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192阅读:3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屋面伸顶通气管是用于建筑排水系统的通气及排除废气的装置,按照现有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排水系统须设置穿越楼顶屋面的通气管。目前设计主要是采用先将钢制防水套管用混凝土砂浆预先灌注固定在屋面楼板层中,通气立管穿过钢制防水套管伸出屋顶,然后用膨胀水泥砂浆和防水填料填充钢制防水套管与通气立管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屋面雨水渗漏。

但是现有防水组件大多数存在以下缺点:

采用防水套管在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时,防水材料与防水套管结合部由于屋顶高温暴晒包裹在防水套管外部防水材料很容易从剥落,使雨水顺着剥落的缝隙漏入屋面防水层下方,并在高温水汽蒸发的作用下,防水层产生鼓包与屋面板分离,形成屋面漏水。

采用防水套管穿越楼板施工的通气立管,由于屋面昼夜季节温差大,混凝土屋面板、防水套管、通气立管及防水填料的膨胀系数不同,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材料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径向间隙,形成漏水点。

目前多层及高层建筑排水通气立管多采用柔性铸铁排水管或塑料管,由于受震动力和热膨胀变形,管材往往会沿轴向产生较大的位移,造成通气立管与防水填充材料相互脱离,形成间隙漏水。

最主要的现有的组件由于和屋顶直接贴合,由于漏水情况会造成屋顶的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包括透气帽、橡胶垫圈、防水帽、通气管底座、透气管和通气立管,所述通气管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通气立管,所述通气立管的两侧设置有防水帽,所述防水帽的上方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通气立管的上方设置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上方安装有透气帽,所述透气帽的右侧设置有边固装置,所述透气管的左侧下方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通气立管的下方左侧设置有楞环,且通气立管的下方设置有楼顶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卷材。

优选的,所述楞环的内部设置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防水帽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水帽分别安装在通气立管的两侧处。

优选的,所述通气立管和通气管底座螺旋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在屋顶通过气管座上方安装防水帽,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防水材料剥落引起的屋面漏水、温差引起混凝土屋面板、通气立管及防水填料出现径向间隙而形成的漏水点、由于受震动力和热膨胀引起通气立管与防水填充材料相互脱离而形成间隙漏水,并保护防水材料不被日光暴晒而老化开裂,由于设计了楼顶保护层,即使故障漏水也不会造成屋顶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安装使用时的间隙位置示意图。

图中:1,透气帽、2,边固装置、3,固定螺栓、4,橡胶垫圈、5,防水帽、6,通气管底座、7,防水卷材、8,楼顶保护层、9,透气管、10,紧固螺栓、11,通气立管、12,楞环、1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屋面伸顶通气管组件,包括透气帽1、橡胶垫圈4、防水帽5、通气管底座6、透气管9和通气立管11,通气管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通气立管11,通气立管11的两侧设置有防水帽5,防水帽5的上方设置有橡胶垫圈4,橡胶垫圈4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栓3,通气立管11的上方设置有透气管9,透气管9的上方安装有透气帽1,透气帽1的右侧设置有边固装置2,透气管9的左侧下方设置有紧固螺栓10,通气立管1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楞环12,且通气立管11的下方设置有楼顶保护层8,通气管底座6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卷材7,楞环12的内部设置有间隙13,防水帽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水帽5分别安装在通气立管11的两侧处,通气立管11和通气管底座6螺旋连接。

工作原理:在屋顶通过气管座上方安装防水帽5,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防水材料剥落引起的屋面漏水、温差引起混凝土屋面板、通气立管11及防水填料出现径向间隙而形成的漏水点、由于受震动力和热膨胀引起通气立管11与防水填充材料相互脱离而形成间隙13漏水,并保护防水材料不被日光暴晒而老化开裂,而橡胶垫圈的设计,不但起到了防水的效果,还消除了水滴所造成的噪音,这样便增强了该组件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