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89218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尤其是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关于“低碳”、“四节一环保”等政策导向,大力推进墙板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筑行业在禁止使用黏土砖的实施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非粘土制品墙体材料,如气混凝土砌块、条板和EPS混凝土等有机复合夹心条板等。但根据目前市场实际应用情况看,这些产品都缺乏突破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低,施工繁琐,需边砌边抹砂浆,最后还需墙面抹灰,施工劳动力强度大,且墙体容易开裂;而现有的复合板中,条板与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影响了墙体质量,也严重阻碍了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建筑用墙板的不能同时兼顾成本和墙体质量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廉成本、且墙体质量良好的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纤维水泥板界面处理纤维水泥板未经蒸压养护的湿坯状态下,在其一侧面层涂刷或铺洒硅质界面层,然后经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TC,时间为18 30小时;(2)、加气混凝土发气两块纤维水泥板的硅质界面层相对设置,在由两块经界面处理的纤维水泥板组成的空腔内灌入加气混凝土浆料,待发气完成后,静置养护,时间为2 5小时;( 3 )、复合墙板蒸压养护静置养护后,进入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0°C,时间为1(Γ20小时;得到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蒸压加气混凝土芯层是以石英砂、石灰、水泥和发气材料为原料,经过高温、高压、蒸气养护而形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防火、保温、隔声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硅质界面层优选为水泥砂浆(水泥黄砂水=1:2:1)、石英砂,或者其他含硅的材料。硅质界面层铺洒或涂刷在纤维水泥板湿坯面上,经蒸压养护后与纤维水泥板结合为一体,然后再与加气混凝土一起进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在两个蒸压养护阶段,硅质界面层分别与纤维水泥板及加气混凝土进行一系列反应。硅质界面层在纤维水泥板的胶凝过程中起到骨架和集料的作用,硅质材料与钙质材料在设定反应温度进行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与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类似,生成硅酸钙凝胶。并与纤维素纤维粘结,以一定数量的末反应颗粒构成骨架,水化产物作为胶结料,包裹在未反应颗粒表面并填充纤维空隙形成致密整体,其强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最好。既增加制品的强度又减少了板材的收缩性。硅质界面层与加气混凝土一起在蒸压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即水热反应)使硅酸盐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在较高温度下互相反应,产生一系列水化产物,如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铝硅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等。这些产物将加气混凝土中各固体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整体结构。该硅质界面层的作用除了在两个蒸压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水化产物外,还起到界面改善作用,例如,由于纤维水泥板与加气混凝土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以及化学键的游离链接,结合时产生夺水排斥现象,导致粘接界面无法达到渗入粘接,造成结合面强度偏低,甚至空鼓脱落。故加气混凝土与纤维水泥板结合界面必须采用专用调节剂结合Si02进行预处理,达到粘接界面的互溶性次价链连接效应,消除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收缩剥离现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有效地解决了纤维水泥面板与加气混凝土芯材的粘合效果不好的问题,在两个蒸压养护过程中,硅质界面层与纤维水泥板及加气混凝土都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水化产物,这些产物将结合面各固体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整体结构。
2、有效地解决了纤维水泥板与加气混凝土间结合时产生夺水排斥现象,避免粘接界面无法达到渗入粘接,造成结合面强度偏低,甚至空鼓脱落的问题。并且粘接界面的互溶性次价链连接效应,消除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收缩剥离现象。3、有效地解决了其他界面剂材料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


图I是本发明的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I和图2,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纤维水泥板界面处理纤维水泥板未经蒸压养护的湿坯状态下,在其一侧面层涂刷或铺洒硅质界面层,然后经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TC,时间为18 30小时;(2)、加气混凝土发气两块纤维水泥板的硅质界面层相对设置,在由两块经界面处理的纤维水泥板组成的空腔内灌入加气混凝土浆料,待发气完成后,静置养护,时间为2 5小时;( 3 )、复合墙板蒸压养护静置养护后,进入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0°C,时间为1(Γ20小时;得到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墙板包括上纤维水泥板I、蒸压加气混凝土芯层2和下纤维水泥板3,所述上纤维水泥板I的底面附有上硅质界面层4,所述下纤维水泥板3的顶面附有下硅质界面层5,所述上硅质界面层4上覆盖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芯层2,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芯层2上覆盖所述下硅质界面层5。本实施例中,蒸压加气混凝土芯层是以石英砂、石灰、水泥和发气材料为原料,经过高温、高压、蒸气养护而形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防火、保温、隔声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硅质界面层优选为水泥砂浆(水泥黄砂水=1:2:1)、石英砂,或者其他含硅的材料。硅质界面层铺洒或涂刷在纤维水泥板湿坯面上,经蒸压养护后与纤维水泥板结合为一体,然后再与加气混凝土一起进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在两个蒸压养护阶段,硅质界面层分别与纤维水泥板及加气混凝土进行一系列反应。硅质界面层在纤维水泥板的胶凝过程中起到骨架和集料的作用,硅质材料与钙质材料在设定反应温度进行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与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类似,生成硅酸钙凝胶。并与纤维素纤维粘结,以一定数量的末反应颗粒构成骨架,水化产物作为胶结料,包裹在未反应颗粒表面并填充纤维空隙形成致密整体,其强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最好。既增加制品的强度又减少了板材的收缩性。硅质界面层与加气混凝土一起在蒸压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即水热反应)使硅酸盐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在较高温度下互相反应,产生一系列水化产物,如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铝硅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等。这些产物 将加气混凝土中各固体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牢固的整体结构。该硅质界面层的作用除了在两个蒸压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水化产物外,还起到界面改善作用,例如,由于纤维水泥板与加气混凝土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以及化学键的游离链接,结合时产生夺水排斥现象,导致粘接界面无法达到渗入粘接,造成结合面强度偏低,甚至空鼓脱落。故加气混凝土与纤维水泥板结合界面必须采用专用调节剂结合Si02进行预处理,达到粘接界面的互溶性次价链连接效应,消除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收缩剥离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纤维水泥板界面处理纤维水泥板未经蒸压养护的湿坯状态下,在其一侧面层涂刷或铺洒硅质界面层,然后经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0°C,时间为18 30小时; (2)、加气混凝土发气两块纤维水泥板的硅质界面层相对设置,在由两块经界面处理的纤维水泥板组成的空腔内灌入加气混凝土浆料,待发气完成后,静置养护,时间为2飞小时; (3 )、复合墙板蒸压养护静置养护后,进入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C 200°C,时间为1(Γ20小时;得到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
全文摘要
一种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纤维水泥板界面处理纤维水泥板未经蒸压养护的湿坯状态下,在其一侧面层涂刷或铺洒硅质界面层,然后经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200℃,时间为18~30小时;(2)、加气混凝土发气两块纤维水泥板的硅质界面层相对设置,在由两块经界面处理的纤维水泥板组成的空腔内灌入加气混凝土浆料,待发气完成后,静置养护,时间为2~5小时;(3)、复合墙板蒸压养护静置养护后,进入蒸压釜进行蒸压养护,所述蒸压养护的最高温度为150℃~200℃,时间为10~20小时;得到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本发明低廉成本、且墙体质量良好。
文档编号E04C2/26GK102943544SQ20121047436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焦春明, 周雄亮, 束炜 申请人: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