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及其对接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009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及其对接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对接作业需要的空间小的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及其对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钢筋砼结构中,相对于焊接而言,采用螺纹接头(具有内螺纹的筒状体)来对接两钢筋是一种比较好的对接方案,因为它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然而,在两钢筋的相对位置已经固定的前提下,假设采用具有内螺纹的筒状体来对接两钢筋,就需要在两钢筋之间预留一个较大的筒状体对接位移空间,以便筒状体能先螺接到其中一根钢筋的连接部上,然后在反向螺接到其中另一根钢筋的连接部上。这样就会造成两钢筋与筒状体的有效连接部较短,连接的可靠性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接完成以后,筒状体内必然会形成较大的空腔,水泥浆又不能进入,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在一些作业空间并不大的节点砼模板内,更是难以实现对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及其对接方法和应用。该钢筋对接结构的整体构造简单紧凑,在狭小的施工空间中也能很好地实现两钢筋的对接作业,且对接作业简便、效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包括套环和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所述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能拼装成用于对接两钢筋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钢筋连接部配合的凹凸部,所述套环套置在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以便固定拼装瓣体。

优选地,所述筒状结构内表面的凹凸部为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套环与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具有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部的外径,从而形成两个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两个楔形面上设置有防滑刻痕。

优选地,所述拼装瓣体为弧形瓣体,所述套环为圆形套环。

优选地,所述套环与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形成螺接配合。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的对接方法,包括套环和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且需对接的两根钢筋之间留有套环安装空隙。该对接方法具体按以下方式进行:先将套环从套环安装空隙中预套入至钢筋上;再将拼装瓣体拼装在两根钢筋的连接部上,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在两根钢筋的连接部上形成筒状结构;最后将套环套置在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的钢筋对接结构应用到需要对接的两杆件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钢筋对接结构的整体构造简单紧凑,在狭小的施工空间中也能很好地实现两钢筋的对接作业,且对接作业简便、效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钢筋对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钢筋对接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环,2—拼装瓣体,3—间隙,4—套环安装空隙,5—楔形面,6—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能更明显易懂,下面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主要包括套环1和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环1为圆形套环,所述拼装瓣体2为弧形瓣体。

所述套环1为一个或多个。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套环为例说明。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两个的套环1,还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等等,多个套环可以并排设置。

所述至少两个的拼装瓣体2能拼装成用于对接两钢筋的筒状结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弧形的拼装瓣体2为例说明。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两个弧形的拼装瓣体。当然还可以采用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等多个拼装瓣体来拼接成筒状结构。

在拼装多个拼装瓣体2时,两相邻拼装瓣体之间还留有间隙3。一方面,在套环楔入后,有利于提高拼装瓣体与钢筋之间的结合力,保证拼装瓣体与钢筋的连接能够更充分地结合;另一方面,在浇筑水泥浆时,浆料还能够进入到筒状体内,从而达到填充筒状体内部空间的目的,避免在此埋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然,为了使浇筑时,水泥浆料能更好地进入到筒状体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的筒状体上还可以开设有径向注浆孔。所述径向注浆孔最好开设在两钢筋对接空隙(套环安装空隙4)所对应的位置上,以便水泥浆料能顺利流入到两钢筋对接空隙(套环安装空隙4)中。

所述筒状结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钢筋连接部配合的凹凸部,凹凸部的形状可以根据钢筋的连接部外表面上的形状做相应的选择。在本实施中,钢筋的连接部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则所述筒状结构内表面的凹凸部为与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套环套置在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以便固定拼装瓣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环与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更具体地说,所述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具有楔形面5,且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部的外径,从而形成两个楔形面5,所述套环的内环表面设置有与其对应配合的楔形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环与筒状结构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两个楔形面上设置有防滑刻痕。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套环与筒状结构的外表面还可以形成螺接配合。具体地讲,所述套环是螺接在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上。

上述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的对接方法,包括两个套环1和两个弧形的拼装瓣体2,且需对接的两根钢筋之间留有套环安装空隙4。套环安装空隙4的宽度略大于套环的轴向宽度即可,该对接方法具体按以下方式进行:

(1)先将两个套环1分别从套环安装空隙4中预套入至两根钢筋6(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上。

(2)再将两个拼装瓣体2拼装在两根钢筋的连接部上,两个拼装瓣体2在两根钢筋的连接部上形成筒状结构。

(3)最后将两个套环1分别从左右两端套置在筒状结构的外表面上。

上述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的钢筋对接结构应用到任何一种需要对接的两杆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