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097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木地板装修的扣条,具体的说,是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



背景技术:

装修是现在人们购房后非常重视也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为了装修出不同的风格和效果,往往人们在装修选材上非常重视。其中,装修面积最大的部分通常是地面,现有的地面装修一类是采用陶瓷地板砖进行装修,另一类是采用实木底板或者复合木地板进行装修,由于木地板的装修具有不需要借助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因此装修主材和辅料基本不需要,铺设后的效果好的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但由于木地板均采用相互卡接和拼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且与地面本身不具有固定效果,只是对地面的平整度有要求,因此,木地板与墙体的接缝处就会出现拱起、贴合不好的先天缺陷,故而,用于解决上述拱起和贴合不好的问题,木地板均会安装与墙体粘接的线条板或者扣条,以保证木地板的平整,并隐藏木地板与墙体的接缝,提高美观效果。

现有的线条板或者扣条根据材料分类可以分为实木和复合木两种,从结构上分类可以分为一体实木和一体压合,即现有的线条板虽加工材料和工艺不同,但最终的产品都是一体的,不具有材料上的区分和相互连接。由于材料相同且一体设计,线条板在一定规格单元之间相互拼接没有设置相应的固定卡接装置,因此,在出现粘接不牢,粘接不均匀,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时,线条板的接缝处会出现端头翘起,与墙体脱落的情况发生,甚至导致线条板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用于解决现有的线条板采用一体设计胶粘在墙体上容易出现线条板端头变形上翘、脱落,影响美观,造成木地板边缝外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分体结构组合的方式与墙体粘接,采用硬质材料做支撑且在线条板接缝处设置有榫头卡接,在解决线条板端头容易上翘的问题的同时还兼顾了外形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包括用于与墙体粘接的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面板,所述面板与底板等长等宽,所述面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所述第二装饰条的任意一个端头设置有榫头,第二装饰条的另一个端头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榫头的卡槽。

进一步地明确所述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条倒置的T型凹槽,所述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靠近底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T型凹槽相适应的T型卡条。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榫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确保存在一定的弹性变形量,所述榫头主体呈圆柱形且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个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粘接有弹性圈。

为了配合榫头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热胀冷缩状态均能可靠的与所述榫头保持良好接触,更进一步优选,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安装在卡槽的端口处且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弹性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弹性圈的材料为塑料或橡胶。

为了提升所述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连接稳定性,防止发生相互错位而影响美观,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之间设置有粘接剂。所述粘接剂可以为玻璃胶、泡沫胶或者其他具有粘接效果且允许相互粘接面存在一定微小弹性变形的适用于建材粘接的材料。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的改变而影响线条板整体的性能,通过相互的卡接或者胶粘实现抵消因材料之间存在的热胀冷缩外形变化,从而解决线条板端头因变形出现的上翘,拱起等情况发生。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所述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之间设置有填充条,所述填充条两侧均设置有粘接剂。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不同材料组合和不同尺寸的线条板上,由于不同尺寸的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之间的尺寸存在差异,因此,所述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之间会存在缝隙,不能完全贴合,因此,仅靠T型凹槽卡接其稳定性有限,且影响美观,通过安装填充条并在所述填充条两侧涂上粘接剂将所述第一装饰条与第二装饰条固定为一体。这样既能吸收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和内应力,同时也能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克服现有的线条板不能沾水,容易受潮的问题,所述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具有保护漆面,该保护漆面具有防水和抗高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条板两端分别设置榫头和卡槽解决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阻挡线条板上翘的相应装置而出现的上翘,脱落等问题,通过榫头和卡槽卡接能够同时解决端头容易上翘和吸收因温度产生的变形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与墙面粘接的底板分别和第一装饰条和第二装饰条卡接连接,能够吸收线条板因热胀冷缩发生的微小形变,解决了一体式设计的线条板端头容易上翘,影响线条板粘接效果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表面设有防水和抗高温的作用,有效防止因沾水导致线条板吸水变潮,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第一装饰条;3-第二装饰条;4-榫头;5-卡槽;6-限位环;7-弹性圈;8-T型凹槽;9-填充条;10-粘接剂;11-漆面;12-镂空层;4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结合附图1-2所示,一种装饰用复合线条板,包括用于与墙体粘接的底板1和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面板,所述面板与底板1等长等宽,所述面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底板1连接的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所述第二装饰条3的任意一个端头设置有榫头4,第二装饰条3的另一个端头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榫头4的卡槽5。

进一步地明确所述第一装饰条2与第二装饰条3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优选方案: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两条倒置的T型凹槽8,所述第一装饰条2与第二装饰条3靠近底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T型凹槽8相适应的T型卡条。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榫头4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确保存在一定的弹性变形量,所述榫头4主体呈圆柱形且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个环形的限位槽41,所述限位槽41内粘接有弹性圈7。

为了配合榫头4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热胀冷缩状态均能可靠的与所述榫头4保持良好接触,更进一步优选,所述卡槽5内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安装在卡槽5的端口处且限位环6的内径小于所述弹性圈7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弹性圈7的材料为塑料或橡胶。

为了提升所述第一装饰条2与第二装饰条3连接稳定性,防止发生相互错位而影响美观,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之间设置有粘接剂10。所述粘接剂10可以为玻璃胶、泡沫胶或者其他具有粘接效果且允许相互粘接面存在一定微小弹性变形的适用于建材粘接的材料。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的改变而影响线条板整体的性能,通过相互的卡接或者胶粘实现抵消因材料之间存在的热胀冷缩外形变化,从而解决线条板端头因变形出现的上翘,拱起等情况发生。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所述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之间设置有填充条9,所述填充条9两侧均设置有粘接剂10。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不同材料组合和不同尺寸的线条板上,由于不同尺寸的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之间的尺寸存在差异,因此,所述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之间会存在缝隙,不能完全贴合,因此,仅靠T型凹槽卡接其稳定性有限,且影响美观,通过安装填充条9并在所述填充条9两侧涂上粘接剂10将所述第一装饰条2与第二装饰条3固定为一体。这样既能吸收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和内应力,同时也能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克服现有的线条板不能沾水,容易受潮的问题,所述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具有保护漆面11。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缩小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缩小其自然伸缩变形量,优选地,将底板1的材料还可以选择硬度相对较高的塑料、PE等材料。

安装步骤:

第一步:首先,确定安装位置,将底板1贴向墙面的一侧涂上玻璃胶,且涂抹的方式采用直线往复涂抹,即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来回涂抹至少3次以上,涂抹完毕后,倾斜底板1并将涂有玻璃胶的一侧朝向阳光,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地方,自然风干30秒-60秒,使其充分与底板氧化结合。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涂有玻璃胶的底板1紧贴需要安装的墙面上,并对底板1表面进行均匀施压,使其充分贴合在墙面上。

第三步:将第一装饰条2从底板1的一端滑入,再将第二装饰条3按照第一装饰条2滑入方式滑入,确保与T型凹槽8卡接良好,将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的位置调整好,使其与底板1两端端面对齐。

第四步:将粘接剂10打入第一装饰条2和第二装饰条3之间并用刮尺将多余的粘接剂10抚平。

第五步:取另一根底板1按照第一步至第三步中所述步骤进行安装,并将接头处的榫头4和凹槽5进行可靠卡接,以此循环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