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1687发布日期:2022-09-14 11:1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服装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衣物除絮设备。


背景技术:

2.纯棉材质的衣服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因而目前生产棉质衣物时多数采用纯棉材质,但是在加工过程中衣物表面易粘附少量棉絮,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在产品包装前会使用抽风机对产品上粘附的少量棉絮抽吸,使棉絮脱离产品。
3.清除棉絮的工作通常是操作人员手持产品,将产品对准抽风机的风口,待抽风机将棉絮抽离产品表面后,再将产品移离抽风机的风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人工手持产品对准抽风机的风口,长时间工作过后,手臂易产生酸麻感,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人工手持产品对准抽风机的风口,长时间工作过后,手臂易产生酸麻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衣物除絮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衣物除絮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衣物除絮设备,包括除絮装置、旋转装置和夹持组件,所述除絮装置包括风机与风筒,所述风筒可拆卸连接于风机上,所述风机可抽吸风筒的筒口处的空气进入风筒内,所述旋转装置安装于风筒外侧壁,所述夹持组件安装于旋转装置远离风筒的一端,所述夹持组件可用于夹持产品,所述旋转装置可驱动夹持组件将产品转动至筒口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装置驱动夹持组件转动,从而驱动夹持组件夹持的产品转动至筒口处,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人工长时间手持产品产生酸麻感,节省人工成本。
9.可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安装座、旋转轴、旋转板和第一电机,所述安装座固定于风筒外侧壁,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且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旋转板,所述夹持组件与旋转板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驱动旋转板绕旋转轴转动,以驱使旋转板上的夹持组件将产品转动至风筒的筒口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板转动,从而驱动与旋转板连接的夹持组件将产品转动至筒口处,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人工长时间手持产品产生酸麻感,节省人工成本。
11.可选的,还包括装衣桶,所述旋转装置上连接有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与旋转板相连且可驱动旋转板上的夹持组件移动至伸入装衣桶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板转动至朝向装衣桶时,伸缩驱动机构可驱动夹持组件移动伸入装衣桶内夹持衣物。
13.可选的,还包括卸衣桶,所述卸衣桶位于风筒筒口的下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产品被抽离棉絮后,产品与夹持组件脱离即可落入卸衣桶内。
15.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至少两夹持件,所述固定件与旋转板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其中一端与固定件转动连接,两所述夹持件远离固定件的一端相向转动直至夹持产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夹持产品后,旋转板驱动固定件转动,从而驱动夹持件夹持的产品转动至筒口处进行除絮处理。
17.可选的,所述夹持件相向的端面上设置有夹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齿的设置可加大夹持件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产品脱离夹持件。
19.可选的,所述风筒的筒口内设置有隔离网,隔离网的边缘与筒口的内侧壁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产品脱离出夹持组件时,隔离网可阻挡产品被风机吸入风筒内部,便于收集脱离出夹持组件的产品。
21.可选的,还包括排絮管道,所述排絮管道的其中一端与风筒远离筒口的一端相连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絮管道可收集进入风筒内的棉絮,防止棉絮干扰风机的工作,也便于后续的棉絮处理。
23.可选的,还包括若干支撑件,各支撑件一端与风筒远离风机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风机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起到支撑风筒的作用,提高风筒与风机的连接稳定性,防止风筒远离风机的一侧倒塌,影响处理棉絮的工作正常进行。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旋转装置驱动夹持组件转动,从而驱动夹持组件夹持的产品转动至筒口处,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人工长时间手持产品产生酸麻感,节省人工成本。
27.2.当旋转板转动至朝向装衣桶时,伸缩驱动机构可驱动旋转板上的夹持组件滑移至伸入装衣桶内夹持衣物,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工成本。
28.3.卸衣桶位于风筒筒口处的下方,待产品被抽离棉絮后,产品与夹持组件脱离即可落入卸衣桶内,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除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夹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除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除絮装置;11、风筒;12、风机;13、支撑件;14、排絮管道;15、连接片;
37.20、旋转装置;21、安装座;22、第一电机;23、旋转轴;24、旋转板;25、伸缩驱动机构;
38.30、夹持组件;31、固定件;32、夹持件;
39.40、装衣桶;
40.50、卸衣桶;
41.60、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衣物除絮设备。参照图1,包括除絮装置10、旋转装置20和夹持组件30,旋转装置20与除絮装置10外侧壁固定连接,夹持组件30与旋转装置20远离风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组件30的数量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44.参照图2,除絮装置10包括风筒11和风机12,风筒11呈“l”字形状,风筒11横截面呈长方形,风筒11一端外侧壁与风机12外侧壁螺接,风机12靠近风筒11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件13,各支撑件13的一端与风机12外侧壁螺接,另一端与风筒11远离风机12的一侧壁螺接。
45.参照图3,旋转装置20包括安装座21、第一电机22和旋转轴23,安装座21固定安装于风筒11靠近筒口一端的外侧壁,第一电机22安装在安装座21上;旋转轴23的一端穿过安装座21与第一电机2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可驱动旋转轴23转动,旋转轴23远离安装座21的一端靠近风筒11筒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2可固定安装于风筒11外侧壁或风机12外侧壁。
46.旋转装置20还包括旋转板24和伸缩驱动机构25,旋转板24的数量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板24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伸缩驱动机构25一端与旋转轴23远离安装座2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板24的一端连接,伸缩驱动机构25驱动旋转板24沿旋转板24的长度方向往远离或靠近旋转轴23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机构25采用气缸结构。
47.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板24包括固定板和滑移板,固定板的一端与旋转轴23远离安装座2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移板滑移连接,旋转轴23可驱动固定板和滑移板转动,固定板与滑移板平行设置,固定板靠近滑移板的一端设置有伸缩驱动机构25,伸缩驱动机构25的一端与滑移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驱动机构25可驱动滑移板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往远离固定板的一侧移动。通过固定板与滑移板之间的滑动连接的配合可以对滑移板进行支撑和限位,提高夹持组件30的安装稳定性。
48.参照图3和图4,夹持组件30与旋转板24远离旋转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各旋转板2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夹持组件30,旋转轴23可驱动旋转板24转动,从而驱动夹持组件30转动,夹持组件30包括固定件31和两个夹持件32,固定件31与旋转板24远离旋转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夹持件32均和固定件31转动连接,且两夹持件32远离固定件31的一端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夹持,夹持件32相向的端面上设置有夹齿,增大夹持件32与衣物之间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0采用气动手指结构。
49.参照图5,旋转轴23与伸缩驱动组件连接处的正下方设置有装衣桶40,装衣桶40置于地面上,当旋转板24转动至装衣桶40和旋转轴23之间的位置,且与地面垂直时,伸缩驱动机构25驱动旋转板24沿旋转板24的长度方向往远离旋转轴23的一侧移动,当旋转板24上的夹持组件30移动至装衣桶40内,夹持件32相向转动直至夹持产品,伸缩驱动机构25再驱动
旋转板24上的夹持组件30远离装衣桶40,旋转装置20再驱动夹持组件30将产品转动至筒口处。
50.风筒11筒口的下方设置有卸衣桶50,卸衣桶50置于地面上,待棉絮脱离产品后,两夹持件32分别朝相背的一侧转动至夹持组件30打开,此时产品与夹持件32脱离,产品落入卸衣桶50内。
51.参照图6,风筒11的筒口内设置有隔离网60,隔离网60的形状呈长方形,隔离网60上设置有若干个隔离孔,隔离网60的大小与风筒11横截面的大小基本相同,风筒11内侧壁设置有连接片15,连接片15与风筒11筒口内侧壁垂直,各连接片15与隔离网60螺接。风筒11靠近风机12的一端连接有排絮管道14,排絮管道14收集进入风筒11内部的棉絮,便于棉絮的后续处理。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衣物除絮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当旋转板24转动至装衣桶40和旋转轴23之间的位置,且与地面垂直时,伸缩驱动机构25驱动旋转板24沿旋转板24的长度方向往远离旋转轴23的一侧移动,当旋转板24上的夹持组件30移动至装衣桶40内,夹持件32相向转动直至夹持产品,伸缩驱动机构25再驱动旋转板24上的夹持组件30远离装衣桶40,旋转装置20再驱动夹持组件30将产品转动至筒口处;待棉絮脱离产品后,两夹持件32分别朝相背的一侧转动至夹持组件30打开,此时产品与夹持件32脱离,产品落入卸衣桶50内。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