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晾衣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7787发布日期:2022-08-24 11: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晾衣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柜。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的衣柜仅用于存放衣物,功能单一,衣物需在另外的干衣装置里干燥后再收纳至衣柜内,操作繁琐,因此,现也有的部分衣柜也配置干衣装置,衣物在衣柜内经干衣装置干燥后直接收纳在衣柜内,然而,现有干衣装置的干衣气流由于进风和出风位置设置的问题,导致干衣气流流动混乱不全面,继而无法与衣物全面接触,干燥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柜,其可使气体有序地上下流动,而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进柜体的收容空间内衣物的各处,干燥效果更佳。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晾衣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主风机,所述柜体具有用于收容衣物的收容空间;所述主风机用于自上朝下向所述收容空间内提供干衣气流;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部具有用于阻挡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的阻挡面;所述柜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上部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回流口。
6.进一步地,所述收容空间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主风机能够通过所述排风口向所述收容空间提供所述干衣气流。
7.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靠近所述排风口处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加热所述主风机向所述收容空间提供的所述干衣气流。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风机内并位于所述主风机的风路上的加热板。
9.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温度。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运行。
11.进一步地,所述主风机包括至少一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内循环风机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从所述收容空间抽取空气,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抽取的空气吹送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
12.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包括柜身和设置在所述柜身上的柜门,所述柜身和所述柜门围合构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柜门和所述柜身之间或所述柜门上形成有进风间隙。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排风机,所述排风机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排风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抽取所述收容空间的空气,并
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将抽取的空气排出至外界;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二进风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通过主风机自上朝下向柜体的收容空间提供干衣气流,干衣气流在向下运动至收容空间的底部时,干衣气流被收容空间的底部的阻挡面阻挡,干衣气流在阻挡面作用下和其自身运动规律下向上回流至进入回流口,此时,干衣气流进行有序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进收容空间内衣物的各处,继而充分与衣物接触而全面干燥衣物,并能够增强空气流动,干燥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晾衣柜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晾衣柜的结构示意图(除去柜门);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气流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风机和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柜体;11、柜身;12、柜门;20、主风机;21、内循环风机; 211、第一进风口;212、第一出风口;30、排风口;40、加热装置;50、温度检测模块;60、排风机;61、第二进风口;62、第二出风口;70、防尘网;80、密封件;90、收容空间;91、阻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看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晾衣柜,包括柜体10和设置在所述柜体10上的主风机20,所述柜体10具有用于收容衣物的收容空间90;所述主风机20用于自上朝下向所述收容空间90提供干衣气流;所述收容空间90 的底部具有用于阻挡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的阻挡面91;所述柜体 10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空间90上部并用于与所述收容空间90连通的回流口,可以理解地是,回流口能够供收容空间90的空气进入;在使用本晾衣柜时,主风机20提供的干衣气流自上朝下流至柜体10的底部后,被收容空间90的阻挡面91阻挡,干衣气流在阻挡面91作用下和其自身运动规律下向上回流至进入回流口,此时,干衣气流进行有序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进收容空间90内衣物的各处,继而充分与衣物接触而全面干燥衣物,并能够增强空气流动,缩短干衣时间,干燥效果更佳。
24.值得一提地是,收容空间90内可设置有供衣物晾挂的衣架。
25.本实施例收容空间90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30,所述主风机20能够通过所述排风口30向所述收容空间90提供所述干衣气流,如此,主风机20提供的干衣气流从收容空间90的顶部流向底部,以实现更全面的流动范围。
26.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排风口30和主风机2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80,可避免排风口30和主风机20之间泄露空气;更具体地,密封件80可为密封圈。
27.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装置40,加热装置40能够加热主风机20向收容空间 90提供的干衣气流,从而能够对衣物进行烘干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更为经济实用;具体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柜体10靠近所述排风口30处的加热装置40,这
样,加热后的干衣气流能很快的进入收容空间90内,缩短干衣气流流动轨迹,有效减少干衣气流热量流失。
28.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0包括设置在主风机20内并位于主风机20的风路上的加热板;此处,加热板可由市场直接购买,降低研发成本,且加热板散出的热量在主风机20内可降低热量流失。
29.为避免柜体10内温度过高而造成起火、烫伤用户等可能,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柜体10上的温度检测模块50,温度检测模块50用于收容空间90内的温度,由此,可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根据温度检测模块50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40的启停运行;本实施例的温度检测模块50可采用但不仅限于现有的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等。
30.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柜体10上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温度检测模块50的检测结果控制加热装置40的运行;上述的控制模块可为控制器;实际应用中,可在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预设温度,控制模块接收温度检测模块50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后,若实时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则关闭加热装置40,停止对干衣气流的加热,从而避免收容空间90内温度过高;上述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原理可由现有技术中获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31.在其他实施例中,主风机20可包括抽风机,抽风机将外部空气抽取至收容空间90内,之后经回流口排出至外部。
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风机20包括至少一内循环风机21,所述内循环风机 2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一出风口212,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211,具体地,第一进风口211通过上述排风口30与收容空间90连通;所述内循环风机21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211从所述收容空间90抽取空气,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212将抽取的空气吹送入所述收容空间90内内,如此能够在收容空间90内内形成内循环气流,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外泄,在进行烘干作业过程中,也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发,有助于提高干衣效率、降低能耗。
3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212设置在收容空间90的顶部上,此时,内循环风机21的抽气方向与干衣气流依自身规律运动的方向均为向上,能够加快收容空间90内的空气进入回流口,且加快空气流动,提高烘干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2也可设置在收容空间90的侧部上侧。
34.本实施例的柜体10包括柜身11和设置在柜身11上的柜门12,所述柜身 11和所述柜门12围合构成所述收容空间90;本实施例可在柜身11和柜门12 之间间隔形成进风间隙,以在内循环风机21抽气时可通过该进风间隙进风而维持收容空间90内气压平衡;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在柜门12上形成进风间隙,具体地,柜门12包括两门板,门板之间形成该进风间隙;可以理解地是,进风间隙尺寸小,进气时气流较弱,对干衣气流的流动影响小,当然,也可将第一出风口212与柜门12间隔一定距离,此时,从进风间隙进入的气流将与从第一出风口212排出的干衣气流间隔,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相互之间的影响。
35.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10上的排风机60,所述排风机6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2,所述排风机6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61抽取所述收容空间90的空气,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62将抽取的空气排出至外界;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二进风口61;使用时,可通过排风机 60将柜体10内的空气排出,以去除异味空气,和/或,将干燥过衣物的湿润的干衣气流排出。
36.本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62处设置有防尘网70,以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柜体 10和/或
排风机60内。
37.本实施例将排气机、加热装置40和主风机20均设置在柜体10的同一侧,使得整体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紧凑,且利于布线。
3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