置在底板面12的发光体70侧的滤光器90来反射可见光。另一方面,红外线通过滤光器90而从底板面12输出。利用红外线加热衣物来去除褶皱。随着褶皱的去除,底板面12被加热。检测部50检测温度信息,控制部20基于温度信息使发光体70的输出降低。
60.根据实施方式2的熨斗10,能够进一步得到以下效果。
61.在检测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由于使发光体70的输出降低,因此不易发生衣物的烧焦。另外,由于根据底板面12的温度来估计布料温度,因此不需要新设置用于测定布料的温度的传感器,因此能够简化熨斗10的结构。
62.(变形例)
63.与实施方式有关的说明是与本公开有关的熨斗能够采取的形态的例示,并非意图限制其形态。除了实施方式以外,本公开能够采取例如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由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成的方式。
64.·
也可以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用于通知当前的检测部50所检测的信息。通知部向用户通知例如当前的底板面12的温度以及根据当前的底板面12的温度估计出的布料的温度信息。在熨斗10的电源部60是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通知当前的二次电池的电池余量。
65.·
在第一控制中,控制部20也可以在检测温度比规定温度低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使发光体70的输出增加的控制。阈值例如为20℃。
66.与本公开有关的熨斗能够用于商业用和家庭用的去除衣物的褶皱的熨斗。
67.附图标记说明
68.10:熨斗;12:底板面;20:控制部;70:发光体;80:反射板;90:滤光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