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74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板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



背景技术:

严格意义上的集装箱房是指,以集装箱为基础材料并稍经改造的房子。此种房子,随着时间的变迁,已经逐渐少见。取而带之的是,采用钢构和板面搭建而成的房子,此类房子不仅继承了集装箱房的便于搭建、成本低廉等优点,而且还具有便于搬运、能够重复利用等新的优点,因此在某些场合(如工地住房、移动报亭、流动建筑等)被广泛地运用。由于现有集装箱房的骨架均是钢构搭建而成且板面均较为单薄,因此搭建强度、隔热、隔音等性能均难以提升。

同时现有的集装箱房的空间结构均属于固定不变式的,这使得在使用时不能够充分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餐房,不利于广泛使用;另一方面现有的集装箱房内部的供电系统一般均是通过外接市电供电,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在节能环保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其包括房体,房体包括钢结构搭建的房体骨架和设于房体骨架上的房板;其中,

房体骨架包括底梁、立梁和顶梁,相邻立梁间水平地设有隔断梁,隔断梁、立梁和底梁或顶梁间形成用与安装房板的边框;

立梁和隔断梁均为方管结构,立梁的每一侧中部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隔断梁两个相对的侧面中部均沿长度设有第二连接槽;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内均设有构造成“L”形的连接件,连接件同时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底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立梁和隔断梁能够通过设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立梁和隔断梁能够较高强度的进行连接,而又由于连接件是隐藏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的,因此不会对房板的安装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槽的底板向两端伸出形成连接板,连接板用于垂直插入第一连接槽内。从而较佳地提升了立梁和隔断梁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连接件由板材弯折形成。从而便于加工生产。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的宽度相同。

作为优选,房板与底梁、立梁、顶梁或隔断梁间均通过连接条连接。从而较佳地实现了房板的安装。

作为优选,连接条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排连接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房体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房板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房板框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框架边杆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房板框架与板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房板框架与房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条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立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隔断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隔断梁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的立梁与隔断梁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的立梁与扩展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的隔断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扩展板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扩展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其包括房体100,且房体100包括钢结构搭建的房体骨架110和设于房体骨架110上的房板120。

如图2所示,房板120包括房板框架210和设于房板框架210上的板体220。

如图3所示,房板框架210由4根框架边杆310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如图4所示,任一框架边杆310位于房板框架210内侧面的中部均在长度方向上向外凸出形成肋板420,所述4根框架边杆310的肋板420共同在房板框架210的内壁处形成内安装槽430和外安装槽440,且框架边杆310的两端均形成45°的连接面410。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相邻框架边杆310的肋板420间均倾斜地设置有第一加强杆320,所述4根框架边杆310中上、下相对的2根框架边杆310的肋板420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330,第二加强杆330与竖直框架边杆310的肋板420间水平设置有第三加强杆340。

如图5所示,板体220包括内板体510和外板体520,内板体510和外板体520分别嵌设于内安装槽430和外安装槽440处,且内板体510和外板体520均与房板框架210的相应侧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内板体510包括位于外侧的内面板层511和位于内侧的内板主体层512。其中,内面板层511采用墙面装饰板,从而能够较佳地对房体100内部进行装饰;内板主体层512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板,从而大大增加房体100的隔音性能。

本实施例中,外板体520包括位于内侧的外板主体层521和位于外侧的外面板层522。其中,外板主体层521采用聚氨酯复合板,从而大大增加了房体100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等性能;外面板层522采用合金铝板,从而能够较佳地提升房体100的表面性能。

本实施例中,房板框架内侧能够由4条肋板在内壁处形成内安装槽和外安装槽,而内安装槽和外安装槽处分别设有内板体和外板体,该种结构使得房板为一个单独的单元,从而便于装配且能够具有较佳的强度。而且由于内板体和外板体间存在空气腔,从而还使得房板能够具备较佳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相邻框架边杆的肋板间均倾斜地设置有第一加强杆,从而大大增强了房板框架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房板框架能够与房体骨架共同承重,从而大大增加了房体的强度。

另外,房体骨架110包括底梁111、立梁112和顶梁113,相邻立梁112间水平地设有隔断梁114,隔断梁114、立梁112和底梁111/顶梁113间形成用与安装房板120的边框。

如图6所示,房板120与底梁111、立梁112、顶梁113或隔断梁114间均通过连接条610连接。

如图7所示,连接条610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排连接通孔710,从而能够通过螺钉或铆钉将连接条610与板体220、底梁111、立梁112、顶梁113或隔断梁114进行连接。

如图8所示,立梁112为方管结构,立梁112的每一侧中部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810。

如图9所示,隔断梁114为方管结构,隔断梁114两个相对的侧面中部均沿长度设有第二连接槽910,第二连接槽910与第一连接槽810的宽度相同。

如图10所示,第二连接槽910的底板向两端伸出形成连接板1010。

如图11所示,隔断梁114与立梁112进行配合时,连接板1010伸入第一连接槽810内,且第一连接槽810与第二连接槽910内设有连接件1110,连接件1110由板材弯折形成“L”形。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隔断梁114能够较佳地与立梁112进行可拆卸式的连接,且使得房板120能够较佳地设置于房体骨架110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其与实施例1相比,具有如下区别:

如图12所示,立梁112的任意第一连接槽810的侧壁底部均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扩展槽1210,第一连接槽810和第一扩展槽1210的横截面共同形成“T”形;

如图13所示,隔断梁114在不设的第二连接槽910的2个侧面处均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扩展槽1310,第二扩展槽1310的横截面为“T”形;

第一扩展槽1210和第二扩展槽1310均能够同时与一扩展件进行配合,扩展件包括第一扩展板1220和第二扩展板1230,第一扩展板1220能够可活动地卡设于第一扩展槽1210和第二扩展槽1310内,第二扩展板1230通过一连接螺钉1240与第一扩展板1220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一扩展板1220包括长方形的板体,且其板体中部设有用于与连接螺钉1240螺纹配合的连接螺孔1410;

如图15所示,第二扩展板1230包括长方形的板体,且其板体中部设有用于连接螺钉1240穿过的连接通孔1510,另外,第二扩展板1230处还设有多个扩展安装孔1520(本实施例中为2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构造使得,在组装房体骨架110时,能够在每个立梁112的多个第一扩展槽1210内及每个隔断梁114的多个第二扩展槽1310内均置入多个第一扩展板1220,从而使得在房体100搭建完成后,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二扩展板1230与第一扩展板1220的配合,而对房体100内的空间进行扩展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流动快餐屋,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房体骨架110的上方通过扩展件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从而能够较佳地采用太阳能为房体100内的设施进行供电,从而节能环保。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