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857阅读:1181来源:国知局
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辅助工具,尤指一种适用于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和安装技术的日益提高,大空间建筑结构急速的发展,采光顶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所采用。在大空间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尤其到后期采光顶的装修阶段,传统的落地式架体操作平台比较笨重,而且搭设所需消耗的资源较大,工期长。为了节省资源和缩短工期,移动式操作平台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各式各样的移动式操作平台也相继被研制出来,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操作平台,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4040429U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一体连接的操作平台、支撑架体和滑轮;支撑架体的一面设置有扶梯,支撑架体的另外三面均设置有支撑架,斜梁与支撑架或扶梯的底端相对应位置设置有挡环,支撑架和扶梯的底端均与与其相对应的挡环之间采用铁链相连接。这种移动操作平台的支撑架直接与滑轮连接,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高度较低,平台的面积较小,且适用范围小,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倾倒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以解现有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适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支撑架体以及移动式底座。平台,用于施工安装施工时施工人员操作的场所。平台架设于支撑架体的顶部,支撑架体的底部连接有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设有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支撑架体为框架式结构,框支撑架体的底面积小于移动式底座的上表面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移动式底座包括底座主梁、第一底座次梁和第二底座次梁。底座主梁首尾相连连接组成方形底座框架。底座框架的一组对边之间设有第一底座次梁,第一底座次梁与底座框架的另一组对边平行。底座框架的另一组对边之间设有第二底座次梁,第二底座次梁与第一底座次梁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移动式底座上还设有第三底座次梁。第三底座次梁连接于相邻的二底座主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底座主梁为槽钢。底座框架由底座主梁焊接搭设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滚轮上设有锁止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还设有斜撑。斜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移动式底座和支撑架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还设有爬梯。爬梯固定竖设于支撑架体的一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选地,平台设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为架设在平台四周的防护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稳固性,扩大了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适用范围,降低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发生倾倒等安全事故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式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式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平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架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移动式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移动式底座俯视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支撑架体、移动式底座。平台铺设在支撑架体的顶部,支撑架体架设在移动式底座上。

平台包括:用四根平台主梁11首尾相连连接形成框形结构以及铺设在框形结构上的踏板12。平台主梁11的材质为钢管。平台的长度6.5m、宽度4m。在平台框形结构上满铺的踏板12为脚手板,采用木板压制而成的一级木脚手板。脚手板厚度为50mm,长4.2m,宽0.2m,自重不超过0.3kN/m2,且表面具有防滑、防积水构造。为了防止脚手板松动,将脚手板的两端一一与平台主梁11用铁丝或绳索等加以紧固。

支撑架体是用立柱21、横梁22、剪刀撑23、底梁24搭设形成的框架式结构。整个支撑架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搭设形成。钢管材质选用Q235钢,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99)的相应规定,钢管的外径48mm,壁厚3.5mm。立柱21的顶端与平台方形框架结构的相应顶点焊接连接。立柱21的底端与移动式底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的四个侧面的搭设横梁22和底梁24,用以加固支撑架体。为了进一步加强支撑架体的稳固性,可在支撑架体的四个侧面分别搭设二根剪刀撑23。二根剪刀撑23相互交叉设置,与立柱21焊接连接。

移动式底座包括:滚轮35以及设有滚轮35的底座。底座固定设于支撑架体的底部。底座可以是板状的或框形结构。板状的底座材质可选金属板材、塑料板材或木质板材。框架结构的底座材质可选用金属管材、塑料管材、木材。在本实施例中,底座采用框形结构,用14#槽钢焊接搭设形成,整个移动式底座长度为10m、宽度为4m。底座包括:底座主梁31、第一底座次梁32、第二底座次梁33。四根底座主梁31首尾相连连接组成方形底座框。四根底座主梁31,其中有两根底座主梁31长度为10m,另外两根长度为4m。第一底座次梁32长度为10m,第二底座次梁33长度为4m。在移动式底座长度方向上,两根4m的底座主梁31之间架设第一底座次梁32。在移动式底座宽度方向上,两根10m的底座主梁31之间架设有第二底座次梁33,第二底座次梁33与第一底座次梁32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移动式底座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移动式底座上还设有第三底座次梁34。在相邻的二根底座主梁31之间搭设第三底座次梁34,第三底座次梁34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于相邻的二根底座主梁3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移动式底座和支撑架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可在移动式底座和支撑架体之间架设斜撑4。斜撑4的一端焊接连接于支撑架体立柱21上,另一端焊接连接于底座主梁31上。

进一步的,在室内安装施工中,为了防止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操作平台滑动,可在滚轮35上设置锁止装置。

进一步的,为了施工人员安全考虑,按照临边作业要求在平台的四周设置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可以是防护栏杆6,防护栏杆6的高度为1.2m。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室内安装施工用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可在支撑架体的一侧面上设置爬梯5。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