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索张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46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群索张拉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群索的张拉エ艺。
背景技术
类似于上海浦东机场的索结构顶因为其轻,适用于大面积场所的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大型建筑结构中索结构得到广泛的到应用,一些超大跨度、体量的大型体育场所等建筑孕育而生。但是施工中,索的张拉和固定是关键,对于超大跨度、体量的大型体育场所在索的张拉施工过程中,总会存在整体结构完成后,由于群索结构的复杂性,局部的拉索应力存在与设计应力不同的情況,由于索的受カ结构复杂,索多,因此有的地方索的受カ集中, 其所受张カ大于索的设计值。这样的结构必然缺乏安全可控性,严重时将危害到固定索的结构,为了给结构预留ー些安全余量,则必须大范围地提高拉索的自身结构和安装索的结构的承载能力,这必然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因此如何保证索在施工结束后所承受的张力限制在设计范围内是索的张拉施工中ー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较为可行施工エ艺,以保证群索结构的拉索施工完成后,拉索应力能够尽可能地接近设计数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群索张拉エ艺,其特征在于先对索进行受カ计算,得到所有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組,在索的张拉施工过程中按照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组中的值进行索的张拉,待所有索都张拉到预定变形后,整体结构形成,其特征在于索的张拉从中间的刚性结构开始拉索的张拉, 然后向两侧刚性结构对称进行索的张拉。本发明的优点是解决了索之间在张拉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索的受カ难以控制的问题,相比传统的张拉方法,针对性强、索カ可控、节约 ェ期。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张拉模型示意图。图2为ー个施工实例结构图,图3为张拉索张拉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11为穿心千斤顶,12为绞索,13为反カ架,14为连接螺栓, 15为拉索,16为拉索连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ー种群索张拉エ艺,其特征在于先对索进行受カ计算,得到所有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組,在索的张拉施工过程中按照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组中的值进行索的张拉,待所有索都张拉到预定变形后,整体结构形成,其特征在干索的张拉从中间的刚性结构开始拉索的张拉,然后向两侧刚性结构对称进行索的张拉。本发明主要是采用分析索构件的弹性变形来代替原来的索构件的应カ分析。用计算机模拟结构整体的弹性变形,分别计算每个区域内索具的变形,形成ー个数組,而多个区域的分量变形组合形成最终的变形数組,如下公式 ((τι Λ「η权利要求
1.ー种群索张拉エ艺,其特征在于先对索进行受カ计算,得到所有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組,在索的张拉施工过程中按照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组中的值进行索的张拉,待所有索都张拉到预定变形后,整体结构形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群索张拉ェ艺,其特征在于索的张拉从中间的刚性结构开始拉索的张拉,然后向两侧刚性结构对称进行索的张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群索张拉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对索进行受力计算,得到所有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组,在索的张拉施工过程中按照索的弹性变形的变形数组中的值进行索的张拉,待所有索都张拉到预定变形后,整体结构形成。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传力直接、且无须对建筑物核心筒进行加固处理,能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文档编号E04G21/12GK102561705SQ2010106186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余纯, 俞晓萌, 宋海丰, 陈恒江 申请人: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