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暗扣式墙面吸隔声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906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无缝暗扣式墙面吸隔声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缝暗扣式墙面吸隔声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隔音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电影院、学校周边等场所都需要进行隔音。但是目前的吸声装置还存在如下不足:①吸声效果不好;②极易出现腐蚀、老化等问题;③不具有防水功能,内部芯材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漏声量、不易腐蚀、耐老化并具有防水功能的无缝暗扣式墙面吸隔声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无缝暗扣式墙面吸隔声模块,它包括面板、岩棉和背板;所述的面板表面设置PVDF涂层,背板上设置若干通孔,岩棉设置在面板和背板之间,岩棉和背板之间垫细纱布;面板、背板、岩棉三者在两端形成的空腔均匀填充聚氨酯,吸隔声模块之间采用无缝暗扣式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表面设置了PVDF涂层的面板与岩棉之间通过胶粘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背板与岩棉之间通过胶粘接,胶浸透背板与岩棉间的细纱布,进而将背板牢固的粘接到岩棉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面板表面设置水波纹。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面板一端设置梯形延伸部,另一端设置梯形的折回部;所述的背板一端设置梯形延伸部,另一端设置梯形的折回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面板梯形延伸部的末端折回形成第一阻挡部,所述的背板梯形延伸部的末端折回形成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的部分或全部被聚氨酯填充,第二阻挡部的部分或全部被聚氨酯填充。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无缝暗扣式结构为榫卯结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榫卯结构的凸出部上设置有通孔或螺纹孔。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背板为铝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细纱布完全覆盖背板上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面板采用PVDF处理:具有极强的耐腐蚀、耐磨、耐候、耐老化等性能,可用于较恶劣的环境;

(2)聚氨酯封边:聚氨酯材料是非常好的保温材料,材料具备良好的密封与填充性能,在模块的搭接位置采用聚氨酯可以有效降低漏声量,其次,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所以用它封边也可起到他防水,保护内部芯材的作用;

(3)采用细纱布包裹:在岩棉与孔板间增加细纱布,然后打胶,可使胶水比较均匀的溢出,减少对孔板的堵塞,降低对孔板吸声作用影响;

(4)搭接形式:采用无缝暗扣式结构,结构设置巧妙,安装时凹侧与凸侧直接插入,定位快捷、可靠、稳定,结合紧实,不易翘边;

无缝暗扣:模块与模块搭接的位置,无明显的缝隙,固定螺钉不可见,外观平整,美观,大方;

(5)面板、穿孔板、复合加工,均可实现流水线生产制作,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岩棉,3-聚氨酯,4-细纱布,5-背板,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无缝结构暗扣式岩棉2夹芯结构墙面吸隔声模块,它包括面板1、岩棉2和背板5;所述的面板1表面设置PVDF涂层,背板5上设置若干通孔,岩棉2设置在面板1和背板5之间,岩棉2和背板5之间垫细纱布4;面板1、背板5、岩棉2三者在两端形成的空腔均匀填充聚氨酯面板1和背板5的两端之间均填充聚氨酯3,吸隔声模块之间采用无缝暗扣式结构连接。

优选地,表面设置了PVDF涂层的面板1与岩棉2之间通过胶粘接。

优选地,所述的背板5与岩棉2之间通过胶粘接,胶浸透背板5与岩棉2之间的细纱布4并填充背板5上的孔胶浸透背板5与岩棉2间的细纱布4,进而将背板5牢固的粘接到岩棉2上。

优选地,所述的面板1表面设置水波纹。

优选地,所述的面板1一端设置梯形延伸部,另一端设置梯形的折回部;所述的背板5一端设置梯形延伸部,另一端设置梯形的折回部。

优选地,所述的面板1梯形延伸部的末端折回形成第一阻挡部,所述的背板5梯形延伸部的末端折回形成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的部分或全部被聚氨酯3填充,第二阻挡部的部分或全部被聚氨酯3填充。

优选地,所述的无缝暗扣式结构为榫卯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榫卯结构的凸出部上设置有通孔或螺纹孔,螺钉6穿过该通孔或螺纹孔将吸隔声模块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背板5为铝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细纱布4完全覆盖背板5上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工艺:岩棉2与孔板之间加细纱布4,然后直接打胶,胶从孔板溢出,各孔胶水溢出量相对均匀,复合前穿孔板表面先覆膜,孔板可实现满冲孔。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工艺:先用螺钉6固定一张吸隔声模块,再通过无缝暗扣式结构或榫卯结构将第二张吸隔声模块与第一张吸隔声模块连接,之后用螺钉6将第二张吸隔声模块固定,以此类推,实现吸隔声模块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