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36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该包括建筑主体和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和建筑主体一层的楼板均为梁板结构,建筑主体穿过地下室的顶板并与之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支撑梁中,与建筑主体连接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水平设置,其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支撑梁;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三支撑梁;此外,该高层建筑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第一支撑梁上方的第二支撑梁,各第二支撑梁与其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各第二支撑梁倾斜设置,其一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支撑梁,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第三支撑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地下室顶板支撑梁的优化布置,确保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高层建筑首层嵌固时,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要求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即建筑主体二层)侧向刚度的2倍。此时,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包括地下室顶板相关范围的楼板和建筑主体一层的楼板。为保证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符合上述要求,则需要使地下室顶板相关范围的楼板和建筑主体一层的楼板在同一个平面内,若该两者存在高度差,将会降低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以致不符合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使其在地下室顶板与建筑主体一层楼面存在高度差时,确保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满足要求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下部的地下室,所述地下室的顶板和所述建筑主体一层的楼板均为梁板结构,两者下方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梁,所述建筑主体穿过所述地下室的顶板并与之嵌固,其中: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支撑梁和所述建筑主体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整体呈矩形网格状分布;在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支撑梁中,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固接,所述建筑主体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三支撑梁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支撑梁的水平高度;此外,所述高层建筑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上方的第二支撑梁,各所述第二支撑梁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各所述第二支撑梁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其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梁。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梁倾斜的角度< 15°。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梁在水平面内投影的长度为所述高层建筑在该所述第二支撑梁延伸方向上的I或2跨柱距。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梁水平对称面与第三支撑梁水平对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h>l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地下室顶板支撑梁的优化布置,有效避免因地下室顶板与建筑主体一层楼板存在高度差所致的楼层侧向刚度降低,确保地下室顶板所在楼层的侧向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高层建筑首层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高层建筑首层结构的横向剖面图。
[0011]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
“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1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层建筑包括建筑主体I和设置于建筑主体下部的地下室4,该建筑主体I穿过地下室的顶板41并与之嵌固,即地下室4的面积大于建筑主体一层的面积,地下室顶板41上开设有洞口,该洞口的内侧边固接至建筑主体I。
[0018]地下室I的顶板41和建筑主体I 一层的楼板均为梁板结构,两者下方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梁,这些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整体呈矩形网格状分布。为方便描述,在地下室顶板41的支撑梁中,与建筑主体I连接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一支撑梁51,各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建筑主体固接。建筑主体I 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则定义为第三支撑梁53。第一支撑梁51和第三支撑梁53均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梁51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支撑梁53的水平高度。第一支撑梁51水平对称面与第三支撑梁53水平对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在本实施例中h>lm。
[0019]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层建筑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第一支撑梁51上方的第二支撑梁52,各第二支撑梁与其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各所述第二支撑梁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倾斜的角度< 15°,其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在水平面内投影的长度为所述高层建筑在该所述第二支撑梁延伸方向上的I或2跨柱距。
[0020]在高层建筑首层的柱网分布图中(参考图1),设横向柱距为hl,纵向柱距(也可以成为跨度)为h2,hi与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图2为图1沿横向方向的剖切示意图,图2中所显示的第二支撑梁52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梁51为横向延伸的支撑梁,该第一支撑梁51的长度为两个横向柱距,但是该第二支撑梁52在水平面内投影的长度为I个横向柱距。
[0021]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的顶板与第一支撑梁一样,都是水平设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下部的地下室,所述地下室的顶板和所述建筑主体一层的楼板均为梁板结构,两者下方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梁,所述建筑主体穿过所述地下室的顶板并与之嵌固,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支撑梁和所述建筑主体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整体呈矩形网格状分布; 在所述地下室顶板的支撑梁中,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固接,所述建筑主体一层楼板的支撑梁定义为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三支撑梁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支撑梁的水平高度; 此外,所述高层建筑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上方的第二支撑梁,各所述第二支撑梁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各所述第二支撑梁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其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倾斜的角度彡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在水平面内投影的长度为所述高层建筑在该所述第二支撑梁延伸方向上的1或2跨柱距。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嵌固结构的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水平对称面与第三支撑梁水平对称面之间的高度差为匕
【文档编号】E04B1/19GK204174733SQ20142057811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晓波, 张继斌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