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4281发布日期:2022-05-06 03:1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衬衫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纺织品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其中近几年日益流行的免烫衬衫,以其穿着挺括有型的外形和洗后不用熨烫、方便护理的性能优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衬衫通常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衬衫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服装,在衬衫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衬衫成型前的面料表面进行抗污整理的涂覆,从而提高了衬衫表面的抗污效果。
3.传统的涂覆方式通常将面料平铺在桌面后压住,通过由上往下的人工喷涂方式对其涂覆处理,但是,传统的涂覆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缺陷:
4.1、人工喷涂难以控制喷涂量,在难以控制喷涂量的前提下选择由上往下的喷涂轨迹,使得喷出的抗污整理剂完全落入到面料上,造成面料各区域喷涂不均的情况,且朝下喷涂的方式使得面料的浸透速率较快,后期风干时难以快速风干;
5.2、喷涂时,部分面料区域由于被压住,难以与整理剂直接接触,从而造成这部分面料未被涂覆,后续需要对这部分区域进行补涂,但是,补涂容易出现补涂周边区域再一次被喷到的情况,从而造成了用量过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一)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包括外框、两个输送式涂覆机构、翻转定位机构和防尘罩,所述的外框的左右两端各自安装有一个输送式涂覆机构,输送式涂覆机构的外部罩有防尘罩,且防尘罩扣在外框的外侧壁上,外框的内部安装有翻转定位机构。
8.所述的外框包括固定板、护边板、底板和内置杆,左右布置的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护边板,且固定板、护边板形成回型结构的框体,框体的下端安装有底板,框体内安装有内置杆。
9.所述的输送式涂覆机构包括输送单元、连接气缸、连接架、对准框、伸缩管、涂覆单元、支撑架、电动滑块,输送单元安装在固定板的外侧壁上,输送单元上安装有连接气缸,连接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对准框,对准框与涂覆单元之间连通安装有伸缩管,伸缩管为可伸缩管体材质,收缩时节省了收纳空间,伸长时长度增长,在电动滑块带动涂覆单元移动时并不会拉断伸缩管,涂覆单元的下端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初始位置的涂覆单元位于框体的一侧,并不会影响中间板、滑动板正常转动,支撑架设置在电动滑块上,电动滑块安装在内置杆上。
10.所述的对准框包括衔接管、对准口、抵住口和复位弹簧,衔接管的外侧下端开设有对准口,对准口与衔接管的内腔相通,且内腔的底端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衔接
管的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抵住口连接,抵住口与内腔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
11.所述的翻转定位机构包括转轴、转动电机、中间板、滑动板、弹性伸缩杆、拉动单元、升降单元、夹具,固定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输送单元上,转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中间板,转轴的左右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板连接,滑动板的外侧划有对准线,放置过程中,将衬衫布料的一端对准对准线,从而保证位置的摆正,之后通过夹紧的夹具对其夹紧,且中间板、滑动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伸缩杆,中间板、滑动板之间设置有拉动单元,拉动单元的设置保证了衬衫布料放置前将滑动板相向拉动,使得滑动板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衬衫布料长度,从而方便衬衫布料的定位,在夹紧定位后,拉动单元复位,滑动板在弹性伸缩杆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对衬衫布料进行适应性绷紧,弹性伸缩杆位于拉动单元的前后两侧,滑动板上安装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夹具。
12.所述的夹具包括滑动杆、对准腔、空心柱、夹具板,滑动杆的内部开设有对准腔,滑动杆的下端与空心柱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二者为转动配合连接保证了夹具板的位置可转动,从而根据当前夹持位置进行适应性的位置转动,空心柱的下端安装有夹具板,夹具板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夹具板上开设有分散孔,且对准腔、空心柱内部开设有的连通腔、输送腔之间为连通关系,通过夹具板对衬衫布料的一个拐角位置夹紧后,抗污整理剂进入到对准腔后依次经过连通腔、输送腔,再从分散孔喷出从而浸湿布料层。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输送单元包括储存框、输送泵、分流管、输送管和回收框,储存框安装在固定板的外侧壁上,储存框与分流管之间连通安装有输送泵,通过输送泵将储存框内的抗污整理剂高压输送到分流管内,输送泵安装在储存框的下端面,分流管的前后两端连通安装有输送管,输送管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回收框,抗污整理剂经过衔接管后向伸缩管输送,在停止输送时,部分抗污整理剂会残存在衔接管内,此时,衔接管内腔底端面的结构设计(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使得抗污整理剂流入到回收框内,提高了疏通效果。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衔接管与涂覆单元之间连通有伸缩管,初始位置的对准口位于回收框的正上方,保证衔接管内腔残存的抗污整理剂能够准确落入到回收框内。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涂覆单元包括喷头、缩区域挤压块、内置弹簧、防腐管,喷头的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缩区域挤压块连接,缩区域挤压块在未受到挤压时在内置弹簧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此时喷头内部的空间最大值,喷出的量以及区域最大,且喷头与缩区域挤压块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内置弹簧的外部套设有防腐管,防腐管的设置起到了对内置弹簧防腐的效果。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喷头上端的外半部分开设有直孔,喷头上端的内半部分开设有倾斜孔,且倾斜孔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倾斜孔与直孔喷出的轨迹不同,从而保证了喷涂区域的扩大。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拉动单元包括气缸一、u型架和抵住板,气缸一安装在中间板上,气缸一的顶出端安装有u型架,u型架与抵住板之间为卡接关系,抵住板安装在滑动板上。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升降单元包括气缸二和升降架,气缸二安装在滑动板上,气缸二的顶出端安装有升降架,升降架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滑动杆,通过气缸二带动升降架升降,从而带动夹具对衬衫布料的一角进行夹持。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夹具板上铺设有布料层,布料层吸水效果较好,在较短的时间内浸湿,对准腔的上端进口位置与抵住口的位置相对应。
20.(二)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采用由下往上喷涂的方式对朝下放置的面料进行涂覆,再配合机械喷涂的均匀性,在未喷涂时采用接口错位的方式避免了提前喷涂的情况,保证不会出现面料上喷涂量过多以及喷涂不均的情况,对于压住的位置通过布料层的浸湿使得与布料层接触的区域得以被浸湿涂抹,无需后续的补涂;
22.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输送式涂覆机构采用自动化高压输送的方式对抗污整理剂进行输送,在未涂覆时,对准口与输送管上端的错位布置,保证了对抗污整理剂输送的关闭,避免了提前输出的情况,自动化输送的方式保证了整理剂的均匀输出,相比于人工喷涂,控量更加精确;
23.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翻转定位机构对衬衫布料进行适应性绷紧夹持,将平铺后的衬衫布料翻转使得涂覆面朝下布置,再采用朝上喷涂的方式对涂覆层进行喷涂,相比于朝下喷涂的轨迹,朝上喷涂一方面减小了涂覆面上的喷涂量,另一方面减小了对衬衫布料的浸透速率,利于后期的风干处理。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27.图3是本发明图2的a-a剖视图;
28.图4是本发明固定板、内置杆、输送式涂覆机构与翻转定位机构之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固定板、内置杆、输送式涂覆机构与翻转定位机构之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固定板、分流管、输送管、回收框、对准框、伸缩管、涂覆单元与支撑架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31.图7是本发明滑动板与夹具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33.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34.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抗菌抗污衬衫表面涂覆装置,包括外框1、两个输送式涂覆机构2、翻转定位机构3和防尘罩4,所述的外框1的左右两端各自安装有一个输送式涂覆机
构2,输送式涂覆机构2的外部罩有防尘罩4,且防尘罩4扣在外框1的外侧壁上,外框1的内部安装有翻转定位机构3。
35.所述的外框1包括固定板11、护边板12、底板13和内置杆14,左右布置的固定板11之间安装有护边板12,且固定板11、护边板12形成回型结构的框体,框体的下端安装有底板13,框体内安装有内置杆14。
36.所述的输送式涂覆机构2包括输送单元21、连接气缸22、连接架23、对准框24、伸缩管25、涂覆单元26、支撑架27、电动滑块28,输送单元21安装在固定板11的外侧壁上,输送单元21上安装有连接气缸22,连接气缸22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架23,连接架23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对准框24,对准框24与涂覆单元26之间连通安装有伸缩管25,伸缩管25为可伸缩管体材质,收缩时节省了收纳空间,伸长时长度增长,在电动滑块28带动涂覆单元26移动时并不会拉断伸缩管25,涂覆单元26的下端安装在支撑架27的上端,初始位置的涂覆单元26位于框体的一侧,并不会影响中间板33、滑动板34正常转动,支撑架27设置在电动滑块28上,电动滑块28安装在内置杆14上,具体工作时,通过翻转定位机构3对衬衫布料定位后,通过连接气缸22带动连接架23移动,使得左右位置的对准框24相向运动,直到对准框24与输送单元21上的输送管214对准,在高压的作用下输送单元21内的抗污整理剂输送到涂覆单元26后喷出进而向定位后的衬衫一面进行涂覆,通过电动滑块28带动涂覆单元26横向移动,从而将衬衫的一面进行全面涂覆。
37.所述的输送单元21包括储存框211、输送泵212、分流管213、输送管214和回收框215,储存框211安装在固定板11的外侧壁上,储存框211与分流管213之间连通安装有输送泵212,通过输送泵212将储存框211内的抗污整理剂高压输送到分流管213内,输送泵212安装在储存框211的下端面,分流管213的前后两端连通安装有输送管214,输送管214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回收框215,抗污整理剂经过衔接管241后向伸缩管25输送,在停止输送时,部分抗污整理剂会残存在衔接管241内,此时,衔接管241内腔底端面的结构设计(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使得抗污整理剂流入到回收框215内,提高了疏通效果。
38.所述的对准框24包括衔接管241、对准口242、抵住口243和复位弹簧244,衔接管241的外侧下端开设有对准口242,对准口242与衔接管241的内腔相通,且内腔的底端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衔接管241的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抵住口243连接,抵住口243与内腔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44,复位弹簧244起到复位的作用,所述的衔接管241与涂覆单元26之间连通有伸缩管25,初始位置的对准口242位于回收框215的正上方,保证衔接管241内腔残存的抗污整理剂能够准确落入到回收框215内,具体工作时,在左右布置的滑动板34将衬衫布料两侧绷紧后,通过连接气缸22带动连接架23移动,使得对准框24与输送单元21上的输送管214对准,此时,在复位弹簧244、弹性伸缩杆35的弹性作用下,抵住口243插入到对准腔382的上端进口位置,当抗污整理剂输送到涂覆单元26的同时一部分抗污整理剂输入到对准腔382内从而对铺设的布料层浸湿,抗污整理剂透过浸湿后的布料层将夹具与衬衫布料接触的区域浸湿,从而达到涂覆的效果,保证了这部分未喷到的区域涂层。
39.所述的涂覆单元26包括喷头261、缩区域挤压块262、内置弹簧263、防腐管264,喷头261的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缩区域挤压块262连接,缩区域挤压块262在未受到挤压时在内置弹簧263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此时喷头261内部的空间最大值,喷出的量以及
区域最大,且喷头261与缩区域挤压块262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263,内置弹簧263起到复位的作用,内置弹簧263的外部套设有防腐管264,防腐管264的设置起到了对内置弹簧263防腐的效果,所述的喷头261上端的外半部分开设有直孔,喷头261上端的内半部分开设有倾斜孔,且倾斜孔由外向内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倾斜孔与直孔喷出的轨迹不同,从而保证了喷涂区域的扩大,具体工作时,伸缩管25内抗污整理剂输送到喷头261内后从直孔、倾斜孔喷出,从而对衬衫布料的涂覆面进行喷涂,当左右布置的喷头261即将接触时,此时,二者的缩区域挤压块262首先接触,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缩回到喷头261内,从而缩小了单个喷头261的喷涂量以及区域,避免了两个喷头相邻时出现交叉喷涂导致该区域喷涂量增大的情况,尽量保证衬衫布料涂覆区域的均匀度。
40.所述的翻转定位机构3包括转轴31、转动电机32、中间板33、滑动板34、弹性伸缩杆35、拉动单元36、升降单元37、夹具38,固定板1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31,转轴31的一端与转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电机32通过底座安装在输送单元21上,转轴3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中间板33,转轴31的左右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板34连接,滑动板34的外侧划有对准线,放置过程中,将衬衫布料的一端对准对准线,从而保证位置的摆正,之后通过夹紧的夹具38对其夹紧,且中间板33、滑动板34之间连接有弹性伸缩杆35,中间板33、滑动板34之间设置有拉动单元36,拉动单元36的设置保证了衬衫布料放置前将滑动板34相向拉动,使得滑动板34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衬衫布料长度,从而方便衬衫布料的定位,在夹紧定位后,拉动单元36复位,滑动板34在弹性伸缩杆35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对衬衫布料进行适应性绷紧,弹性伸缩杆35位于拉动单元36的前后两侧,滑动板34上安装有升降单元37,升降单元37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夹具38,具体工作时,衬衫布料放置前,通过转动电机32带动转轴31、中间板33、滑动板34翻转一百八十度,使得夹具38朝上布置,此时将衬衫布料的两侧沿对准线铺平在中间板33、滑动板34(需要涂覆的面朝上放置),通过升降单元37带动夹具38下降,从而对衬衫四个拐角位置进行压住,之后,通过拉动单元36带动滑动板34向外侧推动直至解锁,此时,根据衬衫布料的长度以及弹性伸缩杆35的弹性连接进行适应性绷紧,通过转动电机32带动转轴31、中间板33、滑动板34复位翻转,此时衬衫布料的涂覆面朝下布置。
41.所述的拉动单元36包括气缸一361、u型架362和抵住板363,气缸一361安装在中间板33上,气缸一361的顶出端安装有u型架362,u型架362与抵住板363之间为卡接关系,抵住板363安装在滑动板34上,具体工作时,通过气缸一361带动u型架362向中间板33靠拢,通过u型架362的外侧与抵住板363的卡接从而带动滑动板34移动,在滑动板34相向拉动后,对衬衫布料进行夹持定位,之后,通过气缸一361带动u型架362向外侧移动,从而不再对抵住板363外侧限位,在弹性伸缩杆35的作用下滑动板34与u型架362同步向外侧移动,移动到一段距离后,随着衬衫布料的绷紧,滑动板34停止向外侧继续移动,此时对衬衫布料进行适应性绷紧。
42.所述的升降单元37包括气缸二371和升降架372,气缸二371安装在滑动板34上,气缸二371的顶出端安装有升降架372,升降架372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滑动杆381,通过气缸二371带动升降架372升降,从而带动夹具38对衬衫布料的一角进行夹持。
43.所述的夹具38包括滑动杆381、对准腔382、空心柱383、夹具板384,滑动杆381的内部开设有对准腔382,滑动杆381的下端与空心柱383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二者为转动配合
连接保证了夹具板384的位置可转动,从而根据当前夹持位置进行适应性的位置转动,空心柱383的下端安装有夹具板384,夹具板384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夹具板384上开设有分散孔,且对准腔382、空心柱383内部开设有的连通腔、输送腔之间为连通关系,通过夹具板384对衬衫布料的一个拐角位置夹紧后,抗污整理剂进入到对准腔382后依次经过连通腔、输送腔,再从分散孔喷出从而浸湿布料层,所述的夹具板384上铺设有布料层,布料层吸水效果较好,在较短的时间内浸湿,对准腔382的上端进口位置与抵住口243的位置相对应。
44.工作时:
45.夹持定位:通过拉动单元36带动滑动板34相向运动,通过转动电机32带动转轴31、中间板33、滑动板34翻转一百八十度,使得夹具38朝上布置,将衬衫布料的两端沿相应的对准线对准后放置铺平,之后通过下降的夹具38对衬衫四个角进行压住,之后,拉动单元36复位,滑动板34在弹性伸缩杆35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对定位后的衬衫布料进行适应性绷紧,通过转动电机32带动转轴31、中间板33、滑动板34复位翻转,此时衬衫布料的涂覆面朝下布置;
46.对准:通过连接气缸22带动连接架23移动,使得对准口242与输送管214的上端对准,此时,在复位弹簧244、弹性伸缩杆35的弹性作用下,抵住口243插入到对准腔382的上端进口位置;
47.输送、涂覆:在高压的作用下输送单元21内的抗污整理剂输送到衔接管241中,之后大部分的抗污整理剂经过伸缩管25后从喷头261喷出,从而对衬衫布料的涂覆面进行涂覆,随着电动滑块28带动涂覆单元26横向移动,进而对衬衫布料的涂覆面进行全面涂覆,另一小部分的抗污整理剂输入到对准腔382内从而对铺设的布料层浸湿,抗污整理剂透过浸湿后的布料层将夹具与衬衫布料接触的区域浸湿,从而达到涂覆的效果;
48.对涂覆后的衬衫布料风干处理,之后将其翻转朝上,取出,重新放置下一块布料。
4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