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杯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72969发布日期:2022-05-18 02: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杯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样品染整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染杯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纺织品染色工艺工程中,通常都需要加注助剂,以便进行固色或促染,现实操作中,通常都需要暂停工艺,进行人工手动添加。
3.现在也有部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通过加药杯盖注液,用加药头配合的方式实现染色过程中助剂的自动加药,但在加药过程中染杯及对染杯施加旋转力的运动组件需要停止,再顶注加液,期间染杯内纺织物与染液会停止旋转搅拌,从而影响纺织物染色的均染性;静态进行顶注加液时,助剂(药液)有可能直接滴加到纺织物上,缺少杯内液体进行及时溶解,进而影响纺织物染色的均染性。
4.市场上也有运动过程中给染杯加药的装置,如一端提供旋转动力的组件,一端提供给药加药的组件,结构相对复杂,占用了作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染杯加药装置。本发明,加药杆贯穿驱动组件对加药口进行加药,相较于一端提供旋转动力的组件,一端提供加药的组件的染杯加药装置而言,结构更加简单,节约占用空间;加药头顶封漏斗形加药口,使加药头与漏斗形加药口紧密相配合地向所述染杯加药,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隔挡染杯内的药液溅出;空心延伸轴前端延伸至支撑组件与放杯机构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放杯机构在支撑组件内旋转,加药杆贯穿于所述空心延伸轴,顶封加药口,实现染杯旋转过程中的动态加药,使纺织物与药液充分碰撞,确保染色均匀性。
6.技术方案是:一种染杯加药装置,包括由杯体11和杯盖12组成的染杯1、支撑组件2、驱动组件3以及加药杆4,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2支撑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驱动染杯1旋转;所述染杯1设有加药口13,所述加药杆4贯穿所述驱动组件3对加药口13进行加药。
7.进一步的:所述加药口13为漏斗形加药口;所述加药杆4的前端设有加药头42,所述加药头42设有与漏斗形加药口相配合的顶封结构;所述加药头42顶封所述漏斗形加药口,使加药头42与漏斗形加药口紧密相配合地向所述染杯1加药,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隔挡染杯1内的药液溅出。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轴承呈驱机构31和放杯机构32,轴承呈驱机构31固定连接放杯机构32,放杯机构32设置于支撑组件2内,放杯机构32用于放置所述染杯1;驱动机构31驱动轴承呈驱机构31和放杯机构32在支撑组件2内旋转,从而带动放置于放杯机构32的染杯1做旋转运动。
9.进一步的:轴承呈驱机构31还包括第一轴承座33、空心延伸轴34和从动机构35;第一轴承座33设置于支撑组件2的一侧;
从动机构35带动空心延伸轴34在第一轴承座33内旋转,空心延伸轴34前端延伸至支撑组件2与放杯机构32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放杯机构32在支撑组件2内旋转;所述加药杆4贯穿于所述空心延伸轴34,顶封加药口,向所述染杯1加药。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轴承座36,放杯机构3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36配合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座33上固接有u型限位片37,u型限位片37中间部开有卡孔371,空心延伸轴34后端延伸靠近于u型限位片37的卡孔371。
12.优选的:加药杆4后端设有卡槽43和弹簧44,加药杆4压迫弹簧44后穿过u型限位片37的卡孔371;卡槽43卡紧卡孔371,用于:将加药杆4的后端限制在u型限位片37不外弹;防止高温状态下,染杯1内升压后将加药杆4顶开加药口13,出现药液溅出现象。
13.可选的: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体11的一侧;所述染杯1竖放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
14.可选的: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盖12上,所述染杯1横放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
15.可选的: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盖12上,所述放杯机构32倾斜地固接于所述空心延伸轴34,所述染杯1倾斜放置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加药口13对准空心延伸轴34前端。
16.优选的:所述加药口13为向杯体内部延伸或向杯体外部凸起的漏斗形加药口;该漏斗形加药口具有衔接部,该衔接部为外宽内窄的环圈状。
17.优选的: 加药头42的顶封结构设有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当所述顶封结构顶封所述漏斗形加药口,防止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渗漏药液。
18.优选的:所述杯体11设有杯钉14,所述驱动组件3设有扣钉38,所述拉扣簧用杯钉14和扣钉39将染杯1牵引。
19.可选的:自动化驱动模式: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运转,带动所述从动机构35运转。
20.可选的:人工驱动模式: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手摇把件和主动轮,所述手摇把件驱动主动轮运转,带动所述从动机构35运转。
21.优选的:所述加药杆4可连接给药装置。
22.有益效果1.本发明,加药杆贯穿驱动组件对加药口进行加药,相较于一端提供旋转动力的组件,一端提供加药的组件的染杯加药装置而言,结构更加简单,节约占用空间。
23.2.加药头顶封所述漏斗形加药口,使加药头与漏斗形加药口紧密相配合地向染杯加药,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隔挡染杯内的药液溅出。
24.3.放杯机构设置于支撑组件内与轴承呈驱机构固定连接,相较于同类用转笼结构带动染杯旋转的装置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25.4.空心延伸轴前端延伸至支撑组件与放杯机构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放杯机构在支撑组件内旋转,加药杆贯穿于所述空心延伸轴,顶封加药口,实现染杯旋转过程中的动态加药,使纺织物与药液充分碰撞,确保染色均匀性。
26.5.做为优选方案,放杯机构两侧设于两端的轴承座上,使放杯机构旋转更加稳定,亦使本发明的染杯加药装置运转起来震动更少。
27.6.卡槽卡紧卡孔,将加药杆的后端限制在u型限位片不外弹;防止高温状态下,染
杯内升压后将加药杆顶开加药口,出现药液溅出现象。
28.7.本发明,染杯的放置及其对应的加药口设置有多种方案,根据使用者需要,可选择适配的对应的解决方案。
[0029] 8.加药头的顶封结构设有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当顶封结构顶封所述漏斗形加药口,防止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渗漏药液。
[0030]
9.杯体设有杯钉,驱动组件设有扣钉,染杯用拉扣簧将杯钉和扣钉牵引,进一步的防止染杯在旋转过程中不掉落。
附图说明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2]
图1是说明书所述染杯加药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说明书所述染杯加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说明书所述加药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染杯倾斜放置的染杯加药装置示意图;图5是染杯坚直放置的染杯加药装置示意图。
[0033]
其中,1.染杯;11.杯体;12.杯盖;13.加药口;2.支撑组件;3.驱动组件;31.轴承呈驱机构;32.放杯机构;33.第一轴承座;34.空心延伸轴;35.从动机构;36.第二轴承座;37.u型限位片;371.卡孔; 39.扣钉;4.加药杆; 42.加药头;43.卡槽;44.弹簧; 14.杯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染杯加药装置,包括由杯体11和杯盖12组成的染杯1、支撑组件2、驱动组件3以及加药杆4,支撑组件2支撑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驱动染杯1旋转;所述染杯1设有加药口13,所述加药杆4贯穿所述驱动组件3对加药口13进行加药。
[0037]
本发明,实现染杯旋转过程中动态加药;加药杆4贯穿驱动组件3对加药口13进行加药,相较于一端提供旋转动力的组件,一端提供加药的组件的染杯加药装置而言,结构更加简单,节约占用空间。
[0038]
第二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防止染杯1内的药液溅出,所述加药口13为漏斗形加药口;所述加药杆4的前端设有加药头42,所述加药头42设有与漏斗形加药口相配合的顶封结构。
[0039]
加药头42顶封漏斗形加药口,使加药头42与漏斗形加药口紧密相配合地向染杯1
加药,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隔挡染杯1内的药液溅出。
[0040]
第三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驱动染杯1旋转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轴承呈驱机构31和放杯机构32,轴承呈驱机构31固定连接放杯机构32,放杯机构32设置于支撑组件2内,放杯机构32用于放置所述染杯1;驱动机构31驱动轴承呈驱机构31和放杯机构32在支撑组件2内旋转,从而带动放置于放杯机构32的染杯1做旋转运动。
[0041]
放杯机构32设置于支撑组件2内与轴承呈驱机构31固定连接,相较于同类用转笼结构带动染杯旋转的装置而言,结构更加简单。
[0042]
第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染杯旋转过程中动态加药技术方案:轴承呈驱机构31还包括第一轴承座33、空心延伸轴34和从动机构35;第一轴承座33设置于支撑组件2的一侧;从动机构35带动空心延伸轴34在第一轴承座33内旋转,空心延伸轴34前端延伸至支撑组件2与放杯机构32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放杯机构32在支撑组件2内旋转;所述加药杆4贯穿于所述空心延伸轴34,顶封加药口,向所述染杯1加药。
[0043]
空心延伸轴34前端延伸至支撑组件2与放杯机构32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放杯机构32在支撑组件2内旋转,所述加药杆4贯穿于所述空心延伸轴34,顶封加药口,实现染杯旋转过程中的动态加药,使纺织物与药液充分碰撞,确保染色均匀性。
[0044]
第五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使放杯机构旋转更加稳定,所述支撑组件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轴承座36,放杯机构3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36配合连接。
[0045]
放杯机构两侧设于两端的轴承座上,使放杯机构旋转更加稳定,亦使本发明的染杯加药装置运转起来震动更少。
[0046]
第六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限制加药杆回弹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座33上固接有u型限位片37,u型限位片37中间部开有卡孔371,空心延伸轴34后端延伸靠近于u型限位片37的卡孔371。
[0047]
第七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防止高温状态下,染杯1内升压后将加药杆4顶开加药口13的技术方案:加药杆4后端设有卡槽43和弹簧44,加药杆4压迫弹簧44后穿过u型限位片37的卡孔371;卡槽43卡紧卡孔371,用于:将加药杆4的后端限制在u型限位片37不外弹;防止高温状态下,染杯1内升压后将加药杆4顶开加药口13,出现药液溅出现象。
[0048]
第八实施例:如图2或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染杯竖直放置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体11的一侧;所述染杯1竖放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
[0049]
第九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染杯横向放置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盖12上,所述染杯1横放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
[0050]
第十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染杯倾斜放置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口13设于杯盖12上,所述放杯机构32倾斜地固接于所述空心延伸轴34,所述染杯1倾斜放置于所述放杯机构32内,加药口13对准空心延伸轴34前端。
[0051]
本发明,染杯的放置及其对应的加药口设置有多种方案,根据使用者需要,可选择
适配的对应的解决方案。
[0052]
第十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加药口13为向杯体内部延伸或向杯体外部凸起的漏斗形加药口;该漏斗形加药口具有衔接部,该衔接部为外宽内窄的环圈状。
[0053]
第十二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防止渗漏药液的技术方案:加药头42的顶封结构设有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当所述顶封结构顶封所述漏斗形加药口,防止加药过程中或染杯旋转过程中渗漏药液。
[0054]
第十三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为防止染杯掉落进一步的公开了所述杯体11设有杯钉14,所述驱动组件3设有扣钉38,所述拉扣簧用杯钉14和扣钉39将染杯1牵引。
[0055]
第十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的自动化驱动模式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运转,带动所述从动机构35运转。
[0056]
第十五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的人工驱动模式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手摇把件和主动轮,所述手摇把件驱动主动轮运转,带动所述从动机构35运转。
[0057]
本发明,外接驱动电机和主动轮为自动化驱动模式,外接手摇把件和主动轮可切换为人工驱动模式。
[0058]
第十六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第一至第十五实施例的基础上,加药杆外接给药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加药杆4可外接给药装置。
[0059]
第十七实施例:如图1或3所示,本实施例为按浴比要求染液实施例:根据染色工艺,在染杯内放置纺织物以及对应浴比的染色液,并拧上杯盖,将杯子横放于放杯机构。
[0060]
推动加药杆,使得加药杆的前端的加药头顶封杯盖的漏斗形加药口,加药杆后端卡槽卡在u型限位片的卡孔上,固定加药杆位置;加药杆可在染杯未转动时向染杯加药;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运转,带动从动机构运转,从动机构带动轴承呈驱机构转动,从而带动与轴承呈驱机构连接的放杯机构转动,再进而带动染杯转动;使纺织物与药液充分碰撞,确保染色均匀性;与此同时,由于加药杆(4)贯穿于空心延伸轴(34)顶封加药口,在轴承呈驱机构、放杯机构以及染杯一起旋转时,加药杆是相对静止的;加药杆也可在染杯转动时向染杯加药;此外,可以根据工艺需要,外接如控温组件进行升温,可设定升温度条件再进行动态加药。
[0061]
第十六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十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将杯子倾斜放置于放杯机构,使染杯内的纺织物以及药液在做圆周旋转动作的同时,还伴随有斜面上下振荡往复的复合动作,使纺织物与药液充分碰撞,进一步确保染色均匀性。
[0062]
第十七实施例:如图2或5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十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将杯子竖直放置于放杯机构,使染杯内的纺织物以及药液碰撞幅度更大,进一步确保染色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