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震电杆固定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517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震电杆固定底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震电杆固定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电网的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电杆设计和结构安全稳定性建设方面相对薄弱,输电、架线的电杆均是在下部设置粗大的圆柱体,顶端设有支架,高空呈树状,用于架设电线电缆,其底端由螺栓连接简单敷设在地下的地基,但是这种传统的电杆与地面的刚性固定方式难以抵抗地基产生震动或发生地震灾害,当发生地震时,往往造成基础开裂和不均匀沉降等;当发生大风、大雪、暴雨、覆冰等自然灾害时,电杆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整条、整段的倾斜倾覆,甚至折断损坏等,往往造成电网大面积的破坏和停电事故,严重危害着电力安全和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013年8月14日,龙卷风突袭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龙卷风过后,该镇镇内瓦房屋顶被掀翻,电线杆成排倒塌砸在住户的房顶或树木上,超过5条10千伏线路受灾,影响四个乡镇近十万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但是,目前常用的方式就是在基座位置预制混凝土,然后通过法兰盘连接线杆的底部,若是混凝土体积小基座容易沉降,若是很大又浪费很多资源,且法兰盘连接方式在大风、震动等情况下易拗断,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电杆结构使得抗击灾害能力极大提高。

申请号CN201510833079.0公开了一种电杆抗震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设有定位凹槽,在电杆底部和定位凹槽之间设置一个垂直定向的螺旋压力弹簧,锁合电杆底部和底座,电杆周侧布置圆盘箍,所述圆盘箍上设有等间距圆孔,所述的底座和圆盘箍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杆和底座之间仍为刚性连接,面对地震的横波和纵波,抗震能力不强。

申请号CN201310387464.8一种震动自适应式杆塔装置,包括底部设置有支撑立柱的杆塔体、敷设于地下的自适应式定位底座和混凝土塔基,所述自适应式定位底座包括下部预制在混凝土塔基上的底盘和若干层空间交错布局的抱杆器,所述底盘中部设置支撑立柱的承载定位构件,所述承载定位构件周侧和/或所述抱杆器下部设置自复位弹簧,所述混凝土塔基内设置定位基准模块,所述杆塔体上部设置连接有控制器的位置采集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告警模块。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防震电杆固定底座,通过在支撑底座和减震座之间设置碟簧缓冲件,并且在连接杆和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有效预防地震的横波和纵波对电杆的刚性损伤,同时也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防震电杆固定底座,包括支撑底座、减震结构和转接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内,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内设置压力感应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与远程中控室内的无线接收模块进行无线通信,无线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内部开设容纳腔,所述支撑底座上端面设置盖板,所述盖板的中心设置通孔,所述容纳腔的宽度或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宽度或直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座和连接杆,所述减震座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入容纳腔内与减震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伸出所述通孔外与所述转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连接杆外壁,所述密封圈内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所述减震座的下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碟簧组,所述减震座的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对称设置多个空气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碟簧组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减震座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为锥台或者圆台形结构,所述容纳腔和减震座为相互匹配的柱状、锥台或圆台形结构,所述通孔和连接杆为相互匹配的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所述增强层采用芳纶材质,所述增强层为多个且分段式分布在密封圈内。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座的外侧壁设置多个第一凸起,所述容纳腔内壁设置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空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支撑底座中心开设容纳腔,支撑底座上端面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盖板,盖板的中心开设通孔,容纳腔的开口大于通孔的大小,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和连接杆,减震座设置在容纳腔内,连接杆下端伸入容纳腔内与减震座固定连接,连接杆上端伸出通孔外,连接杆与盖板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套接在连接杆外壁,密封圈内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增强层可以使用纤维材质;减震座的下端面与容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碟簧组,减震座的侧壁与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对称设置多个空气弹簧;转接结构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地震所产生的横波、纵波和面波使减震结构产生小幅度移动时,减震座下端面与容纳腔底部的碟簧组对纵波导致减震结构的冲击力进行吸能,减震座侧壁与容纳腔侧壁之间设置的空气弹簧对横波导致减震结构的冲击力进行吸能,碟簧组和空气弹簧相互配合有效降低地震过程中连接杆的挠曲或者硬性损伤,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上的电杆折损或者倾倒的现象发生;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碟簧作为缓冲件,其具有缓冲吸震能力强,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更加适用于客服地震中产生的冲击力,而且与本实用新型容纳腔内较小的空间相结合,使碟簧的吸震效果达到更优,同时配合连接杆与盖板之间的密封圈,即使在减震结构发生大幅度位移时,连接杆跟随减震座同时发生位移,密封圈进一步减少连接杆与盖板之间的硬性碰撞,从而保证地震发生过程中电杆的稳定性,其中,密封圈可以使用橡胶材质,制作时密封圈可以设计为3-5cm,密封圈内部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增强层为芳纶,增强层为多个且分段式分布在密封圈内,有效提高密封圈的抗压性能;此外,密封圈的设置使容纳腔为一个密闭空间,减少土壤或者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对碟簧组和空气弹簧造成氧化或者腐蚀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指出,支撑底座、盖板和减震座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利于现场快速施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空气弹簧内设置压力感应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压力感应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之间可以设置信号调理模块,无线发送模块与远程中控室内的无线接收模块进行无线通信,无线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模块。当发生大风或地震时,空气弹簧内的压力会出现波动,压力感应模块通过无线通信协议传送信号给中控室内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模块工作对监控人员进行预警,便于监控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合理、针对性的安排救援工作。

2.支撑底座为锥台或者圆台形结构,面积较大的一端面朝下有利于增加支撑底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用过程中有效提高支撑底座的稳定性,有效预防底座沉降的问题发生。

3.减震座的外侧壁环设多个第一凸起,容纳腔内壁环设多个第二凸起,空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套接,本结构设计有利于空气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抗震效果好、安装工艺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标号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动控制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L形凸起和L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撑底座,2-容纳腔,3-盖板,4-减震座,5-连接杆,6-密封圈,7-增强层,8-碟簧组,9-空气弹簧,10-转接结构,11-法兰,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第一竖直部,15-第一水平部,16-第二竖直部,17-第二水平部,18-紧固螺栓,19-底板,20-压力感应模块,21-无线发送模块, 22-A/D转换模块,23-放大模块,24-无线接收模块,25-控制模块,26-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底座1、减震结构和转接结构10,转接结构10可以使用柱状空心钢管,支撑底座1为圆台形结构,支撑底座1中心开设容纳腔2,容纳腔2为长方体柱状结构,支撑底座1上端面一体成型盖板3,盖板3的中心设置通孔,通孔为圆形结构,容纳腔2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4和连接杆5,减震座4为长方体柱状结构,连接杆5为圆形结构,减震座4安装在容纳腔2内,连接杆5下端伸入容纳腔2内与减震座4固定连接,连接杆5上端伸出通孔外,连接杆5与盖板3之间设置密封圈6,密封圈6套接在连接杆5外壁,密封圈6内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7,密封圈6为采用厚度为3cm橡胶圈,增强层7采用芳纶材质,增强层7通过硫化工序环设在密封圈6内;减震座4的下端面与容纳腔2的底部之间设置碟簧组8,碟簧组8为多个均匀固定在减震座4的下端面,减震座4的侧壁与容纳腔2的侧壁之间对称安装四个空气弹簧9,空气弹簧9内设置压力感应模块20和无线发送模块21,压力感应模块20与无线发送模块21之间设置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A/D转换模块22和放大模块23,无线发送模块21与远程中控室内的无线接收模块24进行无线通信,无线接收模块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模块25,控制模块25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25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模块26,报警模块26采用声光报警器;转接结构10的下端与连接杆5的上端插接后并通过法兰11进行固定。

制作时,将支撑底座1和盖板3一体成型采用钢筋捆扎搭配混凝土现浇工艺,并在其内部预设容纳腔2,先将减震结构右下至上安装在容纳腔2内,使连接杆5伸出盖板3上方,在支撑底座1的下端面埋设钢板(图未示),钢板上开设螺纹孔,并通过紧固螺栓18将底板19固定在支撑底座1的下方使容纳腔2为密闭空间;也可将底板19与支撑底座一体成型,盖板3与支撑底座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时可以先将带有密封圈6的减震结构与盖板3套接,然后将减震结构安装在容纳腔2内实现密封,最后将转接结构10固定在连接杆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底座1、减震结构和转接结构10,支撑底座1为圆台形结构,支撑底座1中心开设容纳腔2,容纳腔2为长方体柱状结构,支撑底座1上端面一体成型盖板3,盖板3的中心设置通孔,通孔为圆形结构,容纳腔2的宽度大于通孔的直径;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减震座4和连接杆5,减震座4为长方体柱状结构,连接杆5为圆形结构,减震座4安装在容纳腔2内,连接杆5下端伸入容纳腔2内与减震座4固定连接,连接杆5上端伸出通孔外,连接杆5与盖板3之间设置密封圈6,密封圈6套接在连接杆5外壁,密封圈6内设置经纬交织的增强层7,密封圈6采用厚度为5cm的橡胶圈,增强层7采用芳纶材质,增强层7为多个且分段式结构通过硫化工序环设在密封圈6内;减震座4的下端面与容纳腔2的底部之间设置碟簧组8,碟簧组8为多个均匀固定在减震座4的下端面,减震座4的侧壁与容纳腔2的侧壁之间对称安装四个空气弹簧9,空气弹簧9内设置压力感应模块20和无线发送模块21,压力感应模块20与无线发送模块21之间设置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A/D转换模块22和放大模块23,无线发送模块21与远程中控室内的无线接收模块24进行无线通信,无线接收模块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模块25,控制模块25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25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模块26,报警模块26采用声光报警器;转接结构10的下端与连接杆5的上端插接后并通过法兰11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增强层7为多个且分段式分布在密封圈6内,当发生地震连接杆5发生位移时挤压密封圈6,密封圈6内的增强层7为分段式结构,在保证密封圈整体抗压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预防挤压密封圈6的过程中造成增强层7发生移位或变形使密封圈6无法恢复到原来状态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减震座4的外侧壁环设四个第一凸起12(图中示出两个),容纳腔2内壁环设四个第二凸起13,空气弹簧9为四个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套接。安装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或者气动夹紧装置使空气弹簧9内缩,将其套接在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地震发生时,本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空气弹簧9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转接结构10下端的内壁设置L形凸起,L形凸起包括第一竖直部14和第一水平部15,连接杆5上端的外壁开设与L形凸起相配合的L形卡槽,L形卡槽包括第二竖直部16和第二水平部17,第二竖直部17的宽度大于第一水平部15的宽度,第二水平部17的高度大于第一水平部15的高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