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胶浸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3465发布日期:2022-09-10 06:0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胶浸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外饰用复合材料干法浸渍生产工艺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胶浸胶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如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汽车材料的节能、环保、健康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的轻量化、阻燃安全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以及乘车安全性最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式,近几年也逐渐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汽车轻量化及提升阻燃性能的方法目前主要采取在pp玻纤板中引入微球发泡剂、阻燃剂,其生产添加方法主要有湿法(抄纸法)和干法梳理工艺,湿法工艺比较成熟,干法工艺则相对比较少见,主要原因为:湿法工艺本来原料就是使用pp/gf粉末,微球发泡剂及阻燃剂的添加则是种类的增加,添加方式没有变化,而干法工艺原料是pp/gf短纤维,粉末的添加需要对原有设备和工艺做相对较大的调整。
3.目前国内主要的微球发泡剂及阻燃剂添加方法为撒粉法、浸渍法等,其中,撒粉法因扬尘较大、操作环境比较恶劣、添加不均匀等限制了其发展,浸渍法添加比较常见,然浸渍法对浸渍体系溶液浓度的持续稳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整体体系溶液浓度的稳定又受补充溶液恒定添加以及整体液位稳定性的影响,补充溶液稳定性添加问题可以通过流量电磁阀得以控制,而整体体系液位的稳定保持则相对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浸渍体系溶液液位的持续恒定一直是gmt干法浸渍类产品所需探讨的课题,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技术应用方面,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抛弃以往的固定思维,结合干法浸渍的实际生产工艺情况,进一步对浸渍体系液位稳定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浸渍体系中因为开毡克重以及纤维配比的偏差波动造成的浸渍后带水量的不同,从而导致的整体浸渍液位的上下浮动、平衡体系不稳,影响微球发泡剂或阻燃粉剂的稳定性添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为当体系液位有所变化时,通过自动感知液位变化及自动做出相应调整的稳定液位的装置,通过液位的精确、及时调整,实现浸渍体系整体液位的恒定,提供了一种施胶浸胶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施胶浸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施胶装置和浸胶装置,浸胶装置包括浸胶池、开设于浸胶池上的上料口,施胶装置包括与浸胶池上的上料口相连的上料罐、与上料罐连接的恒液位控制装置。
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口通过上料泵连至浸胶池,浸胶装置还包括与浸胶池的上池壁连通的溢液池,溢液池的底部开设有循环排液口,浸胶池内,上料
口的出口处依次设置有翻盖式挡板和过滤网。
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浸胶池的底部开设有退液口,退液口与循环排液口均通过管道连至振动筛汇聚,后通过管道连通至上料罐。
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与上料罐连接的溢液罐、溢液罐下部设置的循环泵、与溢液罐相连的电磁阀开关、溢液罐中间轴向设置的搅拌桨、以及溢液罐内浸入溢液罐液面下的投入式液位变换器。
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泵一端通过管道与溢液罐的下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连至上料罐。
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液罐上开设有溢液罐进水口,上料罐上开设有上料罐溢水口,溢液罐进水口与上料罐溢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上料罐溢水口高于溢液罐进水口。
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罐内的液面与上料罐溢水口的下边沿平齐。
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液罐罐体直径为30-40cm,上料罐罐体直径为120-150cm。溢液罐罐体直径较小,上料罐罐体直径较大,两罐体经连通管道相连通,上料罐罐体液位的变化可以通过直径较小的溢液罐来间接反映,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精准度和灵敏度。
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溢液罐进水口与上料罐溢水口之间的管道直径为30-50mm。
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液罐内还设有磁性翻板液位计,投入式液位变换器固定于溢液罐内,其的测量精度为≤0.2%。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通过投入式液位变换器的安装,精确感知溢液罐液位变化问题;通过循环泵抽吸,结合重力作用及压差原理,解决上料罐液位变化的感知问题;通过电磁阀开关的安装,解决自动补液问题。
18.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液位控制精度控制在0.2%以内(相对于恒液位区域高度)。
19.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明确合理,配套的元器件及设备均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品质有保证,能够适应长期、稳定、可靠的检测需求,且操作使用、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20.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对推动国内gmt干法浸渍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提高国内产品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1.本实用新型上料罐内的液面与上料罐溢水口的下边沿平齐,溢液罐罐体直径为30-40cm,所述的上料罐罐体直径为120-150cm。溢液罐罐体直径较小,上料罐罐体直径较大,两罐体经连通管道相连通,上料罐罐体液位的变化可以通过直径较小的溢液罐来间接反映,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精准度和灵敏度。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罐和溢液罐配有磁性翻板液位计,当连通管道堵塞或投入式液位变换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人工识别出来,加以处理。
23.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通过小直径溢液罐罐体的加装,利用抽吸泵将溢液罐溶液抽吸到上料罐罐体中,上料罐罐体中的溶液会通过两罐体之间的连通管道重新溢流到溢液罐罐体中,溢液罐罐体液位通过投入式液位变换器来感知液位变化,当溢液罐罐体液位上升
时,电磁阀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当溢液罐罐体液位降低时,因压力的降低,投入式液位变换器会通过信号输出,控制电磁阀开关开启加水,直至液位压力恢复到常态,因溢液罐罐体直径较小,液位测量元件比较灵敏,所以在较小溶液体积变化时,便能对浸渍体系及时准确的添加,最终实现浸渍体系溶液液位的平衡稳定。
附图说明
24.图1为施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恒液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施胶浸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是上料罐,2是上料罐溢水口,3是连通管道,4是溢液罐,5是投入式液位变换器,6是循环泵,7是电磁阀开关,8是溢液罐进水口,9是搅拌桨,10是磁性翻板液位计,11是翻盖式挡板,12是过滤网,13是浸胶池,20是溢液池,14是上料口,15是退液口,16是循环排液口,17是振动筛,18是上料泵,19是gmt毡材。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说明,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和附图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图1为施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恒液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施胶装置包括与浸胶池13上的上料口14相连的上料罐1、与上料罐1连接的恒液位控制装置。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与上料罐1连接的溢液罐4、溢液罐4下部设置的循环泵6、与溢液罐4相连的电磁阀开关7、溢液罐4中间轴向设置的搅拌桨9、以及溢液罐4内浸入溢液罐4液面下的投入式液位变换器5。循环泵6一端通过管道与溢液罐4的下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连至上料罐1。溢液罐4上开设有溢液罐进水口8,上料罐1上开设有上料罐溢水口2,溢液罐进水口8与上料罐溢水口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上料罐溢水口2高于溢液罐进水口8。
30.上料罐1内的液面与上料罐溢水口2的下边沿平齐,溢液罐4罐体直径为30-40cm,上料罐1罐体直径为120-150cm。连接溢液罐进水口8与上料罐溢水口2之间的管道直径为30-50mm。
31.溢液罐4内还设有磁性翻板液位计10,该液位计根据浮力原理,浮子在测量管内随液位的升降而上下移动,浮子内的永久磁钢通过磁耦合作用,驱动红、白色翻柱翻转180
°
。液位上升时,翻柱由白色转为红色,下降时,翻柱由红色转为白色,从而实现液位的指示。投入式液位变换器5固定于溢液罐4内,其测量精度为≤0.2%。电磁阀开关7与水管相连,水管安装在溢液罐4上部。
32.图3为施胶浸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施胶装置和浸胶装置,浸胶装置包括浸胶池13、开设于浸胶池13上的上料口14,施胶装置包括与浸胶池13上的上料口14相连的上料罐1、与上料罐1连接的恒液位控制装置。上料口14通过上料泵18连至浸胶池13,浸胶装置还包括与浸胶池13的上池壁连通的溢液池20,溢液池20的底部开设有循环排液口16,浸胶池
13内,上料口14的出口处依次设置有翻盖式挡板11和过滤网12,用于过滤上料罐1内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及胶块等杂质。浸胶池13的底部开设有退液口15,退液口15与循环排液口16均通过管道连至振动筛17汇聚,后通过管道连通至上料罐1,振动筛17用于过滤浸渍溶液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及胶块等杂质;其中,上料罐1和溢液罐4中加装有搅拌桨9,防止溶液的沉降;投入式液位变换器5位置固定,防止该元器件移动带来的测量影响。
33.工作流程为:
34.上料泵18通过管道将上料罐1中的浸渍溶液泵出,浸渍溶液通过浸胶池13的上料口14留入浸胶池13,胶液经过翻盖式挡板11和过滤网12,经过过滤后流至浸胶池13中供gmt毡材19浸渍使用,浸胶池13与溢液池20相连,浸胶池13溢出的液体溢流至溢液池20,并经循环排液口16流至振动筛17,经振动筛17过滤后流至上料罐1,浸胶池13完成工作后,也可以通过退液口15流至振动筛17,经振动筛17过滤后流至上料罐1。
35.上料罐1通过连通管道3连接溢液罐4,循环泵6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将溢液罐4内的浸渍溶液泵入上料罐1中,然后上料罐1中的液位升高时,浸渍溶液会通过上料罐溢水口2经连通管道3溢流到溢液罐4中;当上料罐1液位降低时,经循环泵6抽吸的溶液会自动补偿到上料罐1中,此时,由于上料罐1液位高度低于上料罐溢水口2,上料罐1中的溶液不会回流至溢液罐4中,溢液罐4液位降低,投入式液位变换器5感知液位变化后,控制电磁阀开关7开启加水补液,当液位升高至原来高度时,电磁阀开关7补水停止。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