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游泳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638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升降游泳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游泳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健身娱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炎热的夏季游泳是广为大众喜爱的运动方式,我国虽然拥有广阔的水资源但能满足人们游泳的区域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种需求。好多群众尤其是小孩子常常偷偷到不具备条件的区域去游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员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升降游泳池,该游泳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开放的水体中圈出一片区域形成游泳池,且游泳池的水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需求。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及用于驱动所述池体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机构,池体上设有孔洞,通过孔洞实现池体内部水体与外部水体之间的对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柱桩管及固定于池体上的若干定位导向管,所述定位导向管滑动配合设置于柱桩管上部管体中,池体上对应于定位导向管处安装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相应柱桩管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导向管有四根,四根定位导向管呈两根一组,分别设置于池体的两条长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包括池底板,池底板支撑于纵梁、横梁上,池体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墙骨架支撑墙板,墙板上设置池边扶手,墙骨架外端紧固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墙板的顶端水平设置走道骨架,走道骨架上铺设走道板,走道板顶面设置栏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沿长度方向端部还安装有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针对现有的游泳池多为固定式结构,且只能设置于特定区域如体育馆中问题而开发设计,本实用新型产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河流、水塘边,通过调节池底板与水面的距离,实现调节游泳池深浅的目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未顶出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顶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5中,包括纵梁1、横梁2、梁间连接扁钢3、墙骨架4、墙板5、走道骨架6、走道板7、栏杆8、支撑杆9、池底板10、池边扶手11、升降机构12、梯13、柱桩管14、定位导向管15、池体16、液压缸17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升降游泳池,包括池体16及用于驱动所述池体16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机构12,池体16上设有孔洞,通过孔洞实现池体16内部水体与外部水体之间的对流。

升降机构12包括若干柱桩管14及固定于池体16上的若干定位导向管15,所述定位导向管15滑动配合设置于柱桩管14上部管体中,池体16上对应于定位导向管15处安装液压缸17,所述液压缸17的活塞杆端部与相应柱桩管14表面固定连接。

定位导向管15有四根,四根定位导向管15呈两根一组,分别设置于池体16的两条长边。

池体16包括池底板10,池底板10支撑于纵梁1、横梁2上,池体16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墙骨架4支撑墙板5,墙板5上设置池边扶手11,墙骨架4外端紧固连接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与墙板5的顶端水平设置走道骨架6,走道骨架6上铺设走道板7,走道板7顶面设置栏杆8。横梁2与纵梁1之间通过梁间连接扁钢3相连接。

池体16沿长度方向端部还安装有梯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将柱桩管14按照池体16的规格要求,埋设于活动水体的底面,在柱桩管固定好后,将池体16通过定位导向管15安装于柱桩管14的孔内,根据游泳人群的需要,调节升降机构12,通过升降机构12调节池体15的水深,具体是启动液压缸17,由液压缸17带动池体16相对于柱桩管14进行升降作业,以满足需要。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具体实践中,除了作为游泳池使用外,还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业、垂钓等,具体是将本产品固定于开放水体中,养殖的鱼类放置于池体16中,既实现开放养殖,又确保鱼类在自然水体中较快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的升降机构12采用液压缸17来实现,池体16的升降作业;在具体实践中,也可以采用链条升降机构、滚珠丝杆、齿轮传动机构等方式来完成池体16的升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