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6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金属构件,具体涉及钢结构建筑楼板组件。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抗震、保温隔热性能好、干作业施工、工期短、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在国外采用钢结构建筑的大都是钢铁生产大国和钢结构建筑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轻钢建筑结构在欧美发展较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钢结构中的用钢量已经占钢材产量的30%以上,钢结构建筑占住宅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采用钢结构体系建设建造的单层和多层建筑物占50%以上,日本新建的1- 4层住宅大都采用钢结构,以色列居民定居点的住宅也是以钢结构建筑为主,这些国家在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防火、防渗、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钢结构体系的分析、设计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及制造工艺上已经非常完善,开发了多种产品,其专用的设计软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绘图、工程量统计及工程报价,在制作上也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及工厂化。瑞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国,其钢结构建筑中预制构件数量达95%。目前在钢结构建筑体系上,国外已开发了钢结构工业化生产体系,并不断提升住宅产品的性能指标,而且国外的研究已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样性研究,进而扩大适应面和产生规模效应。中国建筑钢材品种丰富,价格合理,新产品开发多,热轧H型钢、中厚板、型钢、钢管、高频焊接H型钢、冷弯型钢及涂镀层钢板等都有显著增长,为钢结构建筑提供了各种规格的钢材,另外为促进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建设部于发布了《钢结构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建筑钢结构的钢材、设计、制造、施工、行业标准、规范基本编制修订完成。国内钢结构建筑从研究开发到工程试点,发展速度非常快。在钢结构房屋中,楼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性,因此,它除了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保证与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调作用;从抗震角度来看,还应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常用的楼盖结构有:①压型钢板一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即在钢梁上铺设压型钢板,再浇筑钢筋混凝土板,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间用栓钉连接,该结构比常规的混凝土楼板更厚,重量也更大,对于支撑楼板的墙体强度要求更高,并且整体结构以及工艺都比较复杂,工程造价偏高,并不适于大多数的钢结构建筑使用;②采用U型或C型槽钢作为左右导轨,中间设置横梁,然后上下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铺设面板,并预留管线层,这种结构上采用的U型或C型槽钢的承重能力不高,无法用于多层的钢结构建筑中,并且由于板的中间是封闭的,需要单独设置管线层,这就增加了板的厚度,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发明内容: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体重量轻、承重能力高的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为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由上下面板和中间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框架包括左侧U型导轨1、右侧U型导轨2以及横梁3,所述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设有方形开口 4,所述横梁3的腹板5两端设有宽度为腹板5的3/5-2/3的端头6,腹板5中部设有便于穿线管的孔7,横梁3的上翼板8和腹板5通过上加强板9连接,下翼板10腹板5通过下加强板11连接,端头6伸入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开设的两个方形开口 4中,多余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螺栓与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固定连接。所述腹板5中部设置的孔7可根据需要穿设的管线种类设置为圆形、三角形、方形
坐寸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左、右侧导轨开设的方形开口穿入配套腹板上的端头,通过螺栓连接后可分散横梁承受的重量,提高整体的承重能力;②腹板上设置了便于穿线管的孔,为实际使用增添了便利,并且减轻了整体重量;③减少了单独设置的穿线层,降低了楼板的厚度,同时在腹板与翼板之间增设加强板,抵消了开孔造成的强度减弱,大大提高了承重能力。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U型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右侧U型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左侧U型导轨、2-右侧U型导轨、3-横梁、4-方形开口、5_腹板、6_端头、7_孔、8-上翼板、9-上加强板、10-下翼板、11-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由上下面板和中间框架构成,中间框架包括左侧U型导轨1、右侧U型导轨2以及横梁3,所述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设有方形开口 4,所述横梁3的腹板5两端设有宽度为腹板5的3/5的端头6,腹板5中部设有便于穿线管的圆孔7,横梁3的上翼板8和腹板5通过上加强板9连接,下翼板10腹板5通过下加强板11连接,端头6伸入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开设的两个方形开口 4中,多余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螺栓与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固定连接。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由上下面板和中间框架构成,中间框架包括左侧U型导轨1、右侧U型导轨2以及横梁3,所述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设有方形开口 4,所述横梁3的腹板5两端设有宽度为腹板5的2/3的端头6,腹板5中部设有便于穿线管的方孔7,横梁3的上翼板8和腹板5通过上加强板9连接,下翼板10腹板5通过下加强板11连接,端头6伸入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开设的两个方形开口 4中,多余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螺栓与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固定 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由上下面板和中间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框架包括左侧U型导轨(1)、右侧U型导轨(2)以及横梁(3),所述左侧U型导轨(1)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设有方形开口(4),所述横梁(3)的腹板(5)两端设有宽度为腹板(5)的3/5-2/3的端头(6),腹板(5)中部设有便于穿线管的孔(7),横梁(3)的上翼板(8)和腹板(5)通过上加强板(9)连接,下翼板(10)腹板(5)通过下加强板(11)连接,端头(6)伸入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中端位置开设的两个方形开口(4)中,多余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螺栓与左侧U型导轨(I)和右侧U型导轨(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5)中部设置的孔(7)为圆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任意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楼板钢梁组件,涉及建筑物金属构件领域,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建筑楼板整体结构以及工艺比较复杂,工程造价偏高,并不适于大多数的钢结构建筑使用,以及承重能力不高、楼板厚度大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上下面板和中间框架构成,中间框架的导轨中端位置设有方形开口,所述横梁的腹板两端设有端头,端头伸入导轨中端位置开设的两个方形开口中,多余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螺栓与导轨固定连接,腹板中部设有便于穿线管的孔,横梁的上翼板和腹板通过上加强板连接,下翼板腹板通过下加强板连接,该结构的钢梁组件减轻了整体重量,高整体的承重能力,且减少了单独设置的穿线层,降低了楼板的厚度。
文档编号E04C3/08GK203129437SQ2013200587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日
发明者毛德栋, 邢春雷, 刘潇潇, 于立竹, 刘岩, 袁琳 申请人:王云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