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31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净化工程已不仅仅适用于电子、电器、医药、食品、科研等行业而且很有可能走向家庭、公共娱乐等场所,教育机构等等。科技不断发展令净化工程企业逐步推广至千家万户,国内净化设备行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人们开始慢慢享受净化工程带来的效果。目前洁净室的墙体大都用彩钢板或者洁净板,安装繁琐,美观度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密封性好的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安装模块,安装模块包括多个无菌模块,无菌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型材连接,连接型材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片,无菌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抗菌面板和设在抗菌面板之间的第一内框型材,第一内框型材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片配合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片设在第一连接槽内。

作为优选,安装模块还包括通过连接型材与无菌模块连接的玻璃模块,玻璃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清玻和设在清玻之间的第二内框型材,第二内框型材上设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通孔,通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连接片配合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片设在第二连接槽内。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型材包括内侧板,内侧板设有与通孔相通的冲孔。

作为优选,安装模块的连接转角处通过转角连接模块连接,转角连接模块包括转角固定型材和第一圆弧过渡型材,转角固定型材包括转角型材和设在转角型材两侧的第二连接片,第一圆弧过渡型材包括圆弧型材和设在圆弧型材两端的第三连接片,转角固定型材通过第二连接片与安装模块连接,第三连接片与转角固定型材连接。

作为优选,转角固定型材上设有转角部,转角部上设有第一条形卡扣,圆弧型材上设有与第一条形卡扣配合的第一条形卡条,转角固定型材和第一圆弧过渡型材通过第一条形卡扣和第一条形卡条卡合连接。

作为优选,转角固定型材的下方设有与转角固定型材连接的转角支撑脚。

作为优选,还包括踢脚线,踢脚线上设有与安装模块连接的第三连接片,踢脚线的两侧设有第二圆弧过渡型材,第二圆弧过渡型材上设有第二条形卡条,第二圆弧过渡型材和踢脚线之间设有圆弧固定型材,圆弧固定型材与踢脚线连接,圆弧固定型材上设有与第二条形卡条配合连接的第二条形卡扣。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安装模块上方的吊顶和与吊顶连接的吊顶固定型材,吊顶由多块无菌面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实现模块化的安装,提高安装的效率,也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突破了传统的无菌室没有通透的玻璃墙面,同时解决无菌室的密封性,同时能够更好的结合无菌室地面和吊顶,方便无菌室的清洁和打扫,不通透部分采用平整、光滑、不起灰便于除尘的抗菌面板,提高无菌室的抗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模块、连接型材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角部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K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L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无菌模块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玻璃模块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N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无菌模块、2—连接型材、3—第一连接片、4—抗菌面板、5—第一内框型材、6—第一连接槽、7—玻璃模块、8—清玻、9—第二内框型材、10—通孔、11—第二连接槽、12—内侧板、13—冲孔、14—转角连接模块、15—转角固定型材、16—第一圆弧过渡型材、17—转角型材、18—第二连接片、19—圆弧型材、20—第三连接片、21—转角部、22—第一条形卡扣、23—第一条形卡条、24—转角支撑脚、25—踢脚线、26—第二圆弧过渡型材、27—第二条形卡扣、28—圆弧固定型材、29—第二条形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模块化安装的无菌室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安装模块,安装模块包括多个无菌模块1,无菌模块1之间通过连接型材2连接,连接型材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片3,无菌模块1包括平行设置的抗菌面板4和设在抗菌面板4之间的第一内框型材5,通过设置抗菌面板4增强墙体的抗菌能力,第一内框型材5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片3配合的第一连接槽6,第一连接片3设在第一连接槽6内,无菌模块1和连接型材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片3和第一连接槽6卡合连接,方便了安装模块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也提高了安装模块的安装效率,安装模块还包括通过连接型材2与无菌模块1连接的玻璃模块7,玻璃模块7包括平行设置的清玻8和设在清玻8之间的第二内框型材9,增强无菌室的透光性,提高了无菌室内的舒适度,也方便工作人员直接从外部观察无菌室内部的情况,第一内框型材5和第二内框型材9的两端均设有45°的斜面,第一内框型材5和第二内框型材9均通过斜面拼接成正方形,统一了无菌模块1和玻璃模块7的形状和尺寸,方便无菌模块1和玻璃模块7的安装,第二内框型材9上设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通孔10,在通孔10内放置干燥剂,吸收清玻8之间产生的水汽,避免清玻8上产生水汽,通孔10的两侧设有与第一连接片3配合第二连接槽11,第一连接片3设在第二连接槽11内,玻璃模块7通过连接型材2与无菌模块1连接,玻璃模块7和连接型材2通过第一连接片3卡合在第二连接槽11内连接,保证了玻璃模块7和无菌模块1安装方式的统一,方便无菌室的安装,第二连接型材2包括内侧板12,内侧板12设有与通孔10相通的冲孔13。清玻8之间的水汽通过冲孔13进入到通孔10内,方便干燥剂吸收水汽。

安装模块的连接转角处通过转角连接模块14连接,转角连接模块14包括转角固定型材15和第一圆弧过渡型材16,在无菌室内部的转角处通过设置第一圆弧过渡型材16实现圆弧过渡,方便对无菌室内的清洁和打扫,转角固定型材15包括转角型材17和设在转角型材17两侧的第二连接片18,第一圆弧过渡型材16包括圆弧型材19和设在圆弧型材19两端的第三连接片20,转角固定型材15通过第二连接片18与安装模块连接,第二连接片18与无菌模块1的第一连接槽6卡合连接,实现无菌模块1的转角连接,第三连接片20与转角固定型材15连接进而固定在转角固定型材15上,第三连接片20与无菌模块1上的抗菌面板4在同一平面内,转角固定型材15上设有转角部21,转角部21上设有第一条形卡扣22,圆弧型材19上设有与第一条形卡扣22配合的第一条形卡条23,转角固定型材15和第一圆弧过渡型材16通过第一条形卡扣22和第一条形卡条23卡合连接。转角固定型材15的外侧设有与转角固定型材15配合的转角装饰盖板,提高无菌室外部的美观性,转角固定型材15的下方设有与转角固定型材15连接的转角支撑脚24,提高转角连接模块14与安装模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还包括踢脚线25,踢脚线25上设有与安装模块连接的第三连接片20,踢脚线25的两侧设有第二圆弧过渡型材26,第二圆弧过渡型材26上设有第二条形卡条29,第二圆弧过渡型材26和踢脚线25之间设有圆弧固定型材28,圆弧固定型材28与踢脚线25连接,圆弧固定型材28上设有与第二条形卡条29配合连接的第二条形卡扣27,还包括设在安装模块上方的吊顶30和与吊顶连接的吊顶固定型材31,吊顶30由多块无菌面板4组成,安装模块和连接型材之间、安装模块和转角连接模块之间、吊顶上均打有密封胶。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