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3698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手工编织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编织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手工编织装置均为大型编织机梁,这种编制装置重量、体积均较大,安装极为不便,只能编制大毯型。此外,必须通过配套液压千斤顶才能改变编织机梁上的上滚轴与下滚轴间的距离,结构复杂,操作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架,以解决重量、体积较大,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架,包括支架、上滚轴和下滚轴,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与第一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左支撑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右支撑架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与第二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右支撑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下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滚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滚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架转动连接。
[000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编织架,上滚轴与下滚轴为编织线载体,即编织线缠绕于上滚轴与下滚轴上。支架中的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起到支撑、连接上滚轴和下滚轴的作用。编织线为一根,反复在上滚轴与下滚轴间缠绕形成经线。编织线缠好后,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便可改变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的位置,操作方便,很容易便可将经线绷紧,在经线中植入玮线便可完成编织。此外,编织架主要包括支架、上滚轴和下滚轴,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活动架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套于所述第一活动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活动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0008]左支撑架中的第一固定架为空心结构,第一活动架可沿第一固定架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活动架与第一固定架间的相对位置由第一活动架上的第一驱动件决定,第一驱动件与第一活动架通过螺纹连接,转动第一驱动件便可使第一活动架移动。这种左支撑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实用性强。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滚轴包括滚轴本体和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滚轴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台连接,所述滚轴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凸台穿过的第一条形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凸台穿过的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一活动架底部和第二活动架底部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架中的连接孔内,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架中的连接孔内。
[0010]上滚轴的位置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调节,即第一驱动件调节上滚轴左端的高度位置,第二驱动件调节上滚轴的右端高度位置。上滚轴的第一凸台设于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条形通孔内,上滚轴的第二凸台设于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条形通孔内,上滚轴的行程由第一条形通孔和第二条形通孔的长度决定,第一条形通孔和第二条形通孔对上滚轴具有约束作用,避免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在调节过程中上滚轴与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脱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远离所述滚轴本体的一端设有手轮。
[0012]调整上滚轴与下滚轴间的距离,将上滚轴与下滚轴上经线绷紧后,可通过转动上滚轴或下滚轴来改变经线的编织位置。在上滚轴设置手轮的目的在于,方便上滚轴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架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端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架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套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活动架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0014]左支撑架中的第一活动架为空心结构,第一活动架套在固定架外,第一驱动件与第一固定架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驱动件便可改变第一活动架与第一固定架的相对位置,这种左支撑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实用性强。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为U形,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拆卸连接。
[0016]支撑横梁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根据需求可将两者拆分或连接,方便编织架运输。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拨线架,所述拨线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竖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通过所述竖杆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均与所述竖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竖杆与所述支撑横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间。
[0018]编织线缠绕在上滚轴与下滚轴上后,将形成前经线和后经线,前经线的所在侧为编织侧,前经线分为两层,两层前经线相互交替并植入玮线完成编织。前经线中的两层经线的交替由拨线架完成,即前经线中的一层经线与第一横杆连接,前经线中的另一层经线与第二横杆连接,通过转动竖杆便可完成拨线动作。支撑横梁起到支撑竖杆的作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与所述支撑横梁通过绑绳连接。
[0020]竖杆与支撑横梁通过绑绳连接,既可实现竖杆与支撑横梁的转动连接,又方便拨线架拆装,经济实惠。当然,竖杆与第一横杆、竖杆与第二横杆均可采用绑绳连接。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与所述支撑横梁通过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横截面与第二套筒的横截面形状均为C形,所述第一套筒套于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二套筒套于所述竖杆上。
[0022]除绑绳以外,还可通过连接套来实现竖杆与支撑横梁的转动连接。连接套中的第一套筒与支撑横梁套接,第二套筒与竖杆套接,快速有效的将拨线架与支撑横梁连接。当然,竖杆与第一横杆、竖杆与第二横杆均可采用连接套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底支撑架、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底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左支撑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底端,所述左支撑腿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右支撑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底端,所述右支撑腿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架。
[0024]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通过底支撑架连接固定,底支撑架与左支架及右支架均为可拆卸连接,三者拆分后,便于运输。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则起到稳固支架的作用。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编织架,主要包括支架、上滚轴、下滚轴和支撑横梁,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各个部件间均为可拆分,便于安装和运输。支架的高度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共同调节,从而实现上滚轴高度的调节,调节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此外,支撑横梁上设有拨线架,拨线架中与支撑横梁以及支撑架内各组件均可通过绑绳或连接套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缠有编织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的上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的第一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设有拨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架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编织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附图标记为:
[0036]支架100;左支撑架110;第一固定架111;第一活动架112;连接杆1121;连接筒1122;第一驱动件113;第一条形通孔114;垫圈115;连接孔116;右支撑架120;第二固定架121;第二活动架122;第二驱动件123;第二条形通孔124;底支撑架130;左支撑腿140;右支撑腿150;上滚轴200;滚轴本体210;第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