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女儿墙的泛水收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026阅读:27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房屋建造时女儿墙的泛水收头构造设计。



背景技术:

女儿墙(又名:孙女墙)是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即泛水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还可以固定油毡。

现有技术中,泛水收头(泛水手边)做法常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将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女儿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在钉压处用密封材料封严,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但是这种做法不牢固,极易渗水、脱落等。

第二种是将第一种的方式改为设置凸起,卷材铺至凸起下方,这样泛水收头仍然暴露在外面,日久有老化开裂脱落的可能,而且还会造成凸起可踩踏,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第三种是在女儿墙(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将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女儿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将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这种做法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的时候对钢筋的保护层破坏较大,甚至在施工不小心时会切断钢筋,在防水层的固定相对稳固但密封膏易老化出现裂缝、渗水现象。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女儿墙泛水收头构造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女儿墙的泛水收头构造,包括设置在女儿墙下方与所述屋面垂直连接的凹陷部,开设在凹陷部最上端的凹槽,铺设在屋面上延伸至屋面与凹陷部形成的墙角中的水泥砂浆找平层,铺设在所述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方并沿着凹陷部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防水附加层,铺设在所述防水附加层上方并沿着凹陷部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防水层,将凹槽内与防水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嵌填封严的密封油膏,铺设在所述防水层上方并延伸至所述墙角的保温层,铺设在所述保温层上方并延伸至所述墙角的细石混凝土层,铺设在女儿墙以及防水层上方并延伸至墙角的水泥砂浆抹面层;

所述水泥砂浆找平层位于墙角的表面呈圆弧形或为45度斜面。

优选的,所述凹陷部与凹槽通过设置一形状与凹陷部和凹槽相匹配的木模形成。

优选的,所述细石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

具体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细石混凝土层采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木模在女儿墙上形成一体成型的凹陷部和凹槽,施工简单快捷高效,同时外观整齐美观。形成的凹槽可以很好地将泛水收头隐藏起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收头处的密封膏,提高耐久性,从而防止泛水收头脱落,渗水等情况。不会伤害女儿墙本身的结构,并且也不会在女儿墙表面产生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凸起。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泛水收头在实际使用中易脱落,渗水、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图示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女儿墙的泛水收头构造,主要是在施工女儿墙时,利用一个特定形状的木模与女儿墙一体施工,拆模后将形成留槽,留槽包括一个凹陷部和位于凹陷部上端的凹槽,木模尺寸与留槽尺寸一致。

具体的,凹陷部设置在女儿墙下方,与屋面垂直连接,凹陷部的下方将与屋面的边缘形成墙角。凹槽设置在凹陷部的上方,凹槽的开设方向是从下向上开设,且凹槽的开口小于凹陷部在平行于屋面方向上的厚度。

屋面上先会铺设一层水泥砂浆找平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5铺满整个屋面,并且延伸至墙角,位于墙角的表面呈圆弧形或为45度斜面,以便于防水附加层6和防水层3的铺设。

接着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方依次铺设防水附加层6和防水层3,为了防止屋顶渗水,防水附加层6和防水层3需要铺到墙角,并沿着凹陷部一直延伸至凹槽内,这样就将泛水收头收纳在了凹槽内,不会暴露在外面,并且女儿墙表面也没有凸起,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将防水附加层6和防水层3铺设至凹槽内后,凹槽与防水层3之间的间隙将通过密封油膏7进行嵌填封严。

然后防水层3外露的表面分两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平行于屋面的部分,也就是位于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部分,将铺设保温层4,保温层4一直铺设到墙角,然后保温层4上方继续铺设带钢筋的细石混凝土层2,细石混凝土层2也铺设至墙角,细石混凝土层2指的是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的混凝土;防水层3垂直于细石混凝土层的部分将设置水泥砂浆抹面层1。

在上述实施例中,水泥砂浆抹面层20mm厚,采用比例为1:2.5的水泥砂浆制成,细石混凝土层内设的钢筋采用φ6钢筋,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厚,采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制成。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