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电渗透防水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29385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电渗透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电渗现象发现于1809年。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水分子能够通过毛细管移动。研究表明流动最早是由多孔介质中的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的运动开始,附着周围的水分子随着流动。随着双电层理论的确立,科学家们提出了双电层模型及扩散双电层模型,即同一符号的离子层被稳固地吸附到固体表面或微粒上。整体呈电中性,而且在离子附近区域存在相同数量的相反电荷,即随着距离的增加电性逐渐减弱,称为扩散层。对于混凝土来说,混凝土中存在许多毛细孔道,毛细孔壁表面带有负电荷,而孔壁周围的水膜中的水分子因极化而带正电,这层水膜称为双电层。双电层外面的水称为自由水,它在动力作用下可以流动。在混凝土结构中,水分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到结构内部,最简单的方式是水利用自身重力或侧向压力,通过孔隙和各种裂缝渗入结构内部;同时水分子也可以通过结构中的毛细孔渗透到结构内部,且毛细孔直径越小,吸水活动越明显。当对混凝土施加外电场后,可以产生电势梯度,对多孔介质内孔隙自由水中离子和扩散层中的可交换离子产生影响。在电渗流中,带电粒子的移动通过粘滞力带动孔隙水(自由水和弱结合水)移动。由于毛细孔壁是固定的,双电层中的正离子向阴极迁移,同时对溶剂施加单向推力,使之同向流动,产生电渗。通过电渗作用,不断把混凝土中的水迁移至阴极。水分子移动的能量大于水的自重力和结构中毛细孔虹吸作用力共同具有的能量,能承受高压水作用。外加电场不断,排水行为不止。另外,在整个电化学过程中阴极区土或矿物中微细颗粒(带负电)不断地向阳极区迁移,并在混凝土毛细孔内堆积,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度,形成一道密闭的防水屏障,使毛细孔外的自由水无法进入,而孔隙水在电渗能量的推动作用下仍能通过颗粒堆积屏障,形成结构水只出不进的现象,即不可逆现象。现有的混凝土电渗透防水方法由于阳极、阴极的方式等存在不合理之处,影响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性能好、施工方便的混凝土电渗透防水系统。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混凝土电渗透防水系统,包括电渗透设备、阳极和阴极的设置,其特征是:阳极采用下列电极之一:包括石墨烯在内的石墨电极、导电塑料电极、钛合金或纯钛自粘贴片式电极、硅胶电极;所述石墨电极为液态、胶态涂膜或自粘贴片;所述导电塑料电极为导电塑料线、导电塑料自粘贴片或导电塑料膜;所述硅胶电极为自粘导电硅胶无纺布或硅胶自粘贴片;阴极采用铜管、镀铜或镀锌管制成,尾端焊接牛油嘴,牛油嘴与高压灌胶机连接以注入电解液,尾端侧面焊接空心螺丝,螺丝上装用于压紧阴极导线的螺母,螺丝顶部设置用于连接真空抽水机的堵头;阴极布置方法:在首次埋入阴极时预埋备用阴极;阴极分主阴极和备用阴极,主阴极按设计要求每50~100㎡设置一个,并遵循如下原则:阴极根据对应的阳极各单回路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