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58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练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机械,具体的说是生产陶瓷 制品中使用的练泥机。
技术背景目前,陶瓷厂最广泛使用的练泥机是带有栅板的结 构,它的螺旋叶片与圆筒(机壳)内壁的间隙, 一般设计为2 3mm,由于工作中栅板阻力很大,也就是螺旋叶片 与圆筒机壳内的间隙稍有磨大,将大幅度降低生产率。而 且工作中的泥料未来得及通过栅板孔进入真空室,就迅速 沿螺旋叶片与圆筒内壁向回流动,致使生产率较低,生产 成本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栅板阻力 过大、螺旋叶片与机壳内壁的间隙迅速磨大,造成生产率 较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将机壳分为两段,用 削泥刀取代栅板,用两条驱动轴分别带动叶片工作,螺旋 叶片的外径与圆筒内壁的间隙磨损小,工作中没有泥料回 流现象,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练泥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练泥机, 包括机壳,电机,与电机连接的齿轮变速箱,传动轴和螺 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机 壳上设置有入泥口;所述的传动轴分为前主轴和后主轴, 位于前段机壳内的前主轴与齿轮变速箱连接,前主轴上上 装有不连续叶片和连续螺旋叶片,该不连续叶片与入泥口 处相通,连续螺旋叶片与切泥刀连接,切泥刀位于梳泥板 的上方,该梳泥板位于前、后段机壳内的衔接处;位于后段机壳内的后主轴通过链轮与前主轴连接,其后主轴上装 有不连续叶片和双头螺旋叶片,双头螺旋叶片与位于后段 机壳前端的机嘴相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 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切泥刀取代栅板,动力消耗比现有 技术减少30%,由于真空室(后段机壳)畅通无阻,工作过程中没有泥流 返回想象,工作效率高,工作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参见附图l,本实用新型由电机17、齿轮变速箱16、 机壳、螺旋叶片、主轴等组成。它的机壳分为前后两段, 两段机壳为一体。位于前段机壳4内的前主轴13与齿轮 变速箱16连接,齿轮变速箱16与电机17连接,前主轴 13上装有不连续叶片2和连续螺旋叶片3,不连续叶片2 与入泥口 1处相通,入泥口 1设置在前段机壳4的一侧。 连续螺旋叶片3与切泥刀6连接,切泥刀6位于梳泥板7 的上方,梳泥板7位于前、后段机壳的衔接处。位于后段 机壳11内的后主轴12与链轮14连接,链轮14通过传动 带与传动轮15连接,传动轮15套在前主轴13上。后主 轴12上装有不连续叶片8和双头螺旋叶片9,后主轴12 上的不连续叶片8位于梳泥板7的下方,双头螺旋叶片9 与机嘴10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前主轴13转动时,不连 续叶片2把由入泥口l输送来的泥料搅入机壳内,然后由 连续螺旋叶片3向前推进至出泥嘴5,由切泥刀6将泥料 切碎,落入有真空度的后段机壳ll内,泥料通过梳泥板7进入后段机壳11。当后段机壳11内的后主轴12转动时, 不连续叶片8将梳泥板7输送来的泥料搅入后段机壳11 内,然后由双头螺旋叶片9向前推进,将泥料挤出机嘴 10,实现练泥的整个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练泥机,包括机壳,电机(1),与电机(1)连接的齿轮变速箱(16),传动轴和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机壳(4)上设置有入泥口(1);所述的传动轴分为前主轴和后主轴,位于前段机壳(4)内的前主轴(13)与齿轮变速箱(16)连接,前主轴(13)上装有不连续叶片(2)和连续螺旋叶片(3),该不连续叶片(2)与入泥口(1)处相通,连续螺旋叶片(3)与切泥刀(6)连接,切泥刀(6)位于梳泥板(7)的上方,该梳泥板(7)位于前、后段机壳内的衔接处;位于后段机壳(11)内的后主轴(12)上通过链轮与前主轴(13)连接,其后主轴(12)上装有不连续叶片(8)和双头螺旋叶片(9),双头螺旋叶片(9)与位于后段机壳前端的机嘴(10)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练泥机,属于陶瓷成型机械。包括机壳,电机,与电机连接的齿轮变速箱,传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的机壳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机壳上设置有入泥口,位于前段机壳内的前主轴与齿轮变速箱连接,其上装有不连续叶片和连续螺旋叶片,该不连续叶片与设置在前段机壳上的入泥口处相通,连续螺旋叶片与切泥刀连接,切泥刀位于梳泥板的上方,该梳泥板位于前、后段机壳内的衔接处;位于后段机壳内的后主轴通过链轮与前主轴连接,其上装有不连续叶片和双头螺旋叶片,双头螺旋叶片与位于后段机壳前端的机嘴相通。本实用新型用切泥刀取代栅板,动力消耗少,由于后段机壳畅通无阻,致使工作过程中没有泥流返回现象。工作效率高,工作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28C1/00GK201102277SQ20072018176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3日
发明者吴连春, 孙秋艳, 林艳华, 郭春丽 申请人:河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