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042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传统建筑都是在“秦砖汉瓦”的结构中延续的建筑思想,具有诸多的局限性。随着建筑材料的变化,室内生活设施的增多,和房屋智能型、防抗震性、环保节能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已无法满足房屋建筑和居住理想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有成套生活设施镶嵌在墙体内,房屋整体可自行供电,生活垃圾实现管道网络化处理,墙体、地面均可导热,废水可循环处理使用,完全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达到房屋居住零污染、生活垃圾零废弃、生活废水零排放,具有防抗震性,不燃墙体材料组成的未来房屋建筑,实现人类理想的居住模式和整体房屋建筑革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包括量子库热光板1、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非稳态导热布3、空气压缩输送垃圾管道4、垃圾处理箱5、垃圾输出箱6、废水循环管道7、废水处理箱8、增压泵9等结构,其特征在于:房屋上面装置有量子库热光板1,房屋建筑主体使用的是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里面层装贴有非稳态导热布3、房屋地下层装置有空气压缩输送垃圾管道4、垃圾处理箱5、垃圾输出箱6、废水循环管道7、废水处理箱8、增压泵9。

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叙述。

图1是一种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主体使用的 是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是内外框架结构相互连接构成的,是一种全新的房屋建筑工艺结构,是建筑材料变革的新型建筑“三板”(内外墙体、楼层板、屋面板)。地震中,瞬间墙倒屋塌,主要是建筑物由大量的灰、砂、砖、石砌筑、浇铸而成,建筑砂石荷载又集中于“三板”,而传统建筑工艺又多属于非“整体式”结构,所以无法承受强烈地震波的冲击。本项墙体技术,则从防震、抗震、桩基结构着眼,变革了“三板”技术,是整体式建筑结构。可以满足轻型墙体建造的各种需要,解决了墙体“轻质不轻、高强不强”的问题。同时,其握钉力强、防火、抗水性能等指标均远超过传统技术。尤其是在小厚度多腔墙体方面。如100mm厚度的墙体内设置成三腔,是现有技术结构无法完成的。本设计成型后能满足抗剪切、抗冲击、抗折等轻框结构需要。尤其是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内框架与建筑基本大框架紧密结合后,形成整体结构时产生了极强的抗震能力。更优异的是该结构无砖无灰沙,大幅度减轻了建筑荷载。即使房倒屋塌,由于内框架支撑,也给人以生存的空间。

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可实现能源自供。在创新整合的未来建筑房屋上面装置有量子库热光板1,量子库热光板1是全光谱吸收的新技术,即吸收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可以全天候发电。传统晶硅型太阳能只吸收紫外线,故只能在标准光谱下应用。量子库热光板1输出功率在同等面积下即每平方可输出1050瓦(在标准光谱下是晶硅型每平方米15瓦的70倍,并可以实现24小时输出电),而晶硅型每平方米最高为15瓦(多数在8瓦,最多为8小时),因此量子库热光板1可实现全天候供电,同时配置特种镁基储能电池,该电池已实现应用。卡槽拉板复合墙体2里面层装贴有非稳态导热布3,墙体表面和地板均使用非稳态导热布3(有另个专利)。由于墙体本身节能保温,使用非稳态导热布3后室内保温效果更好,可以替代空调和碳晶体、碳纤维等导热材料,达到高效节能保温。

同时墙体可以设计空腔结构,把制冷和消毒柜等家用成套电器,组合在墙体内,可以增加房屋空间,也有效降低电器成本。制冷空调可以根据墙体需求设计。在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主体地下层,装置有空气压缩输 送垃圾管道4,产生的垃圾经空气压缩机A抽真空吸入输送到垃圾管道4内,经过垃圾处理箱5的系统处理,解决消毒、除异味和智能分检处理后,再输入垃圾输出箱6内,达到环保输出,使之零污染、零废弃。装置在房屋建筑主体地下层的废水循环管道7,收回使用过的废水。在废水循环管道7上装置有废水处理箱8,使用过的废水经过废水处理箱8系统的过滤、消毒、无害、清洁处理后,再经增压泵9输出使用,实现水循环的多次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是人类近代最理想的房屋建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建筑革命和居住革命(涵盖厨具与卫厕革命),是未来居住模式。本发明创新整合的未来房屋建筑,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防爆、防水、防火、智能、经济、生态、和谐,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与理想建筑。本项技术适合高层与别墅多元化市场前景诱人,一旦推广应用将改变居住格局,成为未来房屋建筑的模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