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宅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原圈梁、原楼板以及原结构柱,还包括新增槽钢、锚固钢筋、新增长方钢板、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以及钢垫板;新增槽钢设置于原圈梁两侧,原圈梁中设置有钻孔,钻孔中穿设有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连接,原圈梁底部设置有新增长方钢板,所述新增长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接触部分焊接;地面或楼面靠近原结构柱部位埋设有钢垫板,钢垫板与上部新增长方钢板之间焊接有新增长扁钢板支撑,所述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与原结构柱牢固粘结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保证了老旧住宅墙体改造工程的稳固和安全,解决了旧厂房改造中原房屋布局不够合理、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专利说明】老旧住宅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城市旧城区改造中,部分老旧砖混结构内部间隔不够合理,使得住户有改造墙 体布局的需要。通常的墙体改造是为了增加空间,需要打掉一部分墙面结构,老旧房屋内部 横墙跨度不大,能够在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墙体改造。为了保证改建或 改造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在待改造墙体两侧增加型钢和锚筋加固措施,并在梁端部增加相 应的锚固和支撑措施,能够保证新旧结构共同作用,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此方法施工容 易,并且质量有保证,能够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对旧城区老旧住宅进行加固改造和合理利用,本实用新型提 出了一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以解决在旧厂房改造中原房屋布局不够合理、抗震性能较差 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包括原圈梁、原楼板以及原结构柱,还包括新增槽钢、锚 固钢筋、新增长方钢板、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以及钢垫板;所述新增槽钢设置于原圈梁两侧, 新增槽钢上缘抵住原楼板底面,所述新增槽钢下缘与原圈梁底面齐平或伸出原圈梁底面, 新增槽钢沿原圈梁两端超过原结构柱边缘并紧贴原结构柱;原圈梁中设置有钻孔,钻孔中 穿设有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连接,即新增槽钢通过锚固钢筋 与原圈梁连接;原圈梁底部设置有新增长方钢板,所述新增长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接触 部分焊接;地面或楼面靠近原结构柱部位埋设有钢垫板,钢垫板与上部新增长方钢板之间 焊接有新增长扁钢板支撑,所述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与原结构柱牢固粘结在一起。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长方钢板与原圈梁接触面之间涂有粘结剂。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的钻孔内灌注有粘结剂。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槽钢与原圈梁之间涂抹有粘结剂。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与原结构柱之间涂抹有粘结剂。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直径为15mm,锚固钢筋直径为12mm。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槽钢为16#槽钢。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长方钢板宽度为原圈梁宽度基础上增加 l〇m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沿原圈梁或新增槽钢等间距布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槽钢长度为4m,原墙体长度为3m。
[0015] 上述老旧住宅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 步骤一,易1J凿原圈梁表面抹灰层后,在划定位置钻孔,抹灰整平原圈梁两侧表面;
[0017] 步骤二,预先制作新增槽钢,然后根据原圈梁上钻孔位置,现场在新增槽钢对应位 置画线钻孔,并保障新增槽钢两端超过原结构柱边缘;
[0018] 步骤三,在原圈梁外侧涂抹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在原圈梁两侧同时安装新增槽钢, 钻孔对齐后将锚固钢筋插入钻孔内,两侧采用螺栓拧紧,并采用高分子树脂粘结剂灌注钻 孔;
[0019] 步骤四,在新增槽钢中部部位到地面之间的原墙体中设置一条上、下贯通的洞口, 并在洞口内采取临时支撑措施支撑原圈梁及新增槽钢,然后继续在原圈梁下部待拆除的原 墙体上开洞扩大,直至拆除原圈梁与原结构柱围成的框架内的全部原墙体;
[0020] 步骤五,在原墙体拆除部位与地面或楼面交接处、靠近原结构柱的部位埋入钢垫 板,保持钢垫板水平且与地面或楼面可靠连接。之后将拆除后的原墙体部位四周抹平并养 护至规范要求,并保证原圈梁底部抹平面与新增槽钢下缘平齐;
[0021] 步骤六,在原圈梁底部抹上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安装原圈梁底部新增长方钢板,将 新增长方钢板与原圈梁底部紧密粘贴,并将新增长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接触部分牢固焊 接;
[0022] 步骤七,将新增长扁钢板支撑嵌入新增长方钢板和钢垫板之间,新增长扁钢板支 撑与新增长方钢板以及钢垫板接触部位焊接结实,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与原结构柱接触部 分,灌注高分子树脂粘结剂牢固粘结;
[0023] 步骤八,拆除步骤四中的临时支撑措施;
[0024] 步骤九,对裸露钢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0025] 其中,各工程作业均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施工。
[0026]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增槽钢、新增长方钢板、新增长扁钢板支撑以及锚固 钢筋承载了原墙体上部原圈梁和上层楼板;在原圈梁两侧通过锚固措施将新旧结构紧密连 接,保证了拆除墙体后结构不会变形过大,新增加固措施满足了抗震和承载力的要求,增大 了老旧房屋,尤其是砖混结构房屋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0027]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施工简便快速,以较小的成本实现较大的经济效 益且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新增槽钢布置及锚固钢筋连接示意图。
[0029] 图2为新增长方钢板布置及连接示意图。
[0030] 图3为新增长扁钢板支撑布置及连接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1 :原圈梁;2 :原墙体;3 :原结构柱;4 :新增槽钢;5 :锚固钢筋;6 :新增 长方钢板;7 :新增长扁钢板支撑;8 :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如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33]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包括原圈梁1、原楼板、原结 构柱3、新增槽钢4、锚固钢筋5、新增长方钢板6、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以及钢垫板8。新增 槽钢4设置于原圈梁1两侧,新增槽钢4为16#槽钢,长度为4m,新增槽钢4上缘抵住原楼 板底面,新增槽钢4下缘与原圈梁1底面齐平或伸出原圈梁1底面,新增槽钢4沿原圈梁1 两端超过原结构柱3边缘并紧贴原结构柱3。原圈梁1中设置有Φ 15mm钻孔,钻孔中穿设 有Φ 12mm锚固钢筋5,锚固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4连接,即新增槽钢4通过 锚固钢筋5与原圈梁1连接;原圈梁1底部设置有新增长方钢板6,新增长方钢板6与新增 槽钢4下缘接触部分焊接;地面或楼面靠近原结构柱3部位埋设有钢垫板8,钢垫板8与上 部新增长方钢板6之间焊接有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与原结构柱3牢固 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新增长方钢板6与原圈梁1接触面之间、新增槽钢4与原圈梁1之 间、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与原结构柱3之间均涂有粘结剂,锚固钢筋5的钻孔内灌注有粘结 齐U。新增长方钢板6宽度为原圈梁1宽度基础上增加10mm,锚固钢筋5沿原圈梁1或新增 槽钢4等间距布置,其端部适当加密。
[0034] 具体加固方法为:
[0035] 步骤一,易1J凿原圈梁1表面抹灰层后,在划定位置钻孔,抹灰整平原圈梁1两侧表 面;
[0036] 步骤二,预先制作新增槽钢4,然后根据原圈梁1上钻孔位置,现场在新增槽钢4对 应位置画线钻孔,并保障新增槽钢4两端超过原结构柱3边缘;
[0037] 步骤三,在原圈梁1外侧涂抹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在原圈梁1两侧同时安装新增槽 钢4,钻孔对齐后将锚固钢筋5插入钻孔内,两侧采用螺栓拧紧,并采用高分子树脂粘结剂 灌注钻孔;
[0038] 步骤四,在新增槽钢4中部部位到地面之间的原墙体2中设置一条上、下贯通的洞 口,并在洞口内采取临时支撑措施支撑原圈梁1及新增槽钢4,然后继续在原圈梁1下部待 拆除的原墙体2上开洞扩大,直至拆除原圈梁1与原结构柱3围成的框架内的全部原墙体 2 ;
[0039] 步骤五,在原墙体拆除部位与地面或楼面交接处、靠近原结构柱3的部位埋入钢 垫板8,保持钢垫板8水平且与地面或楼面可靠连接。之后将拆除后的原墙体2部位四周抹 平并养护至规范要求,并保证原圈梁1底部抹平面与新增槽钢4下缘平齐;
[0040] 步骤六,在原圈梁1底部抹上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安装原圈梁1底部新增长方钢板 6,将新增长方钢板6与原圈梁1底部紧密粘贴,并将新增长方钢板6与新增槽钢4下缘接 触部分牢固焊接;
[0041] 步骤七,将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嵌入新增长方钢板6和钢垫板8之间,新增长扁钢 板支撑7与新增长方钢板6以及钢垫板8接触部位焊接结实,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与原结 构柱3接触部分,灌注高分子树脂粘结剂牢固粘结;
[0042] 步骤八,拆除步骤四中的临时支撑措施;
[0043] 步骤九,对裸露钢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0044]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权利要求】
1. 一种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包括原圈梁(1)、原楼板以及原结构柱(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新增槽钢(4)、锚固钢筋(5)、新增长方钢板(6)、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以及钢垫板 (8);所述新增槽钢(4)设置于原圈梁(1)两侧,新增槽钢(4)上缘抵住原楼板底面,所述新 增槽钢(4)下缘与原圈梁(1)底面齐平或伸出原圈梁(1)底面,新增槽钢(4)沿原圈梁(1) 两端超过原结构柱(3)边缘并紧贴原结构柱(3);原圈梁(1)中设置有钻孔,钻孔中穿设有 锚固钢筋(5),锚固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4)连接,即新增槽钢(4)通过 锚固钢筋(5)与原圈梁(1)连接;原圈梁(1)底部设置有新增长方钢板(6),所述新增长方 钢板(6)与新增槽钢(4)下缘接触部分焊接;地面或楼面靠近原结构柱(3)部位埋设有钢 垫板(8),钢垫板(8)与上部新增长方钢板(6)之间焊接有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所述新 增长扁钢板支撑(7)与原结构柱(3)牢固粘结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长方钢板(6)与 原圈梁(1)接触面之间涂有粘结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5)的钻孔 内灌注有粘结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槽钢(4)与原圈 梁⑴之间涂抹有粘结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长扁钢板支撑(7) 与原结构柱(3)之间涂抹有粘结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直径为15mm,锚固 钢筋(5)直径为12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槽钢(4)为16#槽 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长方钢板(6)宽 度为原圈梁(1)宽度基础上增加 l〇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5)沿原圈 梁(1)或新增槽钢(4)等间距布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住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槽钢(4)长度为 4m 〇
【文档编号】E04G23/02GK203905525SQ201420231457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董有, 万兆 申请人: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