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线盘低中心双死结织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479阅读:1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线盘低中心双死结织网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渔具加工机械的双钩型织网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型的采用鲳鱼形梭子和大直径线盘、钢板结构机架、开启式转动上钩、单导轨下钩架的双死结织网机。双钩型织网机主要是编织水产捕、捞、养殖生产用网具。
近一、二十年来,国外织网机的研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日本,生产双结织网机的就有东洋工业公司、网太制作所、伊腾铁工所、谷村制作所等好几家厂家。其中东洋工业公司的产品尤为量大、先进,TND-Z-52就是其中的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然而TND-Z-52型织网机由于采用舟型梭子,故线盘直径较小,直径为Φ150毫米的线盘内装绕直径为Φ0.25毫米尼龙单丝的话,绕线长度仅990米、49克。生产过程中换线次数较为频繁,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该机机架采用铸铁结构,底座较高,并且压结辊上下的压结行程大,从而影响到梳钩、上钩、下钩安装位置高度较高,所以既影响了机器本身运转的平稳性,又影响了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另外,东洋网机上钩转动为封闭式结构型式,而上钩的转动齿轮为易磨损件,一般使用1~2年就要损坏更换,封闭式结构型式不便于修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之不足,生产效率高、运转平稳、便于操作、维修的双死结织网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都希望线盘直径越大越好,这样可增加线盘中的绕线(纬线)量,从而减少换线次数,提高开机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然而增大线盘直径要受到存放线盘的梭子形状和下钩部件结构型式及网线抗拉强度的限制。如附


图1所示,舟形梭子,下钩脱钩位置在梭尾,脱线半径逐渐缩短,若要增大线盘直径,则要增大下钩前后行程,织网作业中下钩拉经线的负荷为所有动作负荷中最大值,这样不仅随着下钩负荷的增大,电机功率也将增大,而且易飞梭、断经线。所以意欲在原有基础上采用舟形梭子增大线盘直径似乎可能性不大。本实用新型则采用鲳鱼形梭子,如附图2所示,呈扁圆形的鲳鱼形梭子与舟形梭子相比,同样直径的线盘,采用鲳鱼形梭子,其下钩行程短,若下钩行程保持相同则线盘直径就能适当放大。经测试试验,既考虑到下钩行程、负荷,又考虑到线的拉抗强度能克服线盘转动的阻力,在不增加电机功率的前提下,线盘直径可以增加到180毫米,线盘内若也装绕Φ0.25毫米尼龙单丝的话,可绕线1500米,71克,比Φ150毫米线盘多装线52%。鲳鱼形梭子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呈圆形,梭背直线段至梭尾圆弧段横截面均呈带圆角三角形便于经线分线,为了减轻重量梭尾处有一长三角形减轻孔,减轻孔处固定一线盘夹紧簧片,梭子利用梭尾三角边下边及梭头搁置在梭箱上。梭子中间的线盘槽前小半部为双边槽,后大部为单边槽,单边槽与双边槽之间有二处便于加工的半圆形缺口分开。为减小线盘在梭子中的转动阻力,双边槽由中间一个较长的缺口分为两段,并与线盘夹紧簧片一起,基本上线盘槽的一面仅用三点把线盘平稳地安装在梭子中间。线盘和梭子形状确定以后,下钩架的传动形式由原来的双导轨改进为简洁的单导轨形式。安装着许多下钩的下钩架,在下钩拉经线时,下钩架靠两端的滚动轴承在导轨槽内向后水平运动,当下钩拉过梭背直线段时,织网机两端一端轴向定位的导轨由传动机构传动,围绕一端的定位点作圆周向下运动,使下钩沿着梭背的圆弧部位运动,至梭尾部脱钩,导轨回复到原来水平位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鲳鱼形梭子,织网机下钩拉经线的两点直线距离大为缩短。使得安装在织网机腹部的、压紧上、下钩形成网结的压紧辊上下行程亦大为缩短,这样能降低梳钩、上钩、下钩的安装位置乃至降低了整机的安装中心。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织网机机架采用钢板焊接、联接而成,钢板底座不仅保证刚性,而且降低了整机的安装中心。
上钩的传动依靠机器的凸轮传动,上钩转动810°为双死结,本实用新型采用开启式的上钩转动机构及上构传动机构。转动机构由长角钢、长上钩架、上钩、小齿轮、长齿条等组成。上钩架上、下两边有许多上下垂直同中心轴线的圆孔,上钩的柄利用垫圈及卡簧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上下两圆孔中,小齿轮紧联在上钩柄上,在小齿轮背后的上钩架内有一根长齿条,齿条与小齿轮配合传动,上钩架由背面的角钢加强保持刚性。上钩转动机钩向着操作面开启。传动机构采用简单的摆臂机构,摆臂的中间有一固定在机器一侧墙板上的支点,摆臂的一端轴向固定一滚动轴承,另一端联接传动长齿条的调节联杆,一端的滚动轴承在上钩转动凸轮的凸轮槽内左、右摆动运动,从而带动摆臂另一端带动的齿条左、右运动。齿条的左、右运动带动上钩小齿轮的正、逆向转动,摆臂可调节齿条的左、右行程,确定小齿轮是否带动上钩转动度数达到810°,并且由摆臂一端与齿条联接的调节联杆调整上钩转动的起点、终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工作运转平稳、便于操作、维修,特别是减轻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特征性部分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舟形梭子示意图图2为鲳鱼形梭子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进部分示意图图中(1)压结辊、(2)压结辊轴、(3)压结辊上始点位置、(4)角钢、(5)上钩架、(6)齿条、(7)小齿轮、(8)上钩、(9)梭子、(10)下钩架单导轨。
由于整机幅面较宽,安装在织网机腹部的压结辊(1)通过四道摆杆与压结辊轴(2)联接,使网结松紧一致,大机架外侧两边装有经线回抽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鲳鱼形梭子,使得下钩行程缩短,压结辊从压结辊上始点位置(3)到压结位置的压结行程亦相当缩短,这样就可降低梳钩、上钩、下钩的安装位置,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安装中心。同时由于机架采用了钢板焊接、联接结构,又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的安装中心。上钩转动机构由长角钢(4)、长上钩架(5)、长齿条(6)、小齿轮(7)、上钩(8)组成,上钩架(5)上下两边框有许多等距离(同织网机主要技术参数梭距8毫米)上下同垂直中心轴线的圆孔,上钩(8)的柄自下向上安装在相对应的上下两圆孔中,柄端利用垫圈及卡簧定位。小齿轮(7)固定安装在上钩柄上,相邻两上钩柄的小齿轮上下交叉固定。小齿轮(7)由安装在上钩架(5)内小齿轮背后的长齿条(6)传动转动。为了增强上钩架的刚性,上钩架的中间边框的背后联接长角钢(4)。上钩架呈开启式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渔具加工机械的双钩型织网机,其特征在于搁置安装在梭箱上的梭子,形状基本上呈圆形的鲳鱼形梭子,梭子线盘槽内安装直径为180毫米的线盘,装线量大;下钩架两端的滚动轴承安装在机架两端的单导轨滑动槽内,下钩沿着鲳鱼形梭子梭背直线段及圆弧段部分运动下钩拉经线的两点直线距离缩短,同时压结辊上下行程相应缩短,降低了整机的安装中心,整个机架采用钢板结构,上钩转动机构为开启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其特征在于上钩转动机构由长角钢(4)上钩架(5)、长齿条(6)、小齿轮(7)、上钩(8)组成,长角钢联接在上钩架背后,增强上钩架刚性,上钩垂直安装在上钩架的上、下圆孔内,上钩通过固定安装在上钩柄上的小齿轮,由上钩架内的长齿条左、右运动带动正反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其特征在于上钩传动机构为中间设一固定支点的摆臂机构,摆臂一端的滚动轴承在转动凸轮槽内左、右摆动,摆臂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联杆与上钩齿条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渔具加工机械的双钩型织网机。该机特点是采用了鲳鱼形梭子和大直径线盘,织网时缩短了下钩经线的回轴行程及压结辊上下的压结行程;机架部件全部采用钢板结构;转动上钩采用开启式结构。该织网机具有运转平稳,开机率及生产效率高、便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性能,并减经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D04G1/00GK2073889SQ90221029
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7日
发明者赵铁忠, 竹润华, 周彤, 陈丽艳, 钱康全, 叶世毓, 孙金江, 李宝存, 张风林 申请人:江苏省扬州市长江渔业机械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