搥式插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搥式插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搥式插杆,该插杆插设于地面上以供其它管架如遮阳伞杆、旗杆、标示架、Y形支架、营钉、测量杆等设置其上。
前述习案的设计具有下列缺点1、当插杆固定完成后,如需要再调整位移或须拔出就非常不易,因为插入土内的插杆具有相当深度,插入愈深就愈牢固,若欲将插杆由土中取出就非常困难,在没有手工具的辅助下很难由土中拔取而出,所以将插杆拔出是使用上最大的困扰。
2、使用者须以双手抱住海滩伞后往复以伞管敲击插杆,唯海滩伞具有相当重量,且重量大于一般伞重,遂让使用者以吃力的方式操作会非常耗力,对于矮小使用者或年纪轻的孩童在使用上会造成极大困扰。
3、插杆顶端为开放端,很容易使沙石、尘土落入插杆内,会造成不必要的清洁与保养。
4、以伞具的伞管敲击插杆,会有伞管弯曲或变形,又敲击过程中产生的剧烈振荡会使伞布与伞骨间的缝合线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以省力方式将入于土内的插杆轻易取出、以及不使尘沙入于插杆内的搥式插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搥式插杆,包含一管身;一固设于管身底部的插头,此插头底部呈尖锐状;一固设于管身顶部的挡块,此挡块中央设有穿孔;一穿梭于挡块穿孔中的连杆,此连杆底端具有一内锤;一固设于连杆顶端的手锤。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作用当使用者以手锤向下撞击挡块时,可产生向下冲击的力量使管身及插头不断地插入地内;当使用者以内锤向上撞击挡块时,可产生向上冲击的力量使管身及插头不断地往上脱离地面;又管身顶端具有挡块,所以使沙石与尘土无法落入管身内。
插头与管身一体成形。
挡块由管身顶端管孔缩小后形成。
管身顶端的挡块顶缘为较大直径的凸环。
管身外设有为供绳索捆扎的扣耳或穿孔。
手锤下段为金属锤体,上段为中空管体,且在中空管体上端设置卡扣。
挡块顶端延伸出凸块以供一螺套套入,螺套具有长孔槽可供一插销横插后再固定在凸块内,又手锤的底端具有外螺牙,当转动手锤而使外螺牙与螺套的内螺牙螺合后就能使手锤与螺套固定不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不需藉助外在手工具即能以敲击方式将插杆插入于沙滩或土内,更无需随时携带手工具。
2.能以插杆本身具备的手锤以上下往复动作就能敲击插杆而使其插入于沙滩或土内,或由沙土中拔取而出。
3.操作手锤时方便轻松,大人孩童能轻易实施,而且固定完成后,还能轻松地将伞管或其它实施架牢设于插杆上。
4.插杆顶端为封闭端,所以沙石尘土无法落入插杆内,遂可保持插杆内部清洁并省去清除沙土的麻烦。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杆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杆的全剖视图。
图4~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杆的作动示意图。
图7~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杆的实施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杆的全剖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杆的全剖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杆的动作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
图1及图3所示,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杆的全剖视图;前述管身1为一中空管体,其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决定;插头2设于管身1底部,能与管身1一体成形制造或个别制造,其底部呈尖锐状以利插入土中;挡块3的中央具有穿孔31以供连杆4自由穿梭,此挡块3封塞在中空管身1上端,另通过螺丝或栓销固定后而与管身1结合且不脱离,此外,挡块3也能由管身1一体成形可达到相同作用与功能,亦即将管身1顶端的管孔直径缩小就能达到如同挡块3一样的阻挡功能,而缩小直径的方式可通过锻造、压铸等;连杆4为一长杆,可穿入于穿孔31内,又连杆4底端设有内锤41,而顶端则连接手锤5,为便于使用者握拿可将锤体外形适度增长且表面制作成多节环体而具有防滑以及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可参阅图4所示,首先欲使前述插杆1C插入地面时,使用者先将手锤5提起一适当高度(如图3揭示),然后再施力于手锤5使其下降后并以底面5a撞击挡块3的顶面3a,如此不断地将手锤5往复升降并连续冲击挡块3,就能使管身1受力后藉尖锐的插头2而逐步地深入土内,让使用者能以轻松的方式将管身1牢固于土中。除此之外,如果管身1较短时,也能通过管身1内的内锤41底面41a往复冲击插头2的顶面2a,以使管身1与插头2一同深入于土中;唯两种实施方式中,仍以前者实施较佳,因为管身1受力时可同时使插头2一同受力,若只有插头2受力则管身1的受力程度较低,所以下降速度会较缓。
请参阅图5所示,欲使已插入地面的插杆10脱离地面时,使用者首先须使手锤5下降至最低点,然后将手锤5迅速往上提升,使管身1内的内锤41顶面41b冲击挡块3的底面3 b,有如图6所示,如此不断地由下往上往复冲击就能使管身1与插头2一同往上移动并退出地面,进而让使用者以轻松方式将插杆10退出地面。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在许多产品上,如图7通过插杆10可供遮阳伞6的伞管61插入固定,即当插杆10插入沙滩或土地后,再以伞管61套固于插杆10上并以卡扣62固定。或如图8所示供中空旗杆7插入定位。或如图9所示供Y形架8插入固定。或如
图10所示在插杆10的管身1外设置扣耳9(或穿孔)以供绳索91捆扎,而作露营用的营钉使用。或如
图11所示将挡块3的顶端外缘扩大形成凸环34,以使绳索91捆绕在此凸环下以防脱落。
(第二实施例)如
图12所示,手锤5的构造改成管状造形,其中下段仍为金属锤体51,但上段为中空管体52,而中空管体52可供遮阳伞6的伞管61插入,且于插入后再以中空管体52上的卡扣62固定,此卡扣62由一固定在中空管体52顶端的套管63、一设在套管63外壁且穿入中空管体52顶端槽孔521内的掣块64、及一藉插栓66固定在套管63的双凸耳631内并用于压制掣块64的扣柄65所组合而成,其中,扣柄65通过圆弧端部的偏心块旋转后压制掣块64,就能迫使掣块64入于槽孔521内而压押伞管61,使其固定而不能脱离手锤5;前述卡扣62为习式技艺,且非本案重点,于此不再多加叙述。
(第三实施例)如
图13所示,将固定在管身1上的挡块3顶端适当延伸出凸块32以供一螺套33套入,此螺套33具有长孔槽331可供插销34横插后而固定在凸块32内,遂能限定螺套33在凸块32的位移距离且不能脱离;其次,手锤5的底端具有外螺牙53,当使用者将螺套33往上移动后,可转动手锤5以使外螺牙53螺入于螺套33内而与内螺牙332螺合,如此就能使手锤5与螺套33螺固而不松脱,使得手锤5不再移动,如此能在插杆10在包装及搬运时避免手锤5产生往复移动,更可避免在不使用插杆10时防止幼童使用手锤5而造成手指压伤等意外事况发生。
图14所示,为前述第三实施例的插杆10动作图,当旋转手锤5而与螺套33解除螺合关系后,螺套33就会自行下落,而使用者可藉助手锤5的上下往复移动敲击挡块3的凸块32,就能使管身1及插头2在受力后而下降,反之,在内锤41往复敲击挡块3底端后就能使管身1及插头2受力后而上升。
以上根据图式所示的良好实施型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业者可在不超越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变更弹性乃明显的事实。因此,凡利用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搥式插杆结构实施型态,只要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要旨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实施形态,皆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管身;一固设于管身底部的插头,插头底部呈尖锐状;一固设于管身顶部的挡块,挡块中央具有一穿孔;一穿梭于挡块穿孔中的连杆,连杆底端设有一内锤;一固设于连杆顶端的手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插头与管身一体成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挡块由管身顶端管孔缩小后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管身顶端的挡块顶缘为较大直径的凸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管身外设有供绳索捆扎的扣耳或穿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手锤下段为金属锤体,上段为中空管体,且在中空管体上端设置卡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搥式插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螺套和一插销,所述挡块顶端延伸出一凸块,所述螺套套在该凸块外面,螺套具有长孔槽,凸块对应于该长孔槽的位置设有一内凹槽,所述插销横插在该内凹槽中;又手锤的底端具有外螺牙,与螺套的内螺牙螺合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搥式插杆,包含一管身;一固设于管身底部的插头,插头底部呈尖锐状;一固设于管身顶部的挡块,挡块中央具有一穿孔;一穿梭于挡块穿孔中的连杆,连杆底端设有一内锤;一固设于连杆顶端的手锤;藉前述组合后,在使用者手握手锤并在往复升降下,能使手锤撞击挡块或以内锤撞击挡块,而使管身及插头向下插入土内或往上脱离地面。
文档编号E04H12/00GK2604087SQ0229137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秀惠 申请人:陈秀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