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及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71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及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及其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建筑外装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应用广泛,作为幕墙,通风是其需要具备的重要功能;现有技术中,双层幕墙通风口构造存在着电机控制,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或加工精度处理不好等问题,工期长,并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具有节能环保、整洁美观、安装简单、视觉清晰、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包括外层玻璃幕墙和内层玻璃幕墙,所述外层玻璃幕墙和所述内层玻璃幕墙固定于由左侧立柱、右侧立柱、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构成的整体框架上;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置有中横梁,所述上横梁与中横梁之间的外层玻璃幕墙上安装有通风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下端安装有外层玻璃;所述内层玻璃幕墙的上端设置铝板,所述铝板下端设置内层玻璃,所述内层玻璃设置有平开内倒窗;

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中横梁之间垂直设置有第一中挺,所述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上均设置有横向格栅,所述格栅包括设有上下通孔的通风区和密封区;所述上横梁的通风区与所述中横梁的密封区上下对齐,位于所述第一中挺的一侧;所述中横梁的通风区与所述下横梁的密封区上下相对齐,位于所述第一中挺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百叶窗的百叶窗框左右两端分别通过“L”型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上,所述百叶窗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横梁上;所述外层玻璃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左侧立柱和所述右侧立柱上,所述外层玻璃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上;固定在窗框上的所述内层玻璃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扣条固定于所述左侧立柱和所述右侧立柱上,所述内层玻璃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扣条固定于内层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百叶窗内侧设置有保证空气清洁的防虫网。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中横梁的密封区、第一中挺内部塞装有防火棉。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层玻璃包括四块单元玻璃上下左右拼接构成,左侧两块所述单元玻璃的右端和右侧两块所述单元玻璃的左端分别通过扣条固定于第二中挺上;上层两块所述单元玻璃的下端和下层两块所述单元玻璃的上端通过扣条和固定于内层中横梁上;上层两块所述单元玻璃设置为平开内倒窗。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上横梁、中横梁、下横梁、第一中挺均使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外层玻璃采用双钢化夹胶超白玻璃;所述内层玻璃采用双钢化中空超白Low-E玻璃。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包括两块或以上数量的所述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沿上下或左右方向拼接。

作为优选方式,两块所述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沿上下方向拼接,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下横梁卡置于下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上横梁上。

作为优选方式,两块所述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沿左右方向拼接,左侧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右侧立柱卡置于右侧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左侧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及其建筑结构,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首先,工厂加工、组装完成,加工精度高,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整洁美观,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的目的。对于超高层建筑,在工程安装期间,缩短了工期,同时节约成本,保持高质量标准。其次,上横梁与中横梁、中横梁与下横梁的通风区都是错位相对,实现新鲜空气在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内混合、缓冲。再者,当室内需要新鲜空气时,打开内层幕墙上的窗口,空气流经窗口进入建筑物室内,完成与室内的通风换气,满足室内空气新鲜的要求。

进一步地,多块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拼接固定,以满足不同建筑物幕墙的不同尺寸。

进一步地,外层玻璃采用双钢化夹胶超白玻璃,内层玻璃采用双钢化中空超白Low-E玻璃,各连接组件采用铝合金材质,室内与室外隔着两层玻璃和中间层空气层,所有铝型材都是隔热铝型材,从而达到节能环保、视觉清晰,满足室内舒适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外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C-C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D-D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横梁和下横梁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窗框和扣条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中挺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层上横梁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外层玻璃幕墙、11-百叶窗、12-外层玻璃、111-百叶窗框、20-内层玻璃幕墙、21-铝板、22-内层玻璃、23-内层上横梁、24-内层中横梁、31-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41-上横梁、42-中横梁、43-下横梁、51-第一中挺、52-第二中挺、61-连接件、62-扣条、63-窗框、70-主体结构、80-防虫网、90-防火棉、L-格栅、L1-通风区、L2-密封区、U-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如图1-12所示,包括由百叶窗11和外层玻璃构成的外层玻璃幕墙10,由铝板21和内层玻璃22构成的内层玻璃幕墙20,外层玻璃幕墙10和内层玻璃幕墙20固定在由左侧立柱31、右侧立柱32、上横梁41、下横梁43连接构成的整体框架上;在上横梁41与下横梁43之间设置有中横梁42,通风百叶窗11垂直安装在上横梁41与中横梁42之间,外层玻璃12平行安装在百叶窗11下端;铝板21安装在内层玻璃幕墙20的上端,内层玻璃22安装在内部铝合金框架上,且内层玻璃22设置有可通风换气的平开窗;

在上横梁41与中横梁42之间垂直设置有第一中挺51,在上横梁41、中横梁42和下横梁43上均设置有横向格栅L,上横梁41上格栅L的通风区L1与中横梁42上格栅L的密封区L2上下对齐,位于第一中挺51的一侧;中横梁42上格栅L的通风区L1与下横梁43上格栅L的密封区L2上下相对齐,位于第一中挺51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中,室外的新鲜空气从下横梁43的通风区L1进入双层玻璃幕墙内部,然后从中横梁42的通风区L1流出,由于下横梁43的通风区L1与中横梁42的通风区L1错位设置,可以实现空气在单元幕墙内充分混合、缓冲;当室内需要新鲜空气时,打开内层玻璃22的平开内倒窗,经下横梁43的通风区L1流入的新鲜空气可通过内层玻璃22 上的平开内倒窗流入建筑物室内,完成室外与室内的通风换气,满足室内空气新鲜的要求;当室内不需要室外新鲜空气时,关闭内层玻璃22上的平开内倒窗,室外新鲜空气只在双层玻璃幕墙内流动,参考图1-6所示的箭头方向。

作为优选方式,百叶窗11的百叶窗框111左侧通过“L”型连接件61固定于左侧立柱31右端,百叶窗框111右侧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右侧立柱32左端;百叶窗框111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上横梁41外侧,百叶窗框111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中横梁42外侧。外层玻璃12的左侧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左侧立柱31的右端,外层玻璃12的右侧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右侧立柱32的左端,外层玻璃12的上端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中横梁42下端,外层玻璃12的下端通过连接件61固定于下横梁43上端;连接件61与外层玻璃12外表面之间垫有垫条,左侧立柱、右侧立柱或中横梁、下横梁与外层玻璃12的内表面之间也垫有垫块,垫块对外层玻璃12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密封胶条防止上述相接触的金属连接件划伤外层玻璃12。内层玻璃22的四周固定在窗框63上,内层玻璃22的左侧通过扣条62固定于左侧立柱31的右端,如图10所示,是窗框63和扣条62的连接示意图,内层玻璃22的右侧通过扣条62固定于右侧立柱32的左端;内层玻璃22的上端通过扣条62固定于内层上横梁23的下端,如图12所示,是内层上横梁23示意图,内层玻璃22的下端通过扣条62固定于内层下横梁23的上端。

如图7-12所示,左侧立柱31、右侧立柱32、上横梁41、中横梁42、下横梁43、第一中挺51、第二中挺52、内层上横梁23和内层中横梁24等连接组件使用铝合金材质制成,铝型材都是隔热铝型材,从而达到节能环保;外层玻璃12采用双钢化夹胶超白玻璃;内层玻璃22采用双钢化中空超白Low-E玻璃,已达到玻璃幕墙视觉清晰,满足幕墙美观的要求。如图4-6所示,在百叶窗11内侧设置有不锈钢防虫网80,组织飞虫等异物随室外空气流入双层玻璃幕墙内部,保证了进入室内空气的干净、清新。在中横梁42的密封区L2、第一中挺51等铝型材的内部塞装有防火棉90,例如防火岩棉,提高本实用新型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方式,内层玻璃22包括四块单元玻璃221上下左右拼接构成,左侧两块单元玻璃的右端和右侧两块单元玻璃的左端分别通过扣条62固定于第二中挺52上,如图11所示,是第二中挺52的示意图;上层两块单元玻璃221的下端和下层两块单元玻璃221的上端通过扣条62和固定于内层中横梁24上;上层两块单元玻璃221设置为平开内倒窗。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有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的建筑结构,如图2-6所示,包括两块或以上数量的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拼接,以满足不同设计尺寸的需求,适用性强,极易推广,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通过连接件挂在主体结构70钢支座上,也可以使用本行业其它常规方式固定。

如图5-6所示,当两块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沿上下方向拼接,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的下横梁43卡置于下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2的上横梁41上,安装方便,如图8所示,是上横梁41和下横梁43的连接示意图。使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的下横梁43上的通风区L1与下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2的上横梁41的通风区L1上下对齐,外界新鲜空气从下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2的百叶窗11进入,流经下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2的上横梁42的通风区L1与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的下横梁43进入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内部,打开内层玻璃幕墙20的通风平开窗,一部分空气再流经内层玻璃22上的窗口进入建筑物室内,完成与室内的通风换气,满足室内空气新鲜的要求,另一部分空气通过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的中横梁42通风区L1,经上层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1的百叶窗11流出,从而实现幕墙内外空气的流通;当室内不需要室外新鲜空气时,内层玻璃幕墙20上的通风窗口关闭即可,参考图1-6所示的箭头方向。

如图3-4,7所示,当两块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沿左右方向拼接,左侧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3的右侧立柱32卡置于右侧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U4的左侧立柱31上,如图7所示,是左侧立柱31和右侧立柱32的连接示意图,将两块双层单元式玻璃幕墙通风结构连接固定,安装方便,缩短工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