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间墙、天花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61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间墙、天花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隔间墙、天花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为增进室内空间利用性,常于室内空间再藉由轻质隔间墙区隔形成更多隔间,而该隔间墙可具有易安装、拆解的优点,并如图7所示者即为习知隔间墙结构之一,其中该隔间墙主要于地面、墙壁、顶板固定U型槽铁1’,再令轻质预铸混凝土板块2’的端部分别嵌入各U型槽铁1’内,并以攻牙螺栓固定;又再于外侧组设表面板材3’(其剖视如图8所示),且于表面板材3’的接缝以弹性填士材料配合纤维网或针孔带铺面(图中未标示)组成。
然而前述施工组合结构实仍具有以下缺失1、强度较佳的各U型槽铁1’间未由连结骨架予以连结固定,造成框架较不具整体组合强度缺失。
2、表面板材3’贴覆于U型铁1’外侧组合时与轻质预铸混凝土板块2’间仍具有间隙a(如图7所示),造成表面板材3’组装不扎实缺失。又习知天花板亦常见有组合强度不佳缺失。
3、表面板材3’为分离式组件,须于U型槽铁1’与轻质预铸混凝土板块2’组合后再另行组设于U型槽铁1’外侧,具组合稳定性不佳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较佳组合稳定性、整体性、平整性质感及较佳施工便利性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包含复数外框固设于室内上、下、左、右侧;至少一立柱固设于前述上、下外框间;复数复层板材具基材及外侧面板结合;又复层板材由固接元件固接覆设骨架外侧,并使面板位于外侧,且使内、外侧复层板材间形成吸音、隔热间隔空间,又于交接处设置倒角刨沟;至少一板片宽度约对应前述刨沟宽度,并覆设固定于刨沟上,再藉由弹性批土填补板片与复层板材的接缝及其他适当处。
其中骨架具外框、立柱,并该外框为ㄇ型槽铁,并立柱截面可为ㄈ型,且立柱端部与上、下外框由焊接或由组接元件锁合方式固定。
其中立柱设置接合孔;又于各立柱间设可供穿插立柱接合孔的加强横架。
其中立柱的接合孔上方具宽度较大的穿插部,并下方连设宽度较小并可供与横架卡掣接合的卡掣槽;又横架截面为ㄇ型体,并横向穿插立柱的穿插部,再施予外力令横架可下移并与卡掣槽卡掣接合以提供各立柱横向连结。
其中复层板材的基材为木丝水泥板。
其中复层板材的面板为氧化镁板、矽酸钙板或水泥板。
其中刨沟位于复层板材与立柱或外框接合位置。
其中板片与复层板材的面板同材质。
其中板片由黏合及钉体固定覆设于刨沟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隔间墙结构包含复数外框、至少一立柱、至少一加强横架、复数复层板材、至少一板片;其中各外框是为ㄇ型槽铁,并具适当挠性,且可横向穿插立柱的穿插部,再施予外力令横架可下移并与卡掣槽卡掣接合以提供各立柱横向连结;又复层板材是具基材及外侧面板结合,并该基材可为具较佳吸音、防火性的植物性纤维水泥板,如木丝水泥板或其他植物纤维水泥板...等;又面板可为较佳防火性的氧化镁板、矽酸钙板、水泥板...等干式板材,而该面板可与基材一侧或二侧固接,并于出厂时呈复层板材型态;又令复层板材藉由固接元件与外框或立柱固接覆设于外框、立柱组合的骨架外侧,并使面板位于外侧单面或双面,使内、外侧复层板材间形成吸音、隔热之间隔空间,又于交接处设置倒角刨沟,而该交接处可对应复层板材与立柱接合位置;又板片是与前述面板同材质并宽度约对应前述刨沟宽度,并藉由黏合及钉体固定覆设于刨沟上,且可同时遮覆复层板材与立柱或外框的固接元件,再藉由弹性批土填补板片与复层板材的接缝及钉体造成的钉缝,使隔间墙表面可具一体平整性质感,并可具较佳施工组装便利性、稳定性、抗裂性、整体性及吸音、隔热、防火性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设立柱及加强横架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柱与横架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设复层板材,于交接处刨沟处理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设复层板材及刨沟处理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刨组沟位置组设板片及批土表面处理剖视图;图7是习知隔间墙部分剖视示意图;图8是习知隔间墙组设表面板材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包含复数外框1、至少一立柱2、至少一加强横架3、复数复层板材4、至少一板片5;其中如图1所示,各外框1为ㄇ型槽铁,并由接合元件固设于室内上、下、左、右侧壁面(图中未标示)。
如图2、3所示,立柱2截面呈ㄈ型,并固设于前述上、下外框1间,且端部与上、下外框1由焊接或组接元件锁合方式固定,又于立柱2设置接合孔21,并该接合孔21上方具宽度较大的穿插部211,并下方连设宽度较小并可供与横架3卡掣接合的卡掣槽212;又横架3是截面为ㄇ型体,并具适当挠性,且可略为弯曲横向穿插立柱2的穿插部211,再施予外力令横架3可下移并与卡掣槽212紧密卡掣接合以提供各立柱2横向连结。
如图4-6所示,复层板材4具基材41及外侧面板42结合,并该基材41可为具较佳吸音、防火性的植物性纤维水泥板,如木丝水泥板或其他植物纤维水泥板...等;又面板42可为较佳防火性的氧化镁板、矽酸钙板、水泥板...等干式板材,而该面板42可与基材41-基材41置于模具(图中未标示)内,并再置入液态面板原料(如氧化镁),并使面板硬化成固态时即可与基材稳固接合;又可令面板一侧藉由黏合剂与基材一侧或二侧固接成复层板材4。
又令复层板材4藉由固接元件与外框1或立柱2固接覆设于外框1、立柱2组合的骨架外侧,并使面板42位于外侧,使内、外侧复层板材4间形成吸音、隔热的间隔空间43,并使隔间墙一侧的震动、噪音不会直接传导至另一侧,又于交接处设置较佳精度倒角刨沟44,而该交接处可对应复层板材4与立柱2接合位置。
板片5与前述面板42同材质为佳(为可为不同材质),并宽度约对应前述刨沟44宽度,并藉由黏合及钉体或其他适当方式固定覆设于刨沟44上,并可同时遮覆复层板材4与立柱2或外框1的固接元件,再藉由弹性批土6填补板片5与复层板材4的接缝7及钉体外侧,使隔间墙表面可具一体平整性质感,并可具较佳施工便利性、稳定性、抗龟裂性及吸音、隔热、防火功效。
是以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具有以下特点1、本实用新型藉由外框、立柱、横架组合可具有良好组合强度,并可具易组装、拆卸优点,可较传统喷浆方式具施工便利性。
2、本实用新型大面积的复层板材是于出厂时即稳固结合,不会产生面板脱落情形,可具较佳面板组合稳定性。
3、复层板材藉由刨沟处理再组设板片,而该刨沟可具较佳精度,因而组设板片时板片与复层板材间可具微小间隙,且其间隙还较二大面积复层板材接合间隙小,因此于表面批土处理后可便得表面平整及抗裂的整体性质感。
4、隔间墙或天花板内具隔热、吸音间隔空间,可具较佳隔热、吸音性。
5、体积及重量轻的板片是为分离式组件再与复层板材接合,因而较轻的板片可易于稳固组设于隔间墙上,且不致有脱落之余。
6、板片可同时遮覆复层板材与外框或立柱的固接元件,可增进外观质感。
7、复层板材、板片可采用较佳防火、吸音材质,可具较佳防火、吸音功效。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板片亦可不与复层板材的面板同材质,而若隔间墙或天花板侧再施予面饰材处理后亦可具有外观整体性质感。
又本实用新型当隔间墙面积小时可不采用加强横架即可具有足够强度,因而该未采用加强横架但具本实用新型前述设计时亦属于本实用新型设计范围内。
综结前述,本实用新型实应具适于轻隔间使用实用性及较习知产品更佳功效,而因未见有类同施工方法及结构公开在先,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含复数外框固设于室内上、下、左、右侧;至少一立柱固设于前述上、下外框间;复数复层板材具基材及外侧面板结合;又复层板材由固接元件固接覆设骨架外侧,并使面板位于外侧,且使内、外侧复层板材间形成吸音、隔热间隔空间,又于交接处设置倒角刨沟;至少一板片宽度约对应前述刨沟宽度,并覆设固定于刨沟上,再藉由弹性批土填补板片与复层板材的接缝及其他适当处。使隔间墙表面可具一体平整性、抗裂性质感,并可具较佳施工便利性、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骨架具外框、立柱,并该外框为ㄇ型槽铁,并立柱截面可为ㄈ型,且立柱端部与上、下外框由焊接或由组接元件锁合方式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设置接合孔;又于各立柱间设可供穿插立柱接合孔的加强横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的接合孔上方具宽度较大的穿插部,并下方连设宽度较小并可供与横架卡掣接合的卡掣槽;又横架截面为ㄇ型体,并横向穿插立柱的穿插部,再施予外力令横架可下移并与卡掣槽卡掣接合以提供各立柱横向连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层板材的基材为木丝水泥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层板材的面板为氧化镁板、矽酸钙板或水泥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刨沟位于复层板材与立柱或外框接合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板片与复层板材的面板同材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间墙、天花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板片由黏合及钉体固定覆设于刨沟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间墙、天花板结构,是包含复数外框固设于室内上、下、左、右侧;至少一立柱是固设于前述上、下外框间;复数复层板材是具基材及外侧面板结合;又令复层板材覆设于外框、立柱组合的骨架外侧,并使面板位于外侧单面或双面,且使内、外侧复层板材间形成吸音、隔热间隔空间,又于交接处设置倒角刨沟;至少一板片宽度约对应前述刨宽度,并覆设固定于刨沟上,再藉由弹性批土填补板片与复层板材的接缝及其他适当处。本实用新型藉由骨架、复层板材、板片施工结合,可较佳组合稳定性、接缝处具抗裂性、平整性质感较佳施工便利性。
文档编号E04B2/78GK2869171SQ2006200536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9日
发明者柯永祥 申请人:柯永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