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39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脚手车。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佳选择是单元幕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越来越多,因而高层单元幕墙的工程也随之增多。由于高层幕墙的施工工期的要求,如果要等到单元幕墙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檐口包铝板的施工,然后再进行玻璃单元的安装,完成整个幕墙的施工。这样会导致只能采用吊篮的方法进行。

但是吊篮的边与施工操作面的距离只有很小的工作范围,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脚手车,置于建筑内部,移动脚手车即可让站在工作台上的工人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达到便于施工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手车,包括车架和固定于车架上的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往远离车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的车架螺纹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通过第一锁紧件与车架固定,所述的车架沿自身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的车架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车架与支撑杆,所述挡杆置于支撑杆与工作台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车架置于地面上,转动挡杆,使挡杆通过螺纹的作用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继而使用第一锁紧件将挡杆固定;推动车架,使挡杆与建筑内横梁的侧壁抵触,继而将支撑杆沿着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使支撑杆远离车架的一端与建筑的房顶抵触,通过定位杆将支撑杆固定,由于工作台往远离车架的方向延伸使得工作台能够置于建筑的外部,工人站立在工作台上时,对工作台施加下压力,使工作台带动车架产生旋转的趋势,而通过支撑杆与挡杆的作用,能够抵消上述趋势,从而使工作台能够放置稳定,当沿着横梁的长度方向推动车架时,即可使工作拥有较大的工作范围,同时,工人能够在工作台上随意走动,从而便于工作施工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支撑板以及固定于支撑板上的护栏,所述的支撑板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往远离车架的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站在支撑板上完成施工作业,护栏能够有效减少工人从支撑板上掉落的可能,提升了对工人的保护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杆通过第一弹性件与车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震动力传递到车架上,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减震作用,能够使定位杆不易从支撑杆中脱出,提升了本脚手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远离车架的一端固定有支撑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撑杆通过支撑盘与房顶接触,能够增加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使车架能够进一步放置稳定,提升站立在工作台上的工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挡杆远离车架的一端固定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杆通过挡块与横梁的侧壁抵触,能够增加与横梁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使车架能够进一步放置稳定,提升站立在工作台上的工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车架上铰接有扶梯,所述车架上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设于扶梯远离铰接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踩踏扶梯,即可轻松到工作台上,操作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杆通过第二弹性件与车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踩踏在扶梯上时,会对扶梯产生一定的震动,第二弹性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使固定杆不易与扶梯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车架上螺纹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于所述车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立柱,立柱能够通过螺纹的作用与地面接触,同时,能够将车架微微顶起,使得车架放置在地面上能够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立柱背对车架的一端固定有定位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通过定位盘与地面接触,能够有效增加接触面积,使得立柱对车架的支撑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车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能够增加支撑板的结构强度,使支撑板能够承受更重的重量,提升了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挡杆与建筑的横梁抵触,将支撑杆上的支撑盘与房顶抵触,继而通过转动立柱,将定位盘与地面抵触,将车架放置稳定,工人能够通过扶梯上到工作台上,即可使工人拥有较大的工作范围,便于工人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车架;11、竖杆;12、横杆;13、万向轮;21、立柱;22、把手;23、定位盘;24、第二锁紧件;31、扶梯;32、第一定位孔;33、第二定位孔;34、固定杆;35、第二弹性件;41、连接筒;42、挡杆;43、螺纹段;44、握持部;45、挡块;46、第一锁紧件;51、安装杆;52、支撑杆;53、第一通孔;54、第二通孔;55、定位杆;56、第一弹性件;57、支撑盘;6、工作台;61、支撑板;62、护栏;71、加强杆;72、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脚手车,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四个竖杆11、八个横杆12以及四个万向轮13。四个竖杆11竖直放置,相邻的两个竖杆11之间通过横杆12连接,横杆12位于竖杆11的上下两端。万向轮13固定于竖杆11的下端。

在位于竖杆11下端的两个相对的横杆12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立柱21,立柱21呈圆柱形,且立柱21位于此横杆12的两端。立柱21的上端固定有呈六棱柱设置的把手22,下端一体花连接有定位盘23,定位盘23呈圆台状。在横杆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件24,第二锁紧件24优选为螺栓,将第二锁紧件24穿过横杆12并与立柱21的外壁抵触,即可将立柱21定位。

在位于竖杆11上端的一个横杆12与扶梯31的上端铰接,扶梯31置于车架1内部。安装有立柱21的横杆12沿着自身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4,固定杆34呈长方体设置。在扶梯31远离铰接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2,横杆1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33,将固定杆34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33、第一定位孔32,使扶梯31呈倾斜设置,将扶梯31定位。在横杆12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5优选为弹簧,第二弹性件35远离横杆1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杆34远离扶梯31的一端。使固定杆34不易因扶梯31的震动而与扶梯31分离。

在靠近扶梯31铰接处的两个竖杆11的外壁上焊接有圆筒状的连接筒41,连接筒41竖直放置。在连接筒4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圆柱形的挡杆42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段43,将挡杆42的下端旋在连接筒41内,挡杆42的上端固定有挡块45,挡块45呈八棱柱设置。挡块45用以与建筑的横梁抵触。

挡杆42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有握持部44,握持部44采用橡胶制成并置于挡块45与螺纹段43之间。连接筒41靠近挡杆42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件46,第一锁紧件46优选为螺栓,将第一锁紧件46的螺杆与挡杆42的外壁抵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即可将挡杆42固定。

两个远离扶梯31铰接处的竖杆11的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呈四棱柱设置的安装杆51,安装杆51竖直放置。安装杆51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将四棱柱设置的支撑杆52穿设于放置槽中,使支撑杆52的外壁与放置槽的内壁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在每个安装杆5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53,在定位杆55的外壁上开设有五个第二通孔54,将圆柱形的定位杆55穿过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即可将支撑杆52定位。

在定位杆55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性件56,第一弹性件56远离定位杆55的一端焊接于安装杆51的外壁上。

支撑杆52远离竖杆11的一端焊接有支撑盘57,支撑盘57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

工作台6包括支撑板61和固定于支撑板61上的三个护栏62。支撑板61固定于铰接有扶梯31的横杆12上。支撑板61呈长方体设置。三个护栏62位于支撑板61远离扶梯31的三个侧边上,且相互固定连接;使三个护栏62朝向扶梯31的一侧形成一个入口,便于工人通过扶梯31站在支撑板61上。

支撑板61背对护栏62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呈长方体设置的加强杆71,加强杆71远离支撑板61的一端焊接于靠近扶梯31铰接处的竖杆11上。使加强杆71、支撑板61和竖杆11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支撑板61背对护栏62的一侧固定有呈长方体设置的辅助杆72,辅助杆72远离支撑板61的一端一体化连接于加强杆71的中部。

综上所述,使用时,通过转动握持部44,使挡杆42从连接筒41内伸出,继而转动第一锁紧件46,将挡杆42定位,继而推动车架1,将挡块45与建筑的横梁的侧壁抵触,此时,工作台6置于建筑外部,继而转动立柱21,使定位盘23与地面接触,将车架1微微抬起,使定位盘23对车架1支撑,继而拉动支撑杆52,使支撑盘57与建筑的房顶抵触,将定位杆55穿过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将定位杆55定位,继而将扶梯31沿着铰接处翻转,将固定杆34穿过横杆12和扶梯31,将扶梯31定位,工人通过踩踏扶梯31,沿着扶梯31可以站在支撑板61上,即可使工人拥有较大的工作范围,便于工人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