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48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尤其是关于在屋顶的构造上具有特征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
背景技术
原来,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野外帐篷,由于构造单纯、组装也容易,所以主要使用左右的垂直侧面呈三角形的人字形屋顶。但是,该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如果要变得大型化,那么进深扩大的话,房顶的高度就变高,这样不仅在骨架上覆盖帐篷变得困难,且由于承受侧风的屋顶面积变大,因而还存在对于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的危险性变高这样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原有技术,压低上部拥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的屋顶高度,实现不仅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而且还能具有更长的进深和更大地板面积的野外帐篷。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手段来解决上述课题。
(1)在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中,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帐篷屋顶是由帐篷、支撑该帐篷的左右的梯形骨架、和在该左右的梯形骨架之间把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而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构成,该帐篷左右的垂直侧面为梯形、顶部平坦、前面和后而为向下方展宽的斜面。
(2)在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中,帐篷屋顶是由帐篷、支撑该帐篷的左右的梯形骨架、和在该左右的梯形骨架之间把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而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构成,该帐篷左右的垂直侧面为梯形、顶部平坦、前面和后面为向下方展宽的斜面,其特征在于设置有1个或多个由1个孔构成的通风口或者是相邻配置多个孔而成的通风口,并且在上述通风口上,1片或者多片片状的盖子其上端缘缝紧或粘贴在帐篷的顶部的中心部附近等来固定在其外面部,该盖子的另一端缘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的固定力的卡定工具卡定在与通风口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这样当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上述盖子自动打开,使帐篷不会被吹走。
(3)上述(1)~(2)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侧面呈梯形的帐篷的平坦的顶部上为了防止积聚雨水,该顶部上架设有1根或者多根背部处于向上方突出状态的加固件。
(4)上述(1)或者(2)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侧面呈梯形的帐篷的平坦的顶部上为了防止积聚雨水,该顶部设置有凸部,且该顶部侧面呈三角形。
(5)上述(1)~(4)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侧面呈梯形的帐篷屋顶的骨架,其顶部都是由金属管制的2根或者3根栋木和2根梁构成,而屋顶的底部都是由金属管制的2根轩梁和2根配梁构成。上述屋顶顶部的骨架和上述屋顶底部的骨架是由金属管制的4根椽子结合而成。
(6)上述(1)~(5)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支撑侧面呈梯形的帐篷屋顶的骨架以及该屋顶的骨架的支柱是通过适应各自的结合部的组装方法组装而成,并且可以自由解体。
(7)上述(2)~(6)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相邻配置的孔和孔之间残留的帐篷屋顶的部分,具有能够保持帐篷屋顶强度的形状、根数以及宽度,并且上述通风口的总面积具有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能使上述盖子敞开的大小。
(8)上述(2)~(7)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是经过防水处理的。
(9)上述(2)~(8)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是由和帐篷同样的帆布制成的。
(10)上述(2)~(9)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盖子的卡定工具,一部分自由残留并卡定在与通风口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
(11)上述(2)~(10)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帐篷屋顶上设置的盖子,其下部两端通过橡胶带卡定。
(12)上述(2)~(10)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帐篷屋顶上设置的盖子,介由其两端被固定的橡胶带固定,该橡胶带的两端位于,穿过盖子的下部两端或者通风口的下部两角附近的帐篷上的带子、金属、塑料等的环,在通风口的下部两端附近的帐篷或者上述盖子的下部两端部这2点上。
(13)上述(2)~(9)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的左右端缘部,介由以折皱而伸缩自由地构成的防水薄板来固定在通风口的左右端缘上,在上述盖子敞开时,防止雨水从通风口的左右端流入帐篷内。


图1是展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图1(a)是展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展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c)是展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d)是展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中,(a)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
图4中,(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第2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
图5中,(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第3实施例的说明用侧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a)及(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是梯形、顶部平坦的帐篷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与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在高度上进行比较的模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是梯形、顶部平坦的帐篷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以及第3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这三者在高度上进行比较的模式图。
图11是展示本发明中的骨架的装配方法的图。
图12是帐篷上吹力的对比表。
图13是风上侧上吹力的对比表。
图中1-本发明的垂直侧面呈梯形的帐篷,1’-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帐篷,2-骨架,3-栋木,4-梁,5-椽子,6-轩梁,7-配梁,8-支柱,9-斜支柱,10-加固件(梁),10a-扣,11-加固件(栋木),11a-扣,11b-加固件的背部,13-通风口,14-片状的盖子,15-卡定工具,16-橡胶带,17-环,18-橡胶带,19-防水薄板,100-帐篷屋顶的垂直侧面,100a-帐篷屋顶的顶部,100b-突出部,100c-帐篷屋顶的凸部,100d-顶部侧面,200-骨架的侧面,200a-骨架的顶部,200b-骨架的凸部,200c-骨架的凸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展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图1(a)是展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展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c)是展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d)是展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中,(a)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
图4中,(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第2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图5中,(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b)是第3实施例的说明用侧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用立体图;图7(a)及(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说明用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说明用立体图。
此外,图9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是梯形、顶部平坦的帐篷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与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在高度上进行比较的模式图;图10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是梯形且顶部平坦的帐篷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以及第3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这三者在高度上进行比较的模式图;图11是展示本发明中的骨架的装配方法的图;图12是帐篷上吹力的对比表;图13是风上侧上吹力的对比表。
图中,1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呈梯形的帐篷,1’是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帐篷,2是骨架,3是栋木,4是梁,5是椽子,6是轩梁,7是配梁,8是支柱,9是斜支柱,10是加固件(梁),10a是扣,11是加固件(栋木),11a是扣,11b是加固件的背部,13是通风口,14是片状的盖子,15是卡定工具,16是橡胶带,17是环,18是橡胶带,19是防水薄板,100是帐篷屋顶的垂直侧面,100a是帐篷屋顶的顶部,100b是突出部,100c是帐篷屋顶的凸部,100d是顶部侧面,200是骨架的侧面,200a是骨架的顶部,200b是骨架的凸部,200c是骨架的凸部。
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如图1(a)~(d)中展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2中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说明用立体图所示,是一个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帐篷屋顶由帐篷1和骨架2构成,上述帐篷屋顶是由左右的垂直侧面100是梯形、顶部100a平坦、前后面是向下方延伸的斜面的帐篷1,以及由支撑上述帐篷1的左右侧面200为梯形的骨架、和位于该梯形骨架之间并将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来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栋木3)所构成的四角柱状的骨架2所构成。
并且,上述侧面200呈梯形骨架的帐篷屋顶的骨架2,其顶部200a都是由金属管制的2根或者3根栋木3(参照图5)和2根梁4构成,而屋顶的底部都是由金属管制的2根轩梁6和2根配梁7构成。
此外,由栋木3和梁4构成的上述屋顶顶部200a的骨架,以及由轩梁6和配梁7构成的上述屋顶底部的骨架是由金属管制的椽子5结合而成。
另外,上述帐篷屋顶的骨架2由多根(4根以上)支柱8支撑,屋顶的骨架2和支柱8通过斜支柱9结合。
以下,详细展示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a)中展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是在组装都是由金属管制成的栋木3、梁4、椽子5、轩梁6、配梁7以及支柱8而成的骨架2上,覆盖左右的垂直侧面100是梯形、顶部100a平坦、前后面是向下方延伸的斜面的帐篷1。
然而,关于骨架2的组装,如展示骨架组装方法的图11所示,顶部的栋木3和梁4、椽子5的组装采用图11(a)中所示的方法,而屋顶底部的轩梁6、配梁7以及往椽子5的支柱8上的组装采用图11(b)中所示的方法,无论哪种都是采用过去使用的方法来进行。
并且,侧面100呈梯形的帐篷屋顶的骨架2以及支撑该屋顶的骨架的支柱8,通过适合各自结合部的组装方法来进行组装,并且可以自由解体。
另外,斜支柱9通过采用其一端长久卡定在支柱8上,组装野外帐篷时将其另一端卡定在轩梁6和配梁7上的结构,强化帐篷屋顶和支柱8的结合,承担防止野外帐篷倒塌的作用。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将帐篷屋顶的垂直侧面100设成梯形骨架,将顶部100a设为平坦,并且将前后面设成向下方延伸的斜面,这样对图9的本发明的垂直侧面100是梯形骨架、顶部100a平坦、前后面是向下方延伸的斜面的帐篷1的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高度h1,与原来的人字形屋顶1’的野外帐篷的高度h1’进行比较的模式图所示,与原来的人字形屋顶1’的帐篷屋顶相比,本发明的帐篷1的屋顶,其高度可以降低到70~20%,它不仅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还能取得使具有更广阔进深的帐篷构筑成为可能等效果。
并且,如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骨架的立体图的图3(a)、以及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的图3(b)所示,最好在骨架2的顶部200a的2根栋木3、3之间架设1根或者多根加固件(梁)10来支撑帐篷1(参照图1(a)),以抑制帐篷1的下垂。
这是因为,图1(a)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由于帐篷屋顶的顶部100a比较平坦,因而雨天时其顶部分容易积水,这样帐篷就有下垂的危险,如图3(a)中显示的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那样,通过架设加固件(梁)10,就能够防止雨水的积蓄,同时能够提高整个野外帐篷的强度。
此外,作为上述加固件(梁)10,提出了具有两端卡定在栋木3的金属管上的扣10a的轻金属制的中空方棒料等的方案,即如图3(b)的第1实施例的其他例的加固件立体图所示的那种。其结果,就不需要事先准备用于将加固件(梁)10装到栋木3上的金属零件,并且由于根据需要能够容易地安装,所以说该提案特别理想,当然也可以利用螺杆和金属零件等来固定。
(实施例2)图1(b)是显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b)中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为了防止侧面100呈梯形的帐篷的平坦的顶部上存积雨水,在该顶部上架设有1根或者多根使背部11b处于向上方突出状态的加固件(栋木)11(参照图4(a))。
图4(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图4(b)是第2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立体图。
如上述,实施例1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中,由于帐篷屋顶的顶部100a比较平坦,所以雨天时其顶部分有可能积蓄雨水,帐篷1就有下垂的危险。
因此,如图4所示的第2实施例那样,最好在骨架的顶部200a的2根梁4、4之间架设有1根或者多根使背部11b处于向上方突出状态的加固件(栋木)11来支持帐篷1(参照图1),从而抑制帐篷1的下垂。
作为上述加固件(梁)11,提出了具有两端卡定在梁4的金属管上的扣10a的轻金属制的长尺寸材料,即,如图4(b)的第2实施例的加固件立体图所示的那种。其结果,就不需要事先准备用于将加固件(梁)10装到梁4上的金属零件,并且由于根据需要能够容易地安装,所以特别理想,当然也可以利用螺杆和金属零件等来固定。
这样,通过使其背部11b处于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来架设加固件(栋木)11,并在骨架2上覆盖帐篷1,就会如图1(b)所示,在帐篷1的顶部100a上形成突出部100b。
通过上述突出部100b的形成,就成了能够防止帐篷1的顶部100a上积蓄雨水的结构。
此外,图10是本发明的垂直侧面100是梯形、顶部100a平坦的帐篷1的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帐篷1’的野外帐篷、以及第2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这三者在高度(突出部100b的顶点)上进行比较的模式图,与原来的人字形屋顶的帐篷1的野外帐篷的高度h1’相比,第2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高度h1b,与顶部100a平坦的帐篷1的屋顶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高度h1同样,能够降低到70~20%,不仅能够防止上述的雨水积蓄,还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并取得使具有更广阔进深的帐篷构筑成为可能等效果。
(实施例3)图1(c)是展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c)所示的第3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为了防止在侧面100呈梯形的帐篷1的平坦的顶部100a(参照图1(a))上积蓄雨水,在该顶部100a上设置有凸部,该顶部侧面100d形成三角形。
图5(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中,由于帐篷屋顶的顶部100a比较平坦,所以雨天时其顶部分有可能积蓄雨水,帐篷1就有下垂的危险,因此如图5(b)所示,通过在骨架2的侧面200的上边设置凸部200b,形成三角形200c,另外在该骨架2的左右的侧面200的三角形200c的顶部200d上横架栋木3(参照图5(a)),如图5(a)所示,成为骨架的顶部200a上形成凸部200b来支撑帐篷1(参照图1(c)),可以抑制由雨水等引起的帐篷1的下垂的结构。
(实施例4)图1(d)是展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d)所示的第4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构造是在上述实施例3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帐篷屋顶上,配置有多个孔相邻设置的通风口13,并且上述通风口13上,片状的盖子14以将盖上端缘缝紧或粘贴在帐篷屋顶的顶部100a的中心部附近等来固定在其外面部,该盖子14的另一端缘,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固定力的卡定工具15卡定在与通风口13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这样当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上述盖子14自动打开,使帐篷1不会被吹走。
上述由第4实施例构成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构成,如图6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用立体图所示,侧风(箭头)吹来的时候,风通过通风口13,并向上推开片状的盖子14,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侧风引起的对帐篷屋顶的上吹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风口13,由多个圆形形成,但其形状不限定于圆形,或者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形成,而且配置在上述通风口13的外面部的片状盖子14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形成,这些只要具有能够降低对帐篷屋顶的上吹力所需的足够的通气性就可以。
在做成多个通风口13时,做成相邻配置的孔和孔之间残留的帐篷屋顶的部分,具有能够保持帐篷屋顶强度的形状、根数以及宽度,并且上述通风口13具有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能使上述盖子13开口的大小的总面积。
并且,片状的盖子14最好是由经过防水处理的材料构成。
此外,上述片状的盖子14最好是由和帐篷1同样的材料,例如帆布制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中的片状的盖子14的端缘,最好是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的固定力的卡定工具15卡定在与通风口13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
另外,作为上述卡定工具15主要列举了将一部分残留卡定在与通风口13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的卡定工具、使用了按扣的卡定工具、依靠磁石吸力的卡定工具、或者图7(a)的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说明用立体图所示的那种将盖子14的下部两端通过橡胶带16来卡定的卡定工具、图7(b)的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说明用立体图所示的那种,利用穿过固定在盖子14下部两端或者通风口13的下部两角附近的帐篷1上的带子、金属、塑料等的环17,在通风口13的下部两端附近的帐篷1或者上述盖子14的下部两端部的2点上固定其两端的橡胶带18来进行卡定的卡定工具。安装的上述橡胶带18最好具有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时使上述盖子14从通风口13上吹到脱离风压的高度所需的长度。
而且,为了防止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后上浮的盖子14,就这样一直上卷而通风口13无法关闭的状况,如果能将上述盖子14的下部两端通过橡胶带16卡定在帐篷上,或者,插通固定在其下部两端或通风口13的下部两角附近的帐篷1上的带子、金属、塑料等的环17,在通风口13的下部两端附近的帐篷1或者上述盖子14的下部两端部的2点上固定其两端的橡胶带18来进行卡定,就会比较有效。
此外,如图8的第4实施例的卡定工具的说明用立体图所示,还列举了如下的方法片状的盖子14的左右端缘部介由以折皱而伸缩自由地构成的防水薄板19来固定在通风口13的左右端缘上,这样就能够在打开上述盖子14时,防止雨水从通风口13的左右端流入帐篷内。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口13与覆盖通风口13的盖子14的面积比例,是考虑雨天时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后上述盖子14吹起时的雨水流入情况来决定的,但最好采用如上述图8所示的方法,即将片状的盖子14的左右端缘部,介由以折皱而伸缩自由地构成的防水薄板19固定在帐篷1上,在打开上述盖子14时,有效防止雨水从通风口13的左右端流入帐篷内。
并且,上述多个通风口不需要都是同一形状、同一面积,帐篷1和盖子14的卡定工具15产生的固定力也不需要相同,只要在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吹入到帐篷内时,根据其风压的大小,盖子14能够自动有效地打开这样的方式就可以。
另外,图1(d)所示的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如下在上述实施例3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帐篷屋顶上,配置有由多个孔相邻配置的通风口13,并且在上述通风口13,片状的盖子14以将其盖上端缘缝紧或粘贴在帐篷的顶部100a的中心部附近等来固定在其外面部,该盖子14的另一端缘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的固定力的卡定工具15卡定在与通风口13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也可以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以及实施例2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相同的构造,即设置由1个孔构成的通风口或相邻配置多个孔来配设通风口13,并且在上述通风口13,片状的盖子14以将盖的上端缘缝紧或粘贴在帐篷的顶部100a的中心部附近等来固定在其外面部,该盖子14的另一端缘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的固定力的卡定工具15卡定在与通风口13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这样当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上述盖子14自动打开,使帐篷1不会被吹走。
并且,在图1(d)所示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将多个通风口13配置在顶部100a附近,也可以根据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的设置场所以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在帐篷屋顶的左右的垂直侧面上配置通风口13,并固定片状的盖子14。
在此,关于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图12上显示的是帐篷上吹力的对比表,图13是风上侧上吹力的对比表。
上述的对比表是原来使用的左右垂直的侧面呈三角形的人字形屋顶的野外帐篷(原有型人字形屋顶类型),上述实施例3中的左右的垂直侧面呈梯形、顶部设置凸部且该顶部侧面呈三角形的野外帐篷(梯形屋顶类型无薄板盖子),以及上述实施例4中的左右的垂直侧面呈梯形、顶部设置凸部且该顶部侧面呈三角形、并且在顶部附近配置有多个通风口13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梯形屋顶类型有薄板盖子),这三种帐篷各自在风速5~20m/s时算出的帐篷上吹力以及风上侧上吹力,关于帐篷上吹力,用改善率表示,关于风上侧上吹力,用翻倒性中的翻倒(NG)、耐倒性(OK)表示。
计算的前提条件1.帐篷作为假设建筑物,适用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7条中的风压力算法(关于风速,为了本次研究而另外设定)。
2.帐篷设在地面上,四角用锚固定在地面上。
3.帐篷的自重为80kg,1个锚的拉拔耐力为20kg。
4.在帐篷的耐翻倒性研究中,柱、梁等的各个部件以及连接部的强度都得到充分确保。
5.在部件等破坏之前,会发生由风压引起的帐篷自身的上浮、翻倒。
6.只以单向风为对象,不考虑高层建筑产生的气旋所带来的风压力及耐翻倒性。
7.速度压根据建筑基准法施行例第87条、建设省告示第1454号文件来计算,地表面粗度划分按II来计算。
风速5m/S速度压27N/m2风速6m/S速度压38N/m2风速7m/S速度压52N/m2风速8m/S速度压68N/m2风速9m/S速度压86N/m2风速10m/S速度压107N/m2风速11m/S速度压129N/m2
风速12m/S速度压154N/m2风速13m/S速度压180N/m2风速14m/S速度压209N/m2风速15m/S速度压240N/m2风速16m/S速度压273N/m2风速17m/S速度压308N/m2风速18m/S速度压345N/m2风速19m/S速度压385N/m2风速20m/S速度压426N/m2关于帐篷上吹力,如图12的帐篷上吹力对比表所示,原有型人字形屋顶类型的帐篷上吹力最大,接着是梯形屋顶类型(无薄板盖子)的帐篷上吹力,而梯形屋顶类型(有薄板盖子)的帐篷上吹力最小。
关于改善率,与原有型人字形屋顶类型相比,梯形屋顶类型无盖时为74.5%,有盖时为72.4~66.0%,上吹力大约降低了45%左右。
另外,关于风上侧上吹力,如图13的风上侧上吹力对比表所示,原有型人字形屋顶类型的帐篷上吹力最大,接着是梯形屋顶类型(无薄板盖子)的帐篷上吹力,而梯形屋顶类型(有薄板盖子)的帐篷上吹力最小。
此外,与原有型人字形屋顶类型在风速为10m/s时就会翻倒的情况相比,梯形屋顶类型(无薄板盖子及有薄板盖子)在风速为13m/s时才会翻倒。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1.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由于帐篷的垂直截面积减少,所以受侧风所引起的风压也减少,这样就实现了即使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也能够应对的野外帐篷。
2.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由于压低了帐篷高度,所以就能构筑安全性高、进深长、地板面积大的帐篷了。
3.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由于能够压低帐篷高度,所以在桥梁下的河岸地等上部存在建筑物,通常情况下无法使用野外帐篷的地方,野外帐篷的使用机会也会增加。
4.本发明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当突如其来的风或强风吹入到帐篷内时,覆盖在帐篷屋顶上由相邻配置的1个或者多个孔组成的通风口、以及侧面上设置的通风口外面部的盖子会自动打开,由此就能够防止由突如其来的风或强风引起的帐篷的坍塌及上浮,随之也就减少了对人的危害。
5.通风口的盖子的左右端缘,介由以折皱而伸缩自由地构成的防水薄板固定在帐篷上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中,在敞开通风口时,能够防止雨水从通风口的左右两端流入。
6.由于多个孔和孔之间残留的帐篷部分的张力,维持着帐篷的形状,所以就不会产生通风口附近的帐篷下垂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防止设置在通风口外面部的盖子陷入到帐篷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是在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帐篷屋顶是由帐篷、支撑该帐篷的左右的梯形骨架、和在该左右的梯形骨架之间把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而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构成,该帐篷左右的垂直侧面为梯形、顶部平坦、前面和后面为向下方展宽的斜面。
2.一种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是在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帐篷屋顶是由帐篷、支撑该帐篷的左右的梯形骨架、和在该左右的梯形骨架之间把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而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构成,该帐篷左右的垂直侧面为梯形、顶部平坦、前面和后面为向下方展宽的斜面,在上述帐篷屋顶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由1个孔构成的通风口或者是将多个孔相邻配置而成的通风口,并且在上述通风口,1片或者多片片状的盖子以将其上端缘缝紧或粘贴在帐篷的顶部的中心部附近等来固定在其外面部,该盖子的另一端缘通过产生1个或多个中等程度的固定力的卡定工具卡定在与通风口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这样当受到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上述盖子自动敞开,使帐篷不会被吹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在侧面呈梯形的帐篷的平坦的顶部上积聚雨水,在该顶部上以使背部向上突出的状态架设1根或者多根加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在侧面呈梯形的帐篷的平坦的顶部上积聚雨水,在该顶部设置有凸部,且该顶部侧面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侧面呈梯形的帐篷屋顶的骨架,其顶部是由都是金属管制的2根或者3根栋木和2根梁构成,而屋顶的底部是由都是金属管制的2根轩梁和2根配梁构成。上述屋顶顶部的骨架和上述屋顶底部的骨架是由金属管制的4根椽子结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侧面呈梯形的帐篷屋顶的骨架以及支撑该屋顶的骨架的支柱,是通过适合各自的结合部的组装机构组装而成,并且可以自由解体。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相邻配置的孔和孔之间残留的帐篷屋顶的部分,具有能够保持帐篷屋顶强度的形状、个数以及宽度,并且上述通风口的总面积具有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风或者强风袭击时使上述盖子敞开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进行过防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是由和帐篷同样的帆布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盖子的固定工具,其一部分自由残留并卡定在与通风口相邻的帐篷端缘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帐篷屋顶上设置的盖子通过橡胶带使其下部两端被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帐篷屋顶上设置的盖子介由其两端被固定的橡胶带来卡定,该橡胶带两端位于,穿过固定在盖子下部两端或者通风口的下部两个拐角附近的帐篷上的带子、金属、塑料等环,在通风口的下部两端附近的帐篷或者上述盖子的下部两端部这2点上。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其特征在于片状的盖子的左右端缘部,介由以折皱而伸缩自由地构成的防水薄板来固定在通风口的左右端缘上,在上述盖子打开时,可以防止雨水从通风口的左右两端流入帐篷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的野外帐篷,尤其是关于在屋顶的构造上具有特征的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压低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野外帐篷的屋顶高度,实现不仅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强烈侧风,而且还能具有更长的进深和更大地板面积的野外帐篷。在上部具有帐篷屋顶的外周开放型野外帐篷中,帐篷屋顶是由帐篷(1)、支撑该帐篷的左右的梯形骨架、和在该左右的梯形骨架之间把两端固定在梯形骨架的角部而横架的4根桥梁骨架构成,该帐篷左右的垂直侧面(100)为梯形、顶部(100a)平坦、前面和后面为向下方伸展的斜面。
文档编号E04H15/54GK1732321SQ20038010758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
发明者铃木隆, 铃木惠美子 申请人:铃木隆, 铃木惠美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