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64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停车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停车楼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停车楼,包括螺旋上升的楼面和形成于各楼面的中心、且贯穿整个楼层的通道,楼面上设置有停车区域、行车区域和行人区域,行人区域连接有通行装置,通行装置设置于通道内,停车楼还包括预应力梁结构,预应力梁结构包括承重梁以及设置在承重梁两端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楼面设置在承重梁上,相对应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承重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承重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泥土层和埋于混泥土层内的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具有弧形或拱形的形变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楼,停车空间内部无立柱,避免了视线遮挡,视野开阔,停车位多,空间利用率高,建造成本低。
【专利说明】停车楼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楼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走式停车楼。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也急剧增加,随之带来的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一直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国内外针对停车问题也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建设了不同形式的停车楼。而自走式停车楼无需机械辅助,节省能源,在早期就有所应用,但是目前的自走式停车楼,为了保证其足够的承载强度,在设计时,低一层的空间内会设置较多的立柱,用于支撑上一楼层的自重以及车辆的重量。这种停车楼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建造成本高,受内部空间立柱结构的限制,空间利用率低、而且立柱还会阻挡行车视线,其次由于国内《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6.0.7的规定,“ 1、II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大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当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首层或地下一层至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汽车库内的其他楼层汽车疏散坡道可设一个”。所以现今的大型停车楼一般都不满足此项规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停车楼,其视野开阔,立柱少,空间利用率高,建造成本低,符合消防规范。而且能自主停车,无需其它机械设备辅助停车,能耗低。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停车楼,用于提高停车楼的停车空间和空间利用率,包括螺旋上升形成用于停车的楼面和形成于各所述楼面的中心、且贯穿整个楼层的通道,所述楼面上设置有停车区域、行车区域和行人区域,所述行人区域连接有通向相邻所述楼面的通行装置,所述通行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道内,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楼面的预应力梁结构,所述预应力梁结构包括承重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承重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楼面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承重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所述承重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泥土层和埋于所述混泥土层内与所述混泥土层形成一体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具有弧形或拱形的形变区。
[0005]具体地,所述预应力钢筋的外周上交错设置有加强筋。
[0006]优选地,所述楼面呈“圆环形”或“椭圆形”。
[0007]具体地,所述第一立柱设置于所述楼面的内侧,其长为600mm,宽为400mm,所述第二立柱设置于所述楼面的外侧,其长为600mm,宽为600_。
[0008]具体地,所述承重梁的高度为500mm,宽为400mm。
[0009]具体地,所述停车区域分隔设置多个停车位,于每个所述停车位对应的楼顶上设置有车位显示装置。
[0010]具体地,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一个进车道和一个出车道。
[0011]具体地,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和所述行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两个进车道和两个出车道。
[0012]具体地,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两个进车道和两个出车道。
[0013]具体地,所述通行装置为楼梯或电梯。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楼,具有的螺旋上升的楼面,不仅可作为车道用于行车,还可用于停车,并且采用预应力梁结构来支撑楼面,通过预应力梁结构中的承重梁预先产生的负弯矩的力,来抵消预应力梁在使用时受到的正弯矩,使楼面实现大跨度结构设计,这样,在保证支撑稳定的同时还降低了立柱设置的数量,避免了内部柱网遮挡行车的情况出现,空余出更大的连续空间,使得停车位置不再受内部柱网的影响,增加了停车数量,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车辆可自主停车,无需其它机械设备辅助停车,能耗低,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预应力梁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预应力梁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预应力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圆形楼面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椭圆形楼面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停车楼中圆形楼面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车楼,用于提高停车楼的停车空间和空间利用率,停车楼包括螺旋上升形成用于停车的楼面100和形成于各楼面100的中心、且贯穿整个楼层的通道200。在建造时,楼面100的中心位置会预留出一定面积的空心,空心的形状跟楼面100外形的形状相同,这样,随着楼面100的螺旋上升,便会在中心处形成一个通道200。螺旋上升的楼面100坡度不大于5%(高/长*100%),在本实施例中,楼面100的坡度设置为4%,坡度平缓,汽车可以自行沿着楼面100行驶,无需采用其它的机械设备辅助停车,提高了停车的便捷性,降低了能耗。楼面100上设置有停车区域110、行车区域120和行人区域130,行人区域130连接有通向相邻楼面100的通行装置300,通行装置300设置于通道200内。这样,待停的车辆在楼面100上设置的行车区域120内行驶,选择好位置时便停放在设定的停车区域110内,然后行人从设定的行人区域130通行,最后通过设置在通道200内的通行装置300离开。而当需要驾车离开时,便可以通过通行装置300选择进入到车辆停放的楼层,然后从行车区域120驶离停车楼。通过将楼面100设置成停车区域110、行车区域120和行人区域130,使停车、行车和行人都分开,保证了行人和行车的安全以及整个停车楼的有序运行,而通道200以及设置在通道200内的通行装置300能够为上下停车楼提供方便。
[0024]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停车楼还包括用于支撑楼面100的预应力梁结构400,预应力梁结构400包括承重梁410以及设置在承重梁410两端用于支撑承重梁410的第一立柱420和第二立柱430,楼面100设置在承重梁410上,相对应的第一立柱420、第二立柱430和承重梁410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承重梁410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泥土层411和埋于混泥土层411内与混泥土层411形成一体的预应力钢筋412,预应力钢筋412具有弧形或者拱形的形变区。预应力钢筋412是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总称。本申请中提供的预应力梁结构400为:对梁预先施加使其在跨中产生负弯矩的力,以部分抵消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即为承重梁410在设计建造时,让预应力钢筋412预先产生弧形或者拱形的形变区,使梁内预先产生有负弯矩,而预先产生的负弯矩能够在承重梁410承受压力时抵消其受到的正弯矩,这样设置,弧形或者拱形的形变区增强了承重梁410承受压力的能力,能够产生较大的跨距。在建造时,只需在承重梁410的两端设置立柱来支撑,承重梁410的其他地方无需再另外设置立柱,因而取消了内部立柱的设置,克服了传统的停车楼由于内部设置有立柱,而阻挡停车视线的问题。并且,采用预应力梁结构400,内部便空余处更大的连续的空间,使得停车区域110不需要受立柱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停车的位置。而且,中间立柱的取消,节约了制造成本。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楼,其螺旋上升用于停车的楼面100采用预应力梁结构400支撑,预应力梁结构400中的承重梁410预先产生有负弯矩,而预先产生的负弯矩能够在承重梁410承受压力时抵消其受到的正弯矩,增强了承重梁410承受压力的能力,使承重梁410能够承受较大的跨距,承重梁410两端分别采用第一立柱420和第二立柱430支撑,中间其它位置无需再设置立柱便可对楼面100实现稳定的支撑,避免了中间设置的立柱对行车视线造成的遮挡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建造成本。并且,中间立柱的取消空余出更大的连续空间,增加了停车的数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26]具体地,为提高预应力钢筋412的抗压强度,便在预应力钢筋412的外周上设置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加强筋可以是只设在预应力钢筋412形变区的内侧,也可以是形变区的内侧和外侧两侧都设有。在本申请中,预应力钢筋412的两侧都设置有加强筋,且交替设置在其外周上,使预应力钢筋412的抗压强度得到加强,满足了设计的要求。
[0027]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停车楼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建设时的地形情况,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楼面100呈“圆环形”或“椭圆形”,以将土地的使用效率做到最大。
[0028]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立柱420设置于楼面100的内侧,其长为600mm,宽为400mm,第二立柱430设置于楼面100的外侧,其长为600mm,宽为600mm。由于第一立柱420设置在楼面100的内侧,第二立柱430设置在楼面100的外侧,楼面100内侧需要承受的压力小于楼面100外侧,便将内侧的第一立柱420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立柱430横截面的面积,这样的设置,不仅满足了第一立柱420和第二立柱430支撑的强度要求,而且还节省了建造时的材料消耗,降低了建造成本。
[0029]具体地,承重梁410的高度为500mm,宽为400mm,含钢约40kg/ m2。通过这样的设置,承重梁410承受压力强度的能力得到增加,同时较传统的承重梁410,单位面积内钢筋的消耗量得到降低,不仅降低了承重梁410自身的重量,而且减少了钢材的消耗,降低了承重梁410的建造成本。
[0030]具体地,如图5至图8所示,停车区域110分隔设置多个停车位111,于每个停车位111对应的楼顶上设置有车位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为提高停车楼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停车时找位的效率,便在每个停车位111对应的楼顶上设置一个车位显示装置,这样,当有空位或无空位时,均可通过显示装置给出指示信号(如亮灯或字体显示等),方便找位,提高了停车的效率,另外,楼顶上还设置有照明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火灾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照明装置能够根据环境光来自动调整照明强度,节能环保。火灾报警装置则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报警,以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
[0031]具体地,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停车楼设计能停放汽车的总数不同,对楼面100上行车区域120内进车道和出车道的个数便会有不一样的要求,本申请中为满足这一规定,根据不同的需求情况,对楼面100设置成不同规定,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在楼面100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行人区域130、行车区域120和停车区域110 ;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在楼面100上设置有两个行车区域120,即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行人区域130、行车区域120、停车区域110和行车区域120 ;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在楼面100上设置有两个行车区域120和两个停车区域110,即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行人区域130、行车区域120、停车区域110、行车区域120和停车区域110。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设置有两个行车区域120时,每个行车区域120内有一个进车道和一个出车道,这样便会有两个行车道和两个出车道,避免内部堵车的情况发生。同时,这样的设置也满足了不同设计要求下对停车楼的要求,提高了停车楼应用的范围。
[0032]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通行装置300为楼梯310或电梯320。将通行设置成两种不同的形式,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也满足了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确保了停车楼使用的方便性。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停车楼,用于提高停车楼的停车空间和空间利用率,包括螺旋上升形成用于停车的楼面和形成于各所述楼面的中心、且贯穿整个楼层的通道,所述楼面上设置有停车区域、行车区域和行人区域,所述行人区域连接有通向相邻所述楼面的通行装置,所述通行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楼面的预应力梁结构,所述预应力梁结构包括承重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承重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楼面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承重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所述承重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泥土层和埋于所述混泥土层内与所述混泥土层形成一体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具有弧形或拱形的形变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的外周上交错设置有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面呈“圆环形”或“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设置于所述楼面的内侧,其长为600mm,宽为400mm,所述第二立柱设置于所述楼面的外侧,其长为600mm,宽为60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的高度为500mm,宽为4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区域分隔设置多个停车位,于每个所述停车位对应的楼顶上设置有车位显示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一个进车道和一个出车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和所述行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两个进车道和两个出车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面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为所述行人区域、所述行车区域、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停车区域,所述行车区域内设置有两个进车道和两个出车道。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停车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装置为楼梯或电梯。
【文档编号】E04H6/10GK203769375SQ201420111765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鲍永芳, 喻国盈, 王传方 申请人:航天建设集团深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