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753阅读:15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板房,尤其是一种侧墙板可折起落下的折叠式活动板房。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临时性板房,在搭建过程中只有板房承重骨架部分是折叠联动的,骨架展开固定好后,需要将屋顶、墙壁依次拼装在骨架上,搭建速度低,费时费力,在拆除时亦存在相同的问题;另外,临时性板房在运输过程中占用面积较大,从而运输效率低。综上所述现有的活动板房应急性差,适应范围窄。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折叠式活动板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折叠式活动板房包括顶板、 前墙板、后墙板、左墙板、右墙板、下固定框,前墙板与后墙板相互对称,左墙板与右墙板相互对称。顶板包括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的周边设有一圈凸缘而形成浅坑状,顶板主体上还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立台,立台沿所述凸缘的左、右段布置,所述凸缘的前、后段的内侧设有可供前、后墙板定位的凸键,所述顶板主体上与前、后墙板上边沿对应处分别设有可卡住前、后墙板的斜坡形隆起。左、右墙板的上边沿分别与立台下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左、右墙板下部的外侧都设有可与下固定框配合的、开口向上的承钩穴。下固定框是一环绕在左、右墙板外且可沿左、右墙板及立台上下运动的矩形框,下固定框的左、右段内分别设有可进入承钩穴而使下固定框与左、右墙板相互钩挂的钩体,下固定框的前、后段的内侧分别设有位于左、右墙板之间且与下固定框配合使左、右墙板保持竖立的安装肋。前、后墙板的下边沿分别与安装肋的上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前、后墙板的上边沿分别设有与所述隆起相配的弹性片,弹性片在前、后墙板与顶板垂直时夹在隆起与顶板的凸缘之间,前、后墙板下部内侧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凸键的键槽,所述凸键也在前、后墙板与顶板垂直时伸入键槽。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墙板的上边沿和立台下边沿对应成形有相互交错的枢部,左、右墙板和立台的枢部都设有枢孔,并以枢杆穿设立台枢孔及左墙板或右墙板枢孔;所述前、后墙板的下边沿和安装肋上边沿对应成形有相互交错的枢部,前、后墙板和安装肋的枢部都设有枢孔,并以枢杆穿设安装肋枢孔及前墙板或后墙板枢孔。所述在立台上设有销孔,前、后墙板垂直展开后,其上边沿与立台之间通过销轴固定。
3[0012]所述下固定框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板房的固定脚孔。所述顶板上设有排水沟槽。所述左、右墙板的内侧面在转至水平时与顶板凸缘下表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安装肋下表面与下固定框上表面的垂直距离。所述左、右墙板的下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都等于或小于所述两立台枢孔中心之水平距的一半。所述前、后墙板的上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都小于所述安装肋枢孔中心之水平间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实用,是房屋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分体组合连接, 能方便地翻立自锁成房和折叠收缩,极大地提高了板房的搭建和拆除速度;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可折叠收缩,从而节省了房体占用空间,增大输送量,降低了运输成本。因此,具有较高的较高的应急性和较广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和满足部队野营训练、国家救灾安置、矿井逃生待援、隧道支护等活动的需要及其它场所临时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就是储运方便、 搭建速度快。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图1的右视图;[0021]图3是图1的仰视图;[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是顶板1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6是图5的仰视图;[0025]图7是下固定框6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8是图7的仰视图;[0027]图9是后墙板3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0029]图11是左墙板4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12是图11的B-B剖视图;[0031]图13是图11的C-C剖视图。
-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一种折叠式活动板房包括顶板1、前墙板2、后墙板3、左墙板4、右墙板 5、下固定框6,前墙板2与后墙板3相互对称,左墙板4与右墙板5相互对称;顶板1包括顶板主体11,顶板主体11的周边设有一圈凸缘12而形成浅坑状,顶板主体11上还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立台13,立台13沿所述凸缘12的左、右段布置,所述凸缘 12的前、后段的内侧设有可供前、后墙板2、3定位的凸键14,所述顶板主体11上与前、后墙板2、3上边沿对应处分别设有可卡住前、后墙板2、3的斜坡形隆起15 ;所述左、右墙板4、5的上边沿分别与立台13下边沿对应形成有相互交错的枢部
441、51、16,左墙板4、右墙板5和立台13的枢部41、51、16都设有枢孔,并以枢杆7穿设立台枢孔17及左墙板枢孔42或右墙板枢孔,从而,左墙板4、右墙板5的上边沿分别与立台13 下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左、右墙板4、5下部的外侧都设有可与下固定框6配合的、开口向上的承钩穴43、53 ;下固定框6是一环绕在左、右墙板4、5外且可沿左、右板4、5及立台13上下运动的矩形框,下固定框6的左、右段内分别设有可进入承钩穴43、53而使下固定框6与左、右墙板4、5相互钩挂的钩体61,下固定框6的前、后段的内侧分别设有位于左、右板4、5之间且与下固定框6配合使左、右墙板4、5保持竖立的安装肋62,在下固定框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板房的固定脚孔8,所述顶板1上设有排水沟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前、后墙板2、3的上边沿分别与安装肋62的上边沿对应成形有相互交错的枢部,前墙板2的枢部设有枢孔,后墙板3的枢部31设有枢孔32,安装肋62的枢部设有枢孔, 并以枢杆穿设安装肋枢孔及前墙板枢孔或后墙板枢孔32,从而,前墙板2、后墙板3的下边沿分别与安装肋62的上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前墙板2的上边沿设有与所述隆起15相配的弹性片,后墙板3的上边沿设有与所述隆起15相配的弹性片33,前墙板2的弹性片和后墙板2的弹性片33在前墙板2、后墙板3与、顶板1垂直时夹在隆起15与顶板的凸缘12之间,前墙板上部内侧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凸键14的键槽,后墙板3上部内侧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凸键14的键槽34,所述凸键14也在前、后墙板2、3与顶板1垂直时伸入前墙板2的键槽和后墙板3的键槽。所述左、右墙板4、5的内侧面在转至水平时与顶板1凸缘12下表面的垂直距离Hl 稍大于所述安装肋62下表面与下固定框6上表面的垂直距离H2。所述左、右墙板4、5的下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Ll都稍小于所述两立台14枢孔17中心之水平距L2的一半。所述前、后墙板2、3的上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L3都小于所述安装肋62枢孔 64中心之水平间距L4。还可根据需要在墙壁上设置门、窗等设施。使用原理将使用状态的活动板房整体翻转倒置,然后将活动板房的前墙板2、后墙板3的下端向内推,使凸键14从键槽34中退出、弹性片33越过隆起15离开凸缘12,这时的下固定框6进入解锁状态,将其向下移,放在凸缘12上,而前墙板2后墙板3也顺势躺在顶板1上, 再向内转动左墙板4和右墙板5,使其呈水平状盖在安装肋62上,此时,整个活动板房的高度是下固定框6的高度与凸缘高度、顶板主体高度之和,为最小,故体积也最小,便于运输。欲使用折叠板房时,将左墙板4和右墙板5向外翻至竖直,再向上移动下固定框6, 移到与左墙板4和右墙板5相互钩挂定位时,再将已自然下垂的前墙板2后墙板3的下端朝凸缘12推,使凸键14嵌入键槽34且弹性片33卡在凸缘12与隆起15之间,从而,前墙板2后墙板3与顶板1锁定,这就形成一筐体,然后将筐体整体翻转倒置即形成房体。下固定框6的左右边框与左墙板4、右墙板5相互钩挂而可传递较大的拉力,下固定框6的前后边框通过与其铰接的前墙板2和后墙板3钩挂顶板1,也可传递较大的拉力。由于左墙板4 和右墙板5夹在下固定框的左右边框与安装肋62之间,故左右搬动收到下固定框6限制; 而下固定框6的前后运动又受到位于其中的左墙板4和右墙板5的限制;从而使整个活动
5板房展开后的各构件相互锁定,具有一定强度、耐压,可以设置多层。本实用新型的材质可以选用环保、无污染、强度大的硬质塑料或钢质材料等材料以适用于矿井、地震灾区、野外军事训练等不同场所的需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作移动车库等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新颖,如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设计理念,再根据现有床体的结构尺寸,将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的尺寸作出细微的调整,即可设计出一种折叠床, 此折叠床同样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应急性和适应性,虽然其产品用途不同,但其设计构思与本实用新型相同,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所创造的产品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前墙板、后墙板、左墙板、右墙板、下固定框,前墙板与后墙板相互对称,左墙板与右墙板相互对称;顶板包括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的周边设有一圈凸缘而形成浅坑状,顶板主体上还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立台,立台沿所述凸缘的左、右段布置,所述凸缘的前、后段的内侧设有可供前、后墙板定位的凸键,所述顶板主体上与前、后墙板上边沿对应处分别设有可卡住前、后墙板的斜坡形隆起;左、右墙板的上边沿分别与立台下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左、右墙板下部的外侧都设有可与下固定框配合的、开口向上的承钩穴;下固定框是一环绕在左、右墙板外且可沿左、右墙板及立台上下运动的矩形框,下固定框的左、右段内分别设有可进入承钩穴而使下固定框与左、右墙板相互钩挂的钩体,下固定框的前、后段的内侧分别设有位于左、右墙板之间且与下固定框配合使左、右墙板保持竖立的安装肋;前、后墙板的下边沿分别与安装肋的上边沿构成折页式铰接,前、后墙板的上边沿分别设有与所述隆起相配的弹性片,弹性片在前、后墙板与顶板垂直时夹在隆起与顶板的凸缘之间,前、后墙板下部内侧开设有可容纳所述凸键的键槽,所述凸键也在前、后墙板与顶板垂直时伸入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左、右墙板的上边沿和立台下边沿对应成形有相互交错的枢部,左、右墙板和立台的枢部都设有枢孔,并以枢杆穿设立台枢孔及左墙板或右墙板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后墙板的下边沿和安装肋上边沿对应成形有相互交错的枢部,前、后墙板和安装肋的枢部都设有枢孔,并以枢杆穿设安装肋枢孔及前墙板或后墙板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下固定框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板房的固定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顶板上设有排水沟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左、右墙板的内侧面在转至水平时与顶板凸缘下表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安装肋下表面与下固定框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所述在立台上设有销孔,前、后墙板垂直展开后,前、后墙板上边沿分别与立台之间通过销轴固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左、右墙板的下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都等于或小于所述两立台枢孔中心之水平距的一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后墙板的上端面与其枢孔中心的距离都小于所述安装肋枢孔中心之水平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墙板可折起落下的折叠式活动板房,包括顶板、前墙板、后墙板、左墙板、右墙板、下固定框;在顶板上设有凸缘、立台、隆起、凸键,前、后墙板与立台连接,左、右墙板与下固定框连接,所述连接为枢孔与枢杆相互穿插的折页式连接;所述下固定框的下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板房的固定脚孔,顶板上设有排水沟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实用,实现了分体组合连接,能方便地翻立自锁成房和折叠收缩,极大地提高了板房的搭建和拆除速度;折叠后节省了房体占用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较高的较高的应急性和较广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和满足部队野营训练、国家救灾安置、矿井逃生待援等活动的需要及其它场所临时需求。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2073330SQ20112012443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樊恒喜 申请人:樊恒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