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934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具体涉及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加强方式,主要采用纤维网格布加强,墙板强度低。另外,纤维网格布与水泥由于酸碱度的影响,纤维网格布经过一段时间后受酸碱影响,其加强作用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以实现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包括一墙板基体,所述墙板基体内设有一纤维网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基体内还设有钢制成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轮廓呈三棱柱状,所述支撑杆的一个侧棱处设有凹槽;

所述支撑杆有四个,四个支撑杆依次首尾相连围成框,所述支撑杆设有凹槽的侧棱位于所述框的内侧;

所述纤维网格布的边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墙板基体内设有钢制成支撑杆,强度高、耐酸碱能力强。此外,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支撑杆的结构,一方面,利用三角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增加支撑杆的耐冲击性能、抗压能力、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设凹槽将纤维网格布固定,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纤维网格布变形、易位。

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优选呈三角形状,所述三角形优选等腰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底角优选10度到40度,所述凹槽优选开在所述顶角对应的侧棱处。

所述支撑杆是由钢板弯折而成的三角钢管,所述三角钢管其中一个侧棱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所述三角钢管的内空部分构成所述凹槽,所述三角钢管通过所述开口压紧所述纤维网格布。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支撑杆制作简单、成本低,纤维网格布固定方便,具有显著的进步。

所述支撑杆上电镀有镀锌层。以进一步提高了墙板的耐酸碱能力。

所述墙板基体为一GRC板,所述框到所述GRC板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mm。以避免框外漏,同时减少框的用材,从而降低成本。GRC是英文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的缩写,中文名称是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

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还包括一用于固定饰面板的半空心铆钉,所述半空心铆钉的钉头焊接在两个支撑杆交叉的位置,所述半空心铆钉的钉腿伸出所述墙板基体。从而利用半空心铆钉改善饰面板与墙板基体的结合程度。另外,由于半空心铆钉的钉腿中空,重量较轻,可以有效减轻墙板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包括一墙板基体,墙板基体内设有一纤维网格布2,墙板基体内还设有钢制成的支撑杆1,支撑杆1的外轮廓呈三棱柱状,支撑杆1的一个侧棱处设有凹槽。支撑杆1有四个,四个支撑杆1依次首尾相连围成框,支撑杆1设有凹槽的侧棱位于框的内侧。纤维网格布2的边固定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墙板基体内设有钢制成支撑杆1,强度高、耐酸碱能力强。此外,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支撑杆1的结构,一方面,利用三角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增加支撑杆1的耐冲击性能、抗压能力、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设凹槽将纤维网格布2固定,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纤维网格布2变形、易位。

支撑杆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优选呈三角形状,三角形优选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角优选10度到40度,凹槽优选开在顶角对应的侧棱处。支撑杆1是由钢板弯折而成的三角钢管,三角钢管其中一个侧棱设有开口,开口、三角钢管的内空部分构成凹槽,三角钢管通过开口压紧纤维网格布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支撑杆1制作简单、成本低,纤维网格布2固定方便,具有显著的进步。支撑杆1上电镀有镀锌层。以进一步提高了墙板的耐酸碱能力。

墙板基体为一GRC板,框到GRC板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mm。以避免框外漏,同时减少框的用材,从而降低成本。GRC是英文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的缩写,中文名称是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嵌设有三棱柱状加强机构的建筑用墙板,还包括一用于固定饰面板的半空心铆钉3,半空心铆钉3的钉头焊接在两个支撑杆1交叉的位置,半空心铆钉3的钉腿伸出墙板基体。从而利用半空心铆钉3改善饰面板与墙板基体的结合程度。另外,由于半空心铆钉3的钉腿中空,重量较轻,可以有效减轻墙板的整体重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