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09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拼装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拼装式建筑,例如阳光房、幕墙等,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 和生活当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阳光房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家庭建筑,特 别是在寒冷地区,可方便人们秋冬季节在阳光房内养花种草,享受阳光和自然 美景。
而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为了追求建筑外观的美感以及室内环境的通透明 亮,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玻璃幕墙。
然而阳光房或玻璃幕墙中的玻璃一般采用密封胶对单独玻璃进行安装,并 且需要专业人员在单独玻璃的边缘加胶处理,从而使其固定在阳光房或玻璃幕 墙的框架上,并且对加胶工艺以及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当玻璃受损需要更 换时,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更换,安装和更换过程都过于复杂。并且对应每一 块玻璃, 一般四周都需要固定,因而需要在玻璃四周都设有对应的框架结构, 致使框架结构过于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模块,使普通人员可 以容易地通过螺钉将玻璃模块固定在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框架上,简化了玻璃 模块的安装和更换过程,并且可以简省框架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 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以及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所述边框由框条围成, 至少 一条所述框条包括钩状结构,其它所述框条包括可将所述玻璃模块固定在所述拼装式建筑框架上的固定部以及可将所述玻璃^=莫块与所述拼装式建筑的框 架密封的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玻璃模块的加胶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即已完成,该玻璃模块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后,由普通人员采用螺丝刀等通用工 具即可容易地通过螺钉将玻璃模块固定在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框架上,简化了 玻璃模块的安装和更换过程;同时通过相邻两块玻璃模块的相互挂扣拼接,既 提高了玻璃模块的防水性能,也增强了整体的牢固性,并且节约了相邻两块玻 璃模块之间的框架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5是图1中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6是图5中的in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块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相互拼接时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包括边
框1以及安装在边框1内的双层玻璃2。
边框1包括四个铝合金框条即上框条12、下框条14以及两条侧框条16。 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上框条12包括固定部122、隔热断桥124以
及密封部126。
固定部122为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柱体,其截面大致呈矩形。在固定部122 的一侧贯通延伸有卡持壁1222。固定部122底端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延伸的凸部 1224,该若干凸部1224之间形成与隔热断桥124配合卡固的卡槽(图未标)。
密封部126为铝合金制成的片状结构,其一面的中部垂直延伸有抵顶壁1261,密封部126在抵顶壁1261—侧凸设挂扣部1262,桂扣部1262顶部设有 容置槽1263以及与其相邻的挂扣槽1268,容置槽1263内镶嵌有胶条1264。挂 扣部1262朝向密封部126不与固定部122和隔热断桥124卡固的一侧。密封部 126另一面的另一端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延伸的凸部1266,该若干凸部1266之间 形成与隔热断桥124配合卡固的卡槽(图未标)。
隔热断桥124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两端呈倒楔形,分别卡固 在固定部122的凸部1224之间的卡槽以及密封部126的凸部1266之间的卡槽 内。
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4所示,下框条14的结构与上框条12相似,同样包 括固定部122、隔热断桥124以及密封部146,其中固定部122和隔热断桥124 与上框条12中相应的结构相同。
密封部146同样为铝合金制成的片状结构,其一端垂直弯折出抵顶部1461, 并且进一步弯折形成钩状部1462,钩状部1462围成挂扣槽1468,并且在钩状 部1462端部开^殳容置槽1463,容置槽1463内镶嵌有"交条1464。钩状部1462 朝向密封部146与固定部122和隔热断桥124卡固的一侧凸出,与上框条12的 挂扣部1262凸设方向相反,并且挂扣槽1468内还设有端面密封胶垫1469。密 封部146的^一端同样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延伸的凸部1466,该若干凸部1466之 间形成与隔热断桥124配合卡固的卡槽(图未标)。
请同时参照图5和图6所示,侧框条16与上框条12和下框条14的结构相 似,同样包括固定部162、隔热断桥164以及密封部166,其中隔热断桥164与 上框条12中相应的结构相同。
固定部162同样为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柱体,其截面大致呈矩形,在其顶端 开设若干开孔1621,开孔1621内可容置拉铆螺母(图未示)。在固定部162的 一侧贯通延伸有卡持壁1622。固定部162底端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延伸的凸部 1624,该若干凸部1624之间形成与隔热断桥164配合卡固的卡槽(图未标)。
密封部、66同样为铝合金制成的片状结构,其一端垂直弯折出抵顶部1661, 在该弯折处与抵顶部1661相对的一面开设有容置槽1662,容置槽1662内镶嵌 有胶条1664。容置槽1662开口朝向密封部166与固定部162和隔热断桥164卡 固的一侧。密封部166的另一端同样设置若干相互平行延伸的凸部1666,该若 干凸部1666之间形成与隔热断桥164配合卡固的卡槽(图未标)。隔热断桥164同样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两端呈倒楔形,分别卡固在固定部162的凸部1624之间的卡槽以及密封部166的凸部1666之间的
卡槽内。
双层玻璃2包括第一玻璃21以及第二玻璃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璃21以及第二玻璃23均为正方形,第一玻璃21的边长小于第二玻璃23的边长。第一玻璃21位于第二玻璃23的正中央。在第一玻璃21和第二玻璃23之间靠近第一玻璃21边缘处设有隔物垫22,并采用胶体24例如硅酮结构胶封在两层玻璃之间隔物垫22外侧,这样可以防止灰尘和水等杂物进入第一玻璃21以及第二玻璃23之间,影响美观及透光效果。
将边框4的上框条12、侧框条16、下框条14以及侧框条16首尾相接围在双层玻璃2周围,使得上框条12和下框条14固定部122的卡持壁1222以及侧框条16固定部162的卡持壁1622贴合第一玻璃21的边缘,并且上框条12密封部126的抵顶壁1261、下框条14密封部146的抵顶部1461以及侧框条16密封部166的抵顶部1661抵顶第二玻璃23的四周,然后采用胶体3例如结构胶涂敷在上述边框1与双层玻璃2接触的部分以将边框1与双层玻璃2粘合固定。将拉铆螺母(图未示)预设在侧框条16固定部16的开孔1621内。这样,即形成了玻璃模块。
当需要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时,先采用若干立柱以及横梁(图未示)搭设框架,该框架的大体形状取决于使用者所要搭建的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形状。该框架的最小单元相当于两到三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为两块。在位于该框架的最小单元上方以及下方的横梁上设置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上框条12的挂扣部1262以及下框条14的钩状部1462相配合的结构,在位于该框架的最小单元左侧以及右侧的立柱上对应位置开设有螺钉孔。安装玻璃模块时,先将玻璃模块置于上述框架单元的最上方,并^f吏得边框1上框条12的挂扣部1262挂扣于上述框架单元上方的横梁,而框条12的侧框条16上的拉铆螺母对准框架上相应的螺钉孔,然后用螺钉将框架与拉铆螺母固定连接,这样就容易地将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模块安装好了。 ,
请参照图7所示,当接着拼接下一块玻璃模块时,为便于描述将上述已经固定安装在框架上的玻璃模块称为玻璃模块D,需要继续安 的玻璃模块称为玻璃模块E,先将玻璃模块E的上框条12上端的挂扣部1262挂扣在玻璃模块D下框条14下端的钩状部1462中,并且将玻璃才莫块E的下框条14的挂扣部1262挂扣于上述框架单元下方的横梁,然后用螺钉将玻璃模块E的边框1的侧框条16上的拉铆螺母与框架固定连接即可,由于玻璃模块D的下框条14上的挂扣槽1468内固定有端面密封胶垫1469,这样既可以减少挂扣部1262和钩状部1462之间的端面磨损,又可以使玻璃模块E与玻璃模块D更紧密地拼接在一起。这样的安装方式既提高拼接玻璃模块间的防水性能,也使玻璃模块间更牢固地组装在一起。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其余的玻璃模块,直至完成整个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玻璃模块的安装。
胶条在安装过程中受到挤压,能够与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框架紧密贴合,因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性能。隔热断桥在固定部和密封部之间起到隔热作用,可有效地减少阳光房或玻璃幕墙内外的热交换,起到保温作用。
当需要更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时,只需拧松上述螺钉,然后将玻璃模块从与其相互扣接的玻璃模块的挂扣槽以及框架的相应结构中移出,就可以容易地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模块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玻璃模块的加胶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即已完成,该玻璃模块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后,由普通人员采用螺丝刀等通用工具即可容易地通过螺钉将玻璃模块固定在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框架上,简化了玻璃模块的安装和更换过程;同时通过相邻两块玻璃模块的相互挂扣拼接,既提高了玻璃模块的防水性能,也增强了整体的牢固性,并且节约了相邻两块玻璃模块之间的框架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玻璃模块的其它实施例中,上框条12也可以不设挂扣部1262而是与侧框条16的结构相同,即其上框条12也采用螺钉固定在阳光房的框架上,仅下框条14上设置钩状部1462与下方的玻璃模块配合。同样,位于上述玻璃模块下方的玻璃才莫块的下框条14也可以不设钩状部1462,即其下框条14也采用螺钉固定在阳光房的框架上,仅上框条12上设置挂扣部1262与上述上方的玻璃模块配合。当然,该上框条12的挂扣部1262以及下框条14上的钩状部1462也可以设计成相同的钩状结构。边框1的框条也可以不设隔热断桥,而将固定部和密封部连接成一体。框条上也可以不设拉铆螺母,而是直接设置螺
8钉孔。当然也可以不采用双层玻璃而采用单层玻璃等,只要该玻璃夹能固定在
边框1上即可。该玻璃模块也可以不是矩形,而是梯形、三角形、圆形等与框体配合的其它各种形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以及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所述边框由框条围成,至少一条所述框条包括钩状结构,其它所述框条包括可将所述玻璃模块固定在所述拼装式建筑框架上的固定部以及可将所述玻璃模块与所述拼装式建筑的框架密封的密封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 少一条所述框条包括可将所述玻璃模块与所述拼装式建筑的其它玻璃模块密封 的密封部,所述钩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钩 状结构形成挂扣槽,在所述挂扣槽内还安装有密封胶垫。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固定部和所述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热断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封部为片状结构,其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其内镶嵌有胶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部为空心柱体,其截面大致呈矩形,在其顶端开设若干开孔,开孔内可容置 拉铆螺母。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 璃固定在所述边框的框条内。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 璃通过胶体固定在所述边框的框条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 璃是双层玻璃,所述双层玻璃之间靠近边缘处设有隔物垫,并通过胶体在所述 双层玻璃之间所述隔物垫外侧密封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拼装式建筑的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以及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所述边框由框条围成,至少一条所述框条包括钩状结构,其它所述框条包括可将所述玻璃模块固定在所述拼装式建筑框架上的固定部以及可将所述玻璃模块与所述拼装式建筑的框架密封的密封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玻璃模块的加胶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即已完成,由普通人员采用螺丝刀等通用工具即可容易地通过螺钉将玻璃模块固定在阳光房或玻璃幕墙的框架上,简化了玻璃模块的安装和更换过程;同时通过相邻两块玻璃模块的相互挂扣拼接,节约了相邻两块玻璃模块之间的框架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
文档编号E04C2/00GK201424744SQ2009201356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
发明者忆 罗 申请人: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