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58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外循环双层幕墙结构设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幕墙产品大体可分为构件式和单元式两类,构件式幕墙的大量工作在现场完成,不仅现场工期较长而且幕墙精度也无法得到精确的控制,但是正因为如此构件式幕墙的造价较低,安装的灵活性也较高。单元式幕墙由大量的单元板块构成,单元板块在工厂内加工组装,到达施工现场后仅需将单元板块吊装就位即可,不仅有利了幕墙的精度控制而且也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工期;但由于单元式幕墙板块拼接处结构不连续,因此幕墙整体的密封性能不及构件式幕墙。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单层玻璃幕墙无论从保温隔热、隔音降噪还 是使用人的舒适程度上都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双层幕墙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幕墙业发展的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层幕墙的不足。而目前应用的双层幕墙基本上都是在建筑主体结构外包裹两层幕墙结构,在现场施工安装过程中对施工顺序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对于一些要求幕墙安装在梁板之间洞口内的结构形式,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合安装在梁板之间洞口内的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其结构要点内层幕墙包括竖向型材,竖向型材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上,竖向型材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有横向型材,横向型材之间设置有窗户;外层幕墙包括竖框和单元板块,竖框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上,竖框上固定有横框,单元板块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连接有框架,框架与横框挂接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框为两个,分别固定于竖框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框架包括上端框架和中部框架,上端框架与中部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板,中部框架与其下方的第二玻璃板相连;上端框架与竖框上部的横框挂接固定,中部框架与竖框下部的横框挂接固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竖框包括中部方管和其外围的弯板边框,中部方管通过弯板边框内侧的插芯与弯板边框相紧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竖框的下端通过预埋件与墙体相固定,预埋件上开有条形孔。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竖向型材的上部与竖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弧形出风挡板,竖向型材的下部与竖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弧形进风挡板;竖向型材下部的横向型材与竖框下部的横框之间设置有格栅。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格栅通过紧固件设置在竖向型材下部的横向型材与竖框下部的横框之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横框之间设置有百叶。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户为平开窗。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竖向型材通过螺栓和角码固定于墙体的埋件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内层幕墙采用构件式幕墙,外层幕墙采用单元式幕墙,综合了构件式幕墙和单元式幕墙的优点,既避免了大量的工厂加工给运输带来的不便,又满足了施工现场安装的灵活性,适合安装在梁板之间洞口内等类似结构的墙体。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I是本发明外层幕墙分格图。图2是本发明内层幕墙分格图。图3是图I的A-A剖视图。图4是图I的B-B剖视图。图5是图I的C-C剖视图。图6是图I的D-D剖视图。图中,I为第二玻璃板、2为第一玻璃板、3为墙体、4为窗户、5为中部框架、6为百叶、7为插芯、8为横框、9为方管、10为弯板边框、11为预埋件、12为格栅、13为进风挡板、14为竖向型材、15为横向型材、16为顶板、17为框料、18为出风挡板、19为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内层幕墙包括竖向型材14,竖向型材14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3上,竖向型材14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有横向型材15,横向型材15之间设置有窗户4 ;外层幕墙包括竖框和单元板块,竖框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3上,竖框上固定有横框8,单元板块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连接有框架,框架与横框8挂接固定。所述横框8可采用铝合金横框。所述横向型材15可采用穿条断热型材,断热型材通过角码及螺栓固定于竖向型材14上。所述横框8为两个,分别固定于竖框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框架包括上端框架和中部框架5,上端框架与中部框架5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板2,中部框架5与其下方的第二玻璃板I相连;上端框架与竖框上部的横框8挂接固定,中部框架5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挂接固定。所述上端框架可由铝合金单元框料17和铝合金窗顶板16组成,其与硅酮胶、玻璃板一起构成一个单元板块以挂接的方式固定于预先安装好的的横框8上。所述竖框包括中部方管9和其外围的弯板边框10,中部方管9通过弯板边框10内侧的插芯7与弯板边框10相紧固。通过插芯7可实现竖框架连接的上下位置调整。所述方管9可采用方钢管,弯板边框10可采用弯钢板边框;弯钢板边框可采用互锁方式安装。如图6所示,竖框与土建柱旁边的固定点可设置在竖框的四分之一高度处或指定的两个固定点。所述竖框的下端通过预埋件11与墙体3相固定,预埋件11上开有条形孔。通过条形孔可实现竖框架连接的进出位置调整。如图3、4所示,所述竖向型材14的上部与竖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弧形出风挡板18,竖向型材14的下部与竖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弧形进风挡板13 ;竖向型材14下部的横向型材15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之间设置有格栅12。当内层幕墙的窗户4开启时,空气经第二玻璃板I下方的进风口进入到室内,室内温度高,空气分子体积膨胀,空气比重减小,空气向上流动,经第一玻璃板2上方的出风口 所述格栅12通过紧固件设置在竖向型材14下部的横向型材15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之间。通过紧固件可装卸格栅12,便于维修和清洁。所述两横框8之间设置有百叶6。所述窗户4为平开窗。所述竖向型材14通过螺栓和角码固定于墙体3的埋件19上。竖向型材14可采用穿条式断热型材,埋件19可采用卡钒槽埋件,螺栓可采用T形螺栓,角码可采用钢角码。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墙,包括内层.墙和外层.墙,其特征在于内层.墙包括竖向型材(14),竖向型材(14)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3)上,竖向型材(14)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有横向型材(15),横向型材(15)之间设置有窗户(4);外层幕墙包括竖框和单元板块,竖框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3)上,竖框上固定有横框(8),单元板块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连接有框架,框架与横框(8 )挂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8)为两个,分别固定于竖框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框架包括上端框架和中部框架(5),上端框架与中部框架(5)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板(2),中部框架(5)与其下方的第二玻璃板(I)相连;上端框架与竖框上部的横框(8)挂接固定,中部框架(5)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挂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框包括中部方管(9)和其外围的弯板边框(10),中部方管(9)通过弯板边框(10)内侧的插芯(7)与弯板边框(10)相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框的下端通过预埋件(11)与墙体(3 )相固定,预埋件(11)上开有条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型材(14)的上部与竖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弧形出风挡板(18),竖向型材(14)的下部与竖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弧形进风挡板(13);竖向型材(14)下部的横向型材(15)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之间设置有格栅(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12)通过紧固件设置在竖向型材(14)下部的横向型材(15 )与竖框下部的横框(8 )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横框(8)之间设置有百叶(6)。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4)为平开窗。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型材(14)通过螺栓和角码固定于墙体(3)的埋件(19)上。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是涉及外循环双层幕墙结构设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安装在梁板之间洞口内的集成式外循环双层幕墙。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其结构要点内层幕墙包括竖向型材,竖向型材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上,竖向型材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有横向型材,横向型材之间设置有窗户;外层幕墙包括竖框和单元板块,竖框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在墙体上,竖框上固定有横框,单元板块包括玻璃板,玻璃板上连接有框架,框架与横框挂接固定。
文档编号E04B2/96GK202577700SQ2012201134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李辉, 吴雪峰 申请人: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