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10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包括:端部对接的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设置在上端劲性柱上的上端校正板和设置在下端劲性柱上的下端校正板,上端校正板沿上端劲性柱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下端校正板与上端校正板对应;可设置在任意一对上端校正板和下端校正板之间的千斤顶;悬挂在上端劲性柱的上端,且沿上端劲性柱周向均匀分布的磁力线锤;用于将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连接的连接组件,且连接组件预留有调整间隙。该劲性柱校正总成可有效提高校正效率,并且有效降低了调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校正精度,保证了后续的焊接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

【背景技术】
[0002]劲性柱也称为劲性钢柱,目前劲性柱在超高层建筑中运用的较为普遍,其具有施工方便、安全可靠、节省建筑材料以及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等多种优点。
[0003]随着国内建筑高度不断被刷新,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已经越来越常见,劲性柱也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节劲性柱的高度通常为一层或者几层楼高,相邻两节劲性柱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塔吊吊装完成,而劲性柱在吊装连接的过程中,由于构件均重达到数吨,这使得劲性柱很难保证自身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因而完成吊装后的劲性柱还需要进行校正,目前劲性柱校正一般需要3人以上进行协作完成,利用手拉葫芦对劲性柱的各个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再进行焊接。
[0004]虽然通过多人的协作可以实现劲性柱的调整,但是目前劲性柱的校正方式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校正效率较低,另外采用手拉葫芦拉动重达数吨的劲性柱还非常容易出现意外,完成校正后的劲性柱的对接精度也不够理想,导致后续的焊接质量无法保证。
[0005]因此,如何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劲性柱的校正效率,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校正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以便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劲性柱的校正效率,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校正精度。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包括:
[0008]端部对接的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
[0009]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上的上端校正板和设置在所述下端劲性柱上的下端校正板,所述上端校正板沿所述上端劲性柱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下端校正板与所述上端校正板--对应;
[0010]可设置在任意一对所述上端校正板和所述下端校正板之间的千斤顶;
[0011]悬挂在所述上端劲性柱的上端,且沿所述上端劲性柱周向均匀分布的磁力线锤;
[0012]用于将所述上端劲性柱和所述下端劲性柱连接的连接组件,且所述连接组件预留有调整间隙。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14]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上的第一耳板和设置在所述下端劲性柱上且与所述第一耳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0015]用于将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孔对应且长轴位于竖直方向的长条形调节孔;
[0016]穿过所述螺栓孔和所述调节孔的连接螺栓。
[0017]优选的,所述上端劲性柱和所述下端劲性柱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且所述上端校正板和所述下端校正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和所述下端劲性柱的四个侧面上,所述磁力线锤悬挂在所述上端劲性柱的四个侧面上。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也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和所述下端劲性柱的四个侧面上。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上的螺栓孔均不少于3个。
[0020]优选的,所述长条形调节孔的短轴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大径相等,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为 10-15_。
[0021]优选的,所述上端劲性柱和所述下端劲性柱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柱体。
[0022]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上端校正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0023]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磁力线锤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耳板沿所述上端劲性柱周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耳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0025]由以上技术方案和使用方法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中,包括端部相互对接的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并且上端劲性柱上设置有上端校正板,下端劲性柱上设置有与上端校正板一一对应的下端校正板,并且任意一对上端校正板和下端校正板之间均可设置千斤顶,上端劲性柱的上端还沿自身周向均匀分布有磁力线锤,连接组件用于将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临时连接,并且连接组件上预留有调整间隙。
[0026]在完成吊装后,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首先通过连接组件临时连接,然后观察磁力线锤,确定需要进行校正的位置,然后在需要校正位置处的上端校正板和下端校正板之间安放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将上端劲性柱调整为铅直方向,然后通过连接组件紧固,保持调整后的姿态,最后经过焊接即可最终完成劲性柱的对接安装。
[002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在吊装完成后,即可迅速通过上端劲性柱上所设置的磁力线锤发现需要校正的位置,并且调整采用千斤顶进行,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校正工作,相比目前的多人协作采用手拉葫芦的方式而言,有效提高了校正效率,并且有效降低了调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采用千斤顶进行调节,因而在连接组件紧固上端劲性柱和下端劲性柱之前,千斤顶能够保证校正好的上端进行柱的位置不变,这就有效提高了校正精度,保证了后续的焊接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的主视示意图。
[0029]其中,I为上端劲性柱,11为上端校正板,12为磁力线锤,2为下端劲性柱,21为下端校正板,3为千斤顶,4为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以便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劲性柱的校正效率,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校正精度。
[00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的主视示意图。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包括端部相互对接的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千斤顶3、磁力线锤12和连接组件4,其中上端劲性柱I设置有上端校正板11,并且上端校正板11靠近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的对接位置设置,上端校正板11沿上端劲性柱I的周向均匀分布,下端劲性柱2上设置有下端校正板21,下端校正板21与上端校正板11 对应,千斤顶3可设置在任意一对上端校正板11和下端校正板21之间,下端校正板21用于承托千斤顶3,上端校正板11用于与千斤顶3的活塞接触;磁力线锤12悬挂在上端劲性柱I的上端,并且磁力线锤12沿着上端劲性柱I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便确定上端劲性柱I的偏移方向;连接组件4的主要作用是将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临时连接,待完成校正工作后,将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紧固连接,并且连接组件4在设计时预留了调整间隙。
[0034]在完成吊装后,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首先通过连接组件4临时连接,然后观察磁力线锤12,确定需要进行校正的位置,然后在需要校正位置处的上端校正板11和下端校正板21之间安放千斤顶3,通过千斤顶3将上端劲性柱I校正为铅直方向,然后通过连接组件4紧固,保持调整后的姿态,最后将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的对接缝焊接即可最终完成劲性柱的对接安装。
[0035]由此可见,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在吊装完成后,即可迅速通过上端劲性柱上所设置的磁力线锤发现需要校正的位置,并且调整采用千斤顶3进行,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校正工作,相比目前的多人协作采用手拉葫芦的方式而言,有效提高了校正效率,并且有效降低了调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采用千斤顶3进行调节,因而在连接组件4紧固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之前,千斤顶3能够保证校正好的上端劲性柱I的位置不变,这就有效提高了校正精度,保证了后续的焊接质量。
[0036]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连接组件4具体包括:
[0037]设置在上端劲性柱I上的第一耳板,和设置在下端劲性柱2上且与第一耳板对应的第二耳板,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0038]用于将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与螺栓孔对应且长轴位于竖直方向的长条形调节孔;
[0039]穿过螺栓孔和长条形调节孔的连接螺栓。
[0040]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螺栓包括锁紧螺母,通常情况下,螺栓孔的直径与连接螺栓的大径相等。
[0041]由于连接板上设置有长轴位于竖直方向上的长条形调节孔,因而在通过千斤顶3对上端劲性柱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整时,连接螺母可以在长条形调整孔内进行上下移动,当调整完成后,将连接螺栓锁紧即可。
[004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当然,矩形的横截面内部可能还会包括加强筋板等,在本实施例中,包含该种截面形状的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上端校正板11和下端校正板21分别设置在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的四个侧面上,并且磁力线锤12也悬挂在上端劲性柱I的四个侧面上,如图1中所示。
[004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也分别设置在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的四个侧面上,该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劲性柱的校正需求,而且还能够有效简化结构,降低制作难度。
[0044]为了保证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进行柱2完成调整后连接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中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上的螺栓孔均不少于3个,如图1中所示。
[0045]在本实施例中,长条形调节孔的短轴与连接螺栓的大径相等,并且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为10_15mm,即调整间隙为10mm-15mm。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横截面为圆形的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在该种情况下,优选的相邻两个上端校正板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相邻两个磁力线锤12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也为90°,第一耳板沿上端劲性柱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两个第一耳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00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劲性柱校正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部对接的上端劲性柱(I)和下端劲性柱(2); 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上的上端校正板(11)和设置在所述下端劲性柱(2)上的下端校正板(21),所述上端校正板(11)沿所述上端劲性柱(I)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下端校正板(21)与所述上端校正板(11) 对应; 可设置在任意一对所述上端校正板(11)和所述下端校正板(21)之间的千斤顶(3); 悬挂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的上端,且沿所述上端劲性柱(I)周向均匀分布的磁力线锤(12); 用于将所述上端劲性柱(I)和所述下端劲性柱(2)连接的连接组件(4),且所述连接组件(4)预留有调整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上的第一耳板和设置在所述下端劲性柱(2)上且与所述第一耳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用于将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孔对应且长轴位于竖直方向的长条形调节孔; 穿过所述螺栓孔和所述长条形调节孔的连接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劲性柱(I)和所述下端劲性柱(2)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且所述上端校正板(11)和所述下端校正板(21)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和所述下端劲性柱(2)的四个侧面上,所述磁力线锤(12)悬挂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的四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也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劲性柱(I)和所述下端劲性柱(2)的四个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上的螺栓孔均不少于3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调节孔的短轴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大径相等,且其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为1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劲性柱(I)和所述下端劲性柱(2)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端校正板(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磁力线锤(1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劲性柱校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沿所述上端劲性柱(I)周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耳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
【文档编号】E04G21/18GK204024090SQ20142043691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李辉, 黄运昌, 雷少华, 张鹏飞 申请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