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地型空中农田民居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7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地型空中农田民居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中农田民居建筑,括位于下部的居住区以及位于居住区顶部的农田区,该农田区包括位于农田区外围的挡水墙,在挡水墙围成的区域内铺设有便于种植农作物的泥水混合物,在农田区设置有灌溉用的水管网。本实用新型可在实现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减少农田的浪费,保证农田的占有率,更利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节地型空中农田民居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居建筑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由以往的分散居住逐步向集中居住转移。在此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占用农田,从而减少了耕地的占有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以居住、又能保证农田占有率的空中农田民居建筑。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空中农田民居建筑,括位于下部的居住区以及位于居住区顶部的农田区,该农田区包括位于农田区外围的挡水墙,在挡水墙围成的区域内铺设有便于种植农作物的泥水混合物,在农田区设置有灌溉用的水管网。
[0006]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由挡水墙围成的区域内铺设的泥水混合物从上向下依次为淤泥层、砂石层以及防水层,蓄水水面高于淤泥层。
[000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具有一定间距的多个规则分布的建筑,相邻建筑之间的农田区通过水管网连通。
[0008]所述的相邻建筑顶部之间铺设有强化透明玻璃。
[0009]本实用新型可在实现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减少农田的浪费,保证农田的占有率,更利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施例纵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空中农田民居建筑,包括位于下部的居住区I以及位于居住区I顶部的农田区2,该农田区2包括位于农田区2外围的挡水墙21,在挡水墙21围成的区域内铺设有便于种植农作物的泥水混合物,在农田区设置有灌溉用的水管网。
[0014]其中,由挡水墙21围成的区域内铺设的泥水混合物从上向下依次为淤泥层22、砂石层23以及防水层24,蓄水水面高于淤泥层22。农作物可直接插于淤泥层22中。
[0015]对于多个相邻的规则分布的民居建筑而言,可将顶部的农田区2通过水管网连通,实现集中管理。
[0016]并且,可在相邻建筑顶部之间铺设有强化透明玻璃,即可便于农田区2的维护管理也保证了居住区空间的整洁和安全。
[0017]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节地型空中农田民居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部的居住区(I)以及位于居住区顶部的农田区(2),该农田区包括位于农田区外围的挡水墙(21),在挡水墙围成的区域内铺设有便于种植农作物的泥水混合物,在农田区设置有灌溉用的水管网(3); 在由挡水墙围成的区域内铺设的泥水混合物从上向下依次为淤泥层(22)、砂石层(23)以及防水层(24),蓄水水面高于淤泥层; 为具有一定间距的多个规则分布的建筑,相邻建筑之间的农田区通过水管网连通; 所述的相邻建筑顶部之间铺设有强化透明玻璃(4)。
【文档编号】E04H5/08GK204081576SQ20142013755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李远辉 申请人:李远辉, 陈勇, 王春歧, 邓雪昌, 陈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