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橡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30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橡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混凝土现场浇注用建筑模板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各类型建筑模板,其结构大多以竹木作为面板、以钢材作为连接和支撑边框构成,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1275097.2、名称为“混凝土模板”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方案,就展示此类典型的建筑模板技术状况。此类模板结构需耗费大量的竹木自然资源和钢材资源,而且还存在其它技术问题以竹木材料为面板,其机械强度小、特别是受力抗弯曲变形能力更差,若在震捣机的强震动作用下还会产生更大的变形,经常造成混凝土漏浆,破损率高,成形混凝土还要进行二次修补操作;另一方面其实心钢边框结构,使模板重量较大,给拼装组合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性强、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的建筑橡塑模板。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橡塑模板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建筑橡塑模板,其由粉碎的皮壳类材料、废渣纤维类材料、锯末或刨花与橡胶、塑料及功能辅料热融混合模压固化构成,该模板背面整体制有凸起加强筋,其四周由模板背面凸起整体制有用于模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的凸台边框。其中的橡胶、塑料中可以分别采用65-95%的废旧橡胶、65-95%的废旧塑料。
在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中,为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本橡塑模板的机械强度,以便应用于更广泛的技术领域当中,在其模板内预埋设有金属加强筋架。
本实用新型之建筑橡塑模板技术方案,由于其选用的制造材料中大量选用了塑料、橡胶和天然壳、纤维等材料,其中还包括部分废旧材料,在结构中又省去了大量的钢材用量以及竹、木材料,使模板重量大大减轻,其原料费用也极大地降低,而且受力抗变形能力提高,实践证明它不仅具有所需的机械强度,其模板模制质量较现有各类模板都有显著提高,所以均需进行二次混凝土修补,其结构也使模板之间具有稳定的固定连接结构,易于拼装组合,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现场混凝土成型操作,避免了漏浆及模板变形等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橡塑建筑模板的模板背面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橡塑模板,其一具体实施结构如图所示,该模板1由粉碎的皮壳类材料、废渣纤维类材料、锯末或刨花与橡胶、塑料及功能辅料经热融混合模压固化制成,其中的皮壳类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稻壳、麦壳、菜籽壳、椰子壳、花生壳、核桃壳、棕树皮等,选用量按重量为1-2份,其废渣纤维类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蔗渣、甜菜渣、栲胶渣、不热融的纺织品加工废纤维等,选用量1-2份,锯末或刨花为1-3份,其橡胶为1-3份,橡胶中重量的5-35%为新橡胶材料,其余的65-95%为废旧橡胶,塑料为34-44份,塑料中重量的5-35%为新塑料材料,其余的65-95%为废旧塑料,其功能辅料包括有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增强剂、增塑剂或抗菌剂等,将皮壳类、废渣类、锯末或刨花均匀打碎混合后与橡胶、塑料再次热融混合,按板模模压固化制成。在该橡塑模板1的背面与模板一体制有条状凸起加强筋11,以提高模板的支撑强度,其四周边缘处由模板背面凸起整体制有用于实现模板间相互固定连接的凸台边框10,其凸台边框10上设有用于穿把螺栓的通孔12。本实施例中,预埋于模板材料内设有金属加强衬筋筋架13,进一步提高模板机械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橡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模板(1)由粉碎的皮壳类材料、废渣纤维类材料、锯末或刨花与橡胶、塑料及功能辅料热融混合模压固化构成,该模板背面整体制有凸起加强筋(11),其四周凸起于模板背面整体制有用于模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的凸台边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塑模板,其特征在于预埋于模板材料内设有金属加强衬筋筋架(13)。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建筑模板存在的机械强度小、特别是受力抗弯曲变形能力差等技术弊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橡塑模板技术方案,其内容是该模板由橡胶、塑料与粉碎的皮壳类材料等材料热融混合模压固化而成,模板背面整体制有凸起加强筋,其四周整体制有使模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的凸台边框。本技术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机械强度高、混凝土成型质量高的技术特点。
文档编号E04G9/05GK2861367SQ20052014596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辛连忠, 尹永昌 申请人:辛连忠, 尹永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