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用刺环边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85阅读:17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用刺环边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布机械中用于将布幅撑开的装置。
目前使用的织机用刺环边撑,是由锥头、环座、刺环、斜盘、螺栓、螺母等组成,针刺布满刺环的圆柱外表面,刺环以动配合方式套在2~35只环座上,环座以动配合的方式套在螺栓上,并以一定的角度排列,以组成刺环边撑。织布时,用两只刺环边撑在布幅的两边撑开,布匹卷筒,刺环旋转。由于刺环向外以一定倾斜角度排列,刺环的旋转将使布幅逐渐向两边撑开。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刺环、环座、斜盘、螺栓都是金属件,工作过程中是刚性接触,织机的强烈振动使针刺与织物产生硬扯现象,导致织物刺眼明显,影响布的质量和外观,导致布的等级下降。又由于每套刺环和环座的倾斜角度是一致的,使得每套刺环因旋转而产生向外的行程是一样的,有可能产生在布匹最外端的部分不能绷紧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织机用刺环边撑,刺环是具有弹性的塑料件,由于缓冲作用以减少针刺对织物的伤害;又由于每只刺环向外的倾斜角从里向外逐渐变大,使得刺环在旋转过程中对布幅的绷紧从里向外逐渐加大,有利于对整个布幅均匀撑开并绷紧。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叙述如下织机用于刺环边撑也是由锥头、环座、刺环、针刺、斜盘、螺栓、螺母等组成,针刺铸在塑料制成的刺环的圆柱外表面上,刺环套在环座上,刺环的宽度小于环座的宽度,边撑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塑料刺环靠在环座的侧面上,避免了强烈的震动,减少了针刺对布面的伤害。边撑有2~35只刺环组成,刺环与竖直线的夹角从里向外逐渐由小变大,在6°~28°范围内变化,其角度的变化可以是成等差数列变化,也可以分段逐渐变化。这样,边撑在工作过程中,每只刺环的旋转角度虽然是一样的,但由于每只刺环与竖直线的夹角从里向外由小变大,使得从里向外的每只刺环的位移量也逐渐加大,有利于将整个布幅绷紧。在每只刺环上的针刺从里向外也逐渐由小变大。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织机用刺环边撑,图中1-锥头,2-环座,3-刺环,4-针刺,5-斜盘,6-螺栓,7-螺母。
以1515型织机上使用的刺环边撑作为本用新型的实施例。刺环边撑由10组刺环、环座组成,全长132毫米。刺环(3)用工程塑料ABS或尼龙或聚碳酸酯,针刺(4)用22号钢针铸造在刺环(3)的圆柱面上。每只刺环上的针刺的大小从里向外逐渐由小变大,针刺的高度从0.2~1毫米逐渐变化。刺环的内径为φ16毫米,外径为φ24毫米。刺环(3)以动配合方式套在环座(2)上,刺环(3)的宽度为4.5毫米。边撑在工作时,是以刺环的侧面和环座的侧面相接触,由于缓冲作用而减少了针刺对布面的伤害。10套刺环与环座组合件以动配合方式向外倾斜安装在螺栓(6)上,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从里向外在10°~18°由小变大第1、2套刺环、环座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0°,第3、4套刺环、环座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2°,第5、6套刺环、环座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4°,第7、8套刺环、环座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6°,第9、10套刺环、环座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8°。用两根刺环边撑作用于布匹的两边,织布时,随着布匹卷筒,刺环的旋转而产生向外的作用力,把布幅均匀撑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刺环是具有弹性的塑料体,对织机的震动可起缓冲作用,减少针刺对织物的伤害,有利于织物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布匹上等级;又由于刺环、刺座组合件向外的倾斜角从里向外由小逐渐变大,有利于对整个布幅均匀向外撑开并绷紧。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将布幅向外撑开的织机用刺环边撑,是由锥头、环座、刺环、针刺、斜盘、螺栓、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刺铸在塑料制成的刺环的圆柱外表面上,刺环与竖直线的夹角从里向外逐渐由小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刺环边撑,其特征在于刺环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变化可以是成等差数列变化,也可以分段逐渐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刺环边撑,其特征在于每只刺环上针刺的大小从里向外也逐渐由小变大。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将布幅向外撑开的织机用刺环边撑,是由锥头、环座、刺环、针刺、斜盘、螺栓、螺母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针刺铸在塑料制成的刺环的圆柱外表面上,刺环与竖直线的夹角从里向外逐渐由小变大,每只刺环上的针刺的大小从里向外也逐渐由小变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用塑料制成的刺环对织机的震动可起缓冲作用,减少针刺对织物的伤害;又由于刺环向外的倾斜角从里向外逐渐变大,有利于对整个布幅均匀向外撑开并绷紧。
文档编号D03D49/20GK2171613SQ9321585
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9日
发明者张乃文, 陈洪元 申请人:通州市惠通纺织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