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2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
技术背景[0002]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的跨度一般为20m 32m,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通风系统设计中,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与顶拱岩壁之间一般作为风道,风道布置有风管或通过隔墙分隔成送风道和排烟道,风通过送风道依次进入发电机层、电气夹层等各层,后经岩壁与防潮墙之间的通道进入排烟道,最终从排风洞排出,完成通风系统循环。地下厂房顶拱岩壁较为潮湿并可能有渗水,送风道内将会有积水,为防止积水直接滴入主厂房的设备层,因此需要将积水及时从送风道排出,同时防止送风道和排烟道之间的气流相互贯穿。现有技术中, 一般是将送风道内的积水排入排烟道,再通过排烟道将水排至岩壁与防潮墙之间的通道排出,但现有技术中的排水结构会使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影响送风道和排烟道的正常使用及消防安全。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排水且可防止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的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棚结构的顶面上的隔墙,以及通过隔墙分隔形成的送风道和排烟道,所述隔墙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隔墙的底部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送风道连通,形成进水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排烟道连通,形成排水端,所述进水端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的开口朝上,所述排水管内通过承装水形成液封结构防止送风道内的气流由排水管流入排烟道和防止排烟道内气流由排水管流入送风道。[0005]进一步的是相邻两个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至55厘米。[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的底面与顶棚结构的顶面接触。[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组排水管,一方面可将送风道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液封结构,可防止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有利于保证送风道和排烟道的正常使用及消防安全。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0009]图中标记为送风道1,排烟道2,隔墙3,排水端4,进水端5,排水管6,顶棚结构7。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1]如图1所示,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棚结构7的顶面上的隔墙3,以及通过隔墙3分隔形成的送风道1和排烟道2,所述隔墙3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隔墙3的底部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6的一端与送风道1连通,形成进水端5,所述排水管6的另一端与排烟道2连通,形成排水端4,所述进水端5高于排水端4,且排水端4的开口朝上,所述排水管6内通过承装水形成液封结构防止送风道1内的气流由排水管6流入排烟道2和防止排烟道2内气流由排水管6流入送风道1。机组正常运行时,由于送风道内的气压大于排烟道内的气压,因此将排水管6的排水端4设置有一定高度,且排水端4低于进水端5,排水端4的开口朝上,有利于使排水管内始终保持存有一定的水位形成液封,进而可有效防止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使用时,送风道内的积水会由排水管的进水端流入排水管,随着积水不断进入排水管,积水会自行由排水管的排水端流出,这样便可将送风道内的积水排出至排烟道,进而通过排烟道排至岩壁与防潮墙之间的通道排出。[0012]上述一组排水管的数量可根据隔墙的长度进行确定,例如可为10个,20个,50个等,为了提高积水排出效率,相邻两个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至55厘米。[0013]为了便于顶棚结构顶面的积水顺利排出,所述排水管6的进水端5的底面与顶棚结构7的顶面接触。这样可使积水更容易流入排水管内,进而可使积水更快速的排出。
权利要求1.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棚结构(7) 的顶面上的隔墙(3),以及通过隔墙(3)分隔形成的送风道⑴和排烟道O),所述隔墙(3) 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延伸,其特征是所述隔墙(3)的底部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6)的一端与送风道(1)连通,形成进水端(5),所述排水管(6)的另一端与排烟道( 连通,形成排水端G),所述进水端( 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4)的开口朝上,所述排水管(6)内通过承装水形成液封结构防止送风道(1)内的气流由排水管(6)流入排烟道( 和防止排烟道O)内气流由排水管(6)流入送风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至55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6)的进水端(5)的底面与顶棚结构(7)的顶面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大跨度地下厂房顶棚结构上方风道间的排水结构,便于排水且可防止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该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棚结构的顶面上的隔墙,以及通过隔墙分隔形成的送风道和排烟道,所述隔墙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隔墙的底部沿地下厂房的纵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送风道连通,形成进水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排烟道连通,形成排水端,所述进水端高于排水端,且排水端的开口朝上,所述排水管内通过承装水形成液封结构防止送风道与排烟道内的气流相互贯穿。通过设置一组排水管,可将送风道内的积水及时排出,而且由于形成液封结构,有利于保证送风道和排烟道的正常使用。
文档编号E04D13/04GK202324402SQ2011204595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廖成刚, 张勇, 王波, 肖平西, 黄克戬, 龚少红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