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血管及其立体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57154发布日期:2022-08-31 13:52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造血管及其立体编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合成纺织材料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编织类的置换型人造血管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人造血管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为突破人造血管的弹关键技术做了诸多研究,为增加织物弹性方面,都建设有后道的造纹工序。cn113733533 a《定型芯轴》中指出人造血管波纹制作现有技术目前存在的缺陷较多,并发明了复杂的定型芯轴,以改进定型工艺,但是依然需要模具定型工序;cn113456293a《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及人工血管》描述了人工血管波纹制作的定型工艺。这些虽然改善了定型方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定型问题。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为突破人造血管造纹的关键技术,实现国产人造血管的进口替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血管的编织方法。所述人造血管由五种涤纶长丝编织而成,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及密度设置达到织物各处紧度一致。毛坯下机热水处理后自带波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人造血管的编织方法,人造血管由不同的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整体纬密≤经密。
5.所述人造血管由五种化学纤维长丝编织而成,经纱有两种涤纶长丝,排列不同,每种排纱对应一种纹版组织结构;纬纱有三种化学纤维长丝,隔纬织造,纬密设置不同。
6.所述的经纱的两种涤纶长丝,一种为fdy涤纶长丝;另一种为dty低弹涤纶长丝。其排纱及组织具体如下:
7.(1)fdy涤纶长丝与dty低弹涤纶长丝的排纱比例为2:1~5:1,经纱密度为 50pcs/cm~80pcs/cm,根据要求管径设置经纱总根数。
8.(2)fdy涤纶长丝采用平纹组织结构,dty低弹涤纶长丝采用2/1或3/1左斜纹组织结构。斜纹纹版组织结构整体顺接,与平纹共同组成完整的纹版组织循环。
9.纬纱有三种纤维长丝,纬纱一为fdy涤纶长丝;纬纱二为fdy热收缩涤纶长丝,沸水收缩率为30%~50%,线密度小于纬纱一,热收缩处理后线密度同纬纱一线密度,根数2~5根;纬纱三为fdy碳纤维长丝,线密度大于纬纱一,根数1~5根。
10.所述的纬纱的三种纤维长丝纬密不同,纬纱二纬密<纬纱一纬密<纬纱三纬密。其具体设置如下:
11.(1)从纬纱一距离纬纱二的3~15纬开始,每隔2~5纬,纬密渐降3~20根/cm,直到过渡到纬纱二纬密;
12.(2)从纬纱二到纬纱一正常纬密,纬密渐增过渡到纬纱一,由于密度大,打纬力度
大,纬密梯度变化下,高纬密向低纬密滑移,开始实际增加纬密没有设定纬密大,纬密增加幅度略高于降低幅度1~3根/cm。
13.(3)从纬纱一距离纬纱三的5~15纬开始,每隔1~3纬,纬密渐增5~20根/cm,直到过渡到纬纱三纬密;
14.(4)从纬纱三到纬纱一,纬密渐降过渡到纬纱一正常纬密,纬密降低幅度略低于增加幅度 1~3根/cm。
15.(5)1个波纹循环结构长度为0.2~2cm,更进一步的波纹循环结构长度设置0.25~1cm
16.织造的毛坯,经沸水处理,纬纱二处形成波形凹陷,纬纱三处形成波纹凸起,整体经纱形成自波纹效果。
17.沸水处理方式为,沸水煮30-60min后,30-80℃烘干30-120min。
18.有益效果:
19.1、使用本发明编织的人造血管沸水处理后自带波纹效果,无需造纹工序,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且制作出的波纹效果均匀一致,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大批量生产。
20.2、整体编织设计为血管的仿生设计,光滑的fdy设置为平纹组织,组织致密,降低织物渗透性;dty为斜纹组织,模拟结缔组织,促进血管新生。
21.3、凸起纬纱采用碳纤维,便于人造血管移植后的造影追踪。
附图说明:
22.图1:平纹版组织图;
23.图2:斜纹版组织图;
24.图3:实施例1管状组织纹版图;
25.图4:织物效果示意图;
26.图5:编织后人造血管示意图;
27.图6:实施例2管状组织纹版图;
28.图7:编织后人造血管沸水煮后实物图;
29.图中:1-纬纱一;2-纬纱二;3-纬纱三。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限制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当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定义术语以进行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相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出于举例说明目的的优选实例,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从而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其获得其他等价方式或改进方式。
31.以下实施例仅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列举,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构思的范围内的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均为市售可得产品。
32.实施例1φ10mm人造血管编织方法
33.经纱纱线2种:经纱一为fdy t50d/48涤纶长丝,纹版组织结构为平纹,如图1所示;经纱二为dty t50d/48f涤纶低弹长丝,纹版组织结构为2/1右斜纹,如图2所示;fdy涤纶长丝与dty低弹长丝排纱比例为12:6,即整体为18根经纱一个排纱循环,斜纹为整体组织花型的顺延,整体管状组织花型如图3所示,经密为65pcs/cm,机上管状经向密度为120pcs/cm,经纱总根数为256根。
34.纬纱纱线3种:纬纱一为dty t50d/48f涤纶长丝;纬纱二为fdy热收缩t30d/48f涤纶长丝,沸水收缩率为40%;纬纱三为碳纤维长丝110d/24f。
35.机上纬密设置:整个循环内纬纱全部展开,纬密渐变设计,共48纬纬纱。前6纬,每2 纬阶梯性降低2pcs/cm,即纬密120pcs/cm,120pcs/cm,118pcs/cm,118pcs/cm,116pcs/cm, 116pcs/cm,接下来4纬,纬密114pcs,再6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降低3pcs/cm,接下来4 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降低6pcs/cm,此20纬纳入纬纱一;按花型顺承下来的4纬使用纬纱二,纬密设置:2纬80pcs/cm,2纬78pcs/cm;接下来6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增加7pcs/cm,再4纬,每2纬增加4pcs/cm,4纬,纬密115pcs,接下来6纬,每2纬增加3pcs/cm,此 20纬使用纬纱一;接下来4纬,纬密设置为:118pcs/cm,118pcs/cm,120pcs/cm,120pcs/cm,此4纬使用纬纱三。如此便形成1个循环,如图4所示。
36.连续织造下机毛坯,如图5所示,毛坯沸水煮30min,60℃烘干30min,得到的织物实物如图7所示。
37.实施例2φ20mm人造血管编织方法
38.经纱纱线2种:经纱一为fdy t75d/48f涤纶长丝,纹版组织结构为平纹,如图1所示;经纱二为dty t75d/48f涤纶低弹丝,纹版组织结构为2/1左斜纹,如图2所示;fdy长丝与 dty低弹丝排纱花型比例为16:6,斜纹为整体组织的顺延,即整体为22根经纱一个纹版组织循环,整体管状组织花型如图6所示,经密为58pcs/cm,机上管状经向密度为107pcs/cm,经纱总根数为452根。
39.纬纱纱线3种:纬纱一为dty t75d/48f涤纶长丝;纬纱二为涤纶热收缩纤维长丝 t30d/48f,沸水收缩率为40%;纬纱三为碳经纱二00d/24f。
40.机上纬密设置:整个循环内纬纱全部展开,纬密渐变设计,共36纬纬纱。前6纬阶梯性降低2pcs/cm,即纬密107pcs/cm,107pcs/cm,105pcs/cm,105pcs/cm,103pcs/cm,103pcs/cm,接下来6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降低3pcs/cm,接下来4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降低5pcs/cm,此16纬采用纬纱一;按花型顺承下来的2纬使用纬纱二,纬密设置为60pcs/cm;接下来6 纬,纬密每2纬阶梯性增加7pcs/cm,再4纬,每2纬增加3pcs/cm,接下来4纬,每2纬增加2pcs/cm,此14纬使用纬纱一;接下来4纬,纬密设置为105pcs/cm,105pcs/cm,107pcs/cm, 107pcs/cm,使用纬纱三。如此便形成1个循环,如图4所示。
41.连续织造下机毛坯,如图5所示,毛坯沸水煮30min,40℃烘干90min,得到的织物实物如图7所示。
42.以上两个实施例的坯管渗血量及7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细胞增殖实验测试1,3,5,7天内的细胞存活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3.细胞存活率*(%)=【(as-ab)/(ac-ab)】
×
100%
44.抑制率*(%)=【(ac-as)/(ac-ab)】
×
100%
45.as∶实验孔吸光度(含细胞、培养基、cck-8溶液和药物溶液);
46.ac∶对照孔吸光度(含细胞、培养基、cck-8溶液,不含药物);
47.ab∶空白孔吸光度(含培养基、cck-8溶液,不含细胞、药物)
48.表1实施例实验数据
[0049][0050]
《人造血管用织物的研制及其渗透性能的研究》中测试国外临床应用产品meadox wovendouble velour的水渗透性为395ml/cm2.min,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作的人造血管的水渗透性均<100ml/cm2.min,远小于国外临床应用产品meadox woven double velour的水渗透性。由细胞成活率可以看出,第1天细胞成活率>70%,说明细胞相容性较好,从第3天开始细胞成活率均>100%,说明材料有显著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效果。
[005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