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走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488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室外走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走廊。该室外走廊包括一个或多个走廊单元,每个所述走廊单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角部设置有底角件;顶架,所述顶架的角部设置有顶角件;侧框架,所述侧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一组对边上;以及端框架,所述端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横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另一组对边上。该室外走廊包括一个走廊单元或多个能够相互排布和/或堆码的走廊单元,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尤其适用于集装箱房屋。并且还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专利说明】室外走廊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外走廊。
【背景技术】
[0002]集装箱房屋现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因此,需要研发与集装箱房屋箱配套的其它辅助装置,包括室外走廊,以为集装箱房屋的应用提供便利并促进集装箱房屋的普及。

【发明内容】

[0003]在
【发明内容】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
【发明内容】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走廊,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走廊单元,每个所述走廊单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角部设置有底角件;顶架,所述顶架的角部设置有顶角件;侧框架,所述侧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一组对边上;以及端框架,所述端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横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另一组对边上。
[0005]优选地,所述室外走廊还包括:角件连接装置,所述角件连接装置用于在所述走廊单元排布和/或堆码时连接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以及运输角件,所述运输角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面上,且构造为当两个所述走廊单元横向并排放置时使两个所述走廊单元上的所述运输角件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438mm。
[0006]优选地,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的侧面设置有长孔,所述角件连接装置包括:转板,所述转板包括沿着所述长孔的纵向能够通过所述长孔且沿着所述长孔的横向不能通过所述长孔的板部、连接至所述板部且在所述板部沿着所述长孔的所述横向延伸时能够卡持在所述长孔内的卡持部、与所述板部相对地连接至所述卡持部的螺杆,所述螺杆在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长孔内时能够延伸至角件之外;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基板安装至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时能够与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上的长孔对准;以及螺母,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的外部螺接至所述螺杆,且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螺母与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与所述卡持部相对的端部处设置有开孔,且所述角件连接装置还包括开口销,所述开口销能够穿过所述开孔。
[0008]优选地,所述卡持部构造为能够在所述角件内卡持在所述长孔内。
[0009]优选地,所述基板上在所述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凸缘,用于使所述基板在其安装至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时能够卡持在所述长孔内。
[0010]优选地,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室外走廊还包括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用于在所述走廊单元堆码时连接上下相邻的走廊单元,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螺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板来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走廊单元。
[0011]优选地,所述底架、所述顶架、所述侧框架和所述端框架是通过焊接形成的一体件。
[0012]优选地,所述底架包括底框架和覆盖在所述底框架上的地板,所述底框架包括沿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的底侧梁以及连接在所述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所述顶架包括顶框架和覆盖在所述顶框架上的顶瓦,所述顶框架包括沿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的顶侧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侧梁之间的顶横梁。所述端框架包括连接至所述底架的门槛、连接至所述顶架的门楣以及连接在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之间的角柱,所述角柱位于所述端框架的两侧且连接至所述侧框架。所述侧框架包括竖直地连接在所述顶架和所述底架之间的立柱以及连接至所述立柱的下部的扶手。所述室外走廊还包括角件连接装置,所述角件连接装置用于在所述走廊单元排布和/或堆码时连接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
[0013]该室外走廊包括一个走廊单元或多个能够相互排布和/或堆码的走廊单元,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尤其适用于集装箱房屋。运输时,可以将单个走廊单元单独运输,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路况,将多个走廊单元排布或堆码后运输,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俯视图;
[0016]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一个侧面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另一个侧面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一个端面的正视图;
[0019]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俯视图;
[0020]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外走廊的一个端面的正视图;
[0021]图7为图6中所示的区域B处的放大视图;
[0022]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角件连接装置的一部分容纳在角件中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中所示的角件连接装置锁紧相邻的角件的示意图;以及
[0024]图10为图2中所示的区域A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6]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7]图1-4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室外走廊的各个面的正视图。如图1-4所示,该室外走廊包括一个或多个走廊单元。在图示实施例中,该室外走廊包括两个走廊单元,该两个走廊单元堆码形成两层的室外走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走廊单元可以仅包括一个走廊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走廊单元。多个走廊单元可以如图所示地堆码成多层,也可以在水平面内排布成其它结构,例如,可以并排排布以提供多个走廊通道(如图5-6所示),也可以相互串联以形成加长的室外走廊。此外,多个走廊单元还可以以上述两种方式布置,也就是说,即在同一水平面内排布,又在竖直方向上堆码。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室外走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布置方式,以适应各种应用场合。
[0028]如图1-4所示,每个走廊单元10都包括顶架100、底架300、侧框架200和端框架400。虽然每个走廊单元10均包含了顶架100、底架300、侧框架200和端框架400,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走廊单元10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下面将详细地介绍顶架100、底架300、侧框架200和端框架400的多个不同的实施例,因此每个走廊单元10可以从不同的实施例中选择合适的结构作为各自的顶和底架以及侧和端框架。当然,本发明也不排除各个走廊单元10采用相同结构的情况。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顶架100包括顶框架和顶瓦130。顶框架包括沿走廊单元10的纵向延伸的顶侧梁110以及连接在顶侧梁110之间的顶横梁120。顶侧梁110和顶横梁120组成了具有承载功能的顶框架。顶瓦130覆盖在该顶框架上,用于遮挡降水和日晒等,和/或防止物体落入走廊单元10的通道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顶架100也可以不包括顶瓦130,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多层堆码的情况下,下面层的走廊单元10可以不包含该顶瓦130,而仅位于最顶层的走廊单元10利用顶瓦来为其下方的所有走廊单元10来遮挡降水和日晒等,和/或防止物体落入走廊单元10的通道内。
[0030]此外,顶架100的角部还设置有顶角件140 (参见图2),该顶角件140用于与其上以及相邻的走廊单元10堆码和固定。顶角件140可以为适用于集装箱的角件。另外,顶架100上还可以设置顶部吊装装置150 (未示出),例如吊耳,用于供该走廊单元10吊装时使用。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架300包括底框架和地板330。底框架包括沿走廊单元10的纵向延伸的底侧梁310以及连接在底侧梁310之间的底横梁320。底侧梁310和底横梁320组成了具有承载功能的底框架。地板330覆盖在该底框架上,用于与底框架一起承载其上的部件以及走廊通道内行走的人。
[0032]此外,底架300的角部还设置有底角件340 (参见图2),该底角件340用于与其下以及相邻的走廊单元10堆码和固定。底角件340可以为适用于集装箱的角件。另外,底架300上还可以设置底部吊装装置350,例如吊耳,用于供该走廊单元10运输时使用。
[0033]进一步,底架30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运输角件360,该运输角件360用于与运输工具上的对应固定件相配合。因此,运输角件360的位置和结构可以根据运输工具上的对应固定件的形状和结构向匹配,以便采用该运输工具来运输本发明提供的室外走廊时能够将室外走廊固定到运输工具上。此外,运输角件360在每个走廊单元上的布置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即当两个走廊单元10沿其横向并排放置(参见图6)时,两个走廊单元10上的运输角件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438mm (即符合ISO标准)。例如,对于现有的20英尺和40英尺的ISO标准集装箱来说,其宽度为2438mm。因此,用于运输它们的半挂车上的对应固定件之间的横向间距通常也符合ISO标准,即对应固定件之间的横向间距为2438mm,以便与ISO标准集装箱上的角件相配合。于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方案能够在运输时使用现有的运输工具(例如半挂车或轮船等)来运输具有上述运输角件的室外走廊,以降低运输成本。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侧框架200沿着走廊单元10的纵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底架300和顶架100的一组对边上。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侧框架200可以包括竖直地连接在顶架和底架之间的立柱210以及连接至立柱210的下部的扶手220。当走廊单元10较长时,侧框架200可以包括多个立柱210。扶手220在立柱210之间连接至立柱210的下部。此外,根据需要,扶手220还可以连接在立柱220和端框架400之间。可替换地,如图3所示,侧框架200可以不包括扶手,立柱210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该实施例的侧框架200可以用于采用该侧面抵靠其它物体(例如墙)的情况下。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端框架400沿着走廊单元10的横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底架300和顶架100的另一组对边上。作为示例,端框架400可以包括连接至底架300的门槛410、连接至顶架100的门楣420以及连接在门槛410和门楣420之间的角柱430。角柱430位于端框架400的两侧且连接至侧框架200。
[003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顶架100、底架300、侧框架200和端框架400是通过焊接形成的一体件。该走廊单元10作为整体从工厂直接运送至客户的目的地,可以避免散件运输和安装所带来的问题。如果在工厂内只生产安装所需的散件,然后再利用打包架将所有散件在工厂内打包后发送到客户所在目的地安装。打包架直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散件从工厂发运到客户的目的地,经过的环节太多,容易造成散件的丢失、损坏;由于在目的地需要现场安装,散件安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周期,易造成工期的拖延,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该优选实施例可以避免上述的各种问题。
[0037]为了能够将在同一水平面内排布的多个走廊单元10 (参见图2-3)和/或在竖直方向上堆码的多个走廊单元10 (参见图5-6)连接起来,以便于在客户的目的地使用或便于运输,本发明提供的室外走廊还包括角件连接装置。参见图7,为图6中所示的区域B处的角件的放大视图。虽然下面将以底角件为例来说本发明的原理,但是该角件连接装置还适用于相邻的顶角件之间的连接以及相邻的顶角件和底角件之间的连接。如图7所示,底角件340的侧面设置有长孔341。
[0038]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角件连接装置的一部分容纳在角件中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所示的角件连接装置锁紧相邻的角件的示意图。角件连接装置500包括转板510、基板520和螺母530。
[0039]转板510包括板部511、卡持部512和螺杆513。板部511沿着长孔341的纵向能够通过长孔341且沿着长孔341的横向不能通过长孔341。换句话说,板部511只要能够沿着长孔341的至少一个方向通过长孔341,且沿着长孔341的至少一个方向不能够通过长孔341即可。卡持部512连接至板部511,且在板部511沿着长孔341的横向延伸时能够卡持在长孔341内。卡持部512可以如图8-9中所示地在底角件340的内部卡持在长孔341内,也可以在底角件340的外部卡持在长孔341内。该卡持部512主要用于随后将螺母530旋至螺杆513上(如后文将要描述的)时避免板部511在角件内旋转。螺杆513与板部511相对地连接至卡持部512。螺杆513和板部511分别连接在卡持部512的两侧。螺杆513在卡持部512卡持在长孔341内时能够延伸至底角件340之外,以便能够与螺母530螺接。
[0040]基板520上设置有两个通孔521。通孔521在基板520安装至相邻的底角件340时能够与底角件340上的长孔对准。作为示例,基板520的面向底角件340的一侧设置有凸缘522,该凸缘522设置在通孔521的周围,且在基板520安装至相邻的底角件340时能够卡在长孔341内,以便于后续的安装。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卡持部512最好在底角件340的内部卡持在长孔341内。
[0041]螺母530能够在底角件340的外部螺接至螺杆513,且基板520位于螺母530与底角件340之间。这样,就能够通过基板520将相邻的底角件340连接起来。
[0042]该角件连接装置500能够将相邻的角件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保证相邻的角件之间没有缝隙,提高连接后的走廊单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该角件连接装置500的操作简单,仅需要沿着长孔341的纵向将转板510的板体511插入到角件内,并在旋转90度后将转板510向外拉使得卡持部512卡持在长孔340内,然后安装基板520,最后将螺母530旋至螺栓上,以达到连接目的。执行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就能够轻松地将该角件连接装置500取下,使相邻的角件解锁。
[0043]进一步地,为了使该角件连接装置500可靠地连接相邻的角件,在螺杆513的与卡持部512相对的端部处设置有开孔514,且角件连接装置500还包括开口销540,开口销540能够穿过开孔514。如图9所示,螺母530无法从螺杆513脱离下来。
[0044]为了加固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走廊单元之间的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室外走廊还包括螺栓组件600,如图10所示。相应地,底架和顶架的对应位置处,例如底侧梁310和顶侧梁11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未示出)。该螺栓组件包括连接板610和螺栓620。该螺栓620能够穿过安装孔和连接板610来连接上下相邻的走廊单元。
[0045]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外走廊,其包括一个走廊单元或多个能够相互排布和/或堆码的走廊单元,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尤其适用于集装箱房屋。运输时,可以将单个走廊单元单独运输,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路况,将多个走廊单元排布或堆码后运输,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0046]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走廊单元,每个所述走廊单元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的角部设置有底角件; 顶架,所述顶架的角部设置有顶角件; 侧框架,所述侧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一组对边上;以及 端框架,所述端框架沿着所述走廊单元的横向延伸且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另一组对边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走廊还包括: 角件连接装置,所述角件连接装置用于在所述走廊单元排布和/或堆码时连接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以及 运输角件,所述运输角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面上,且构造为当两个所述走廊单元横向并排放置时使两个所述走廊单元上的所述运输角件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438mm。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的侧面设置有长孔,所述角件连接装置包括: 转板,所述转板包括沿着所述长孔的纵向能够通过所述长孔且沿着所述长孔的横向不能通过所述长孔的板部、连接至所述板部且在所述板部沿着所述长孔的所述横向延伸时能够卡持在所述长孔内的卡持 部、与所述板部相对地连接至所述卡持部的螺杆,所述螺杆在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长孔内时能够延伸至角件之外;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基板安装至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时能够与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上的长孔对准;以及 螺母,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的外部螺接至所述螺杆,且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螺母与顶角件和/或所述底角件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与所述卡持部相对的端部处设置有开孔,且所述角件连接装置还包括开口销,所述开口销能够穿过所述开孔。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构造为能够在所述角件内卡持在所述长孔内。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凸缘,用于使所述基板在其安装至相邻的所述顶角件和/或相邻的所述底角件时能够卡持在所述长孔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室外走廊还包括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用于在所述走廊单元堆码时连接上下相邻的走廊单元,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螺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板来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走廊单元。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所述顶架、所述侧框架和所述端框架是通过焊接形成的一体件。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走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包括底框架和 覆盖在所述底框架上的地板,所述底框架包括沿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的底侧梁以及连接在所述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 所述顶架包括顶框架和覆盖在所述顶框架上的顶瓦,所述顶框架包括沿所述走廊单元的纵向延伸的顶侧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侧梁之间的顶横梁; 所述端框架包括连接至所述底架的门槛、连接至所述顶架的门楣以及连接在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之间的角柱,所述角柱位于所述端框架的两侧且连接至所述侧框架; 所述侧框架包 括竖直地连接在所述顶架和所述底架之间的立柱以及连接至所述立柱的下部的扶手。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3669417SQ20132082735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杨保同, 刘华存, 谭雪峰, 周强 申请人: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